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死的人其實更想活著,能死掉大概都只是巧合

想死的人其實更想活著,能死掉大概都只是巧合

世人皆有病,而我是你的葯

非我索思 Vol.14

Monday Apr 23,2018

希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

有一部電影本寶寶看了三次才看完,為什麼呢?

因為這部電影太致郁了。

我不得不在看不下去的時候,諒它一段時間,反覆如此間斷三次才看完。

揚·科馬薩導演,波蘭電影《自殺空間》。

這部2011年的非主流之外卻很有名氣的電影,入圍柏林影展被譽為「波蘭近20年最殘酷電影」。

雅酷朴·蓋爾秀主演,堪稱盛世美顏,沒有任何美顏技術渲染,足以秒殺當代一眾流量小生。

放幾張劇照感受一下。

這部電影的劇情非常平淡,甚至少有劇情激烈的情景。

但是平淡溫柔的電影下是一張看不見的網一點點,毫無聲息的蠶食觀者的情緒,最後不知不覺下被吞噬。

主角也是這樣無聲無息的走向深淵。

富二代多米尼克 Dominik成長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有著寵愛的父母和眾多朋友。

因為一次晚會輸掉了賭約,被要求和男同學亞歷克斯接吻,他對亞歷克斯產生了一些不知名的感情。

在柔道課上和亞歷克斯練習卻被亞歷克斯發現有「生理反應」。

接吻視頻被傳播到社交網路,在亞歷克斯的推波助瀾的輿論下,多米尼克成了同學口中被嘲諷的對象。

他開始煩悶不知所措,拒絕去學校,結識了粉紅頭髮的女孩席爾維婭Sylwia, 邀請他到一個名為"sala samobojcow"(自殺房間)的虛擬聊天室里,多米尼克加入了他們。

在這個空間里所有人都有自殺傾向,信仰死亡。

而席爾維婭更是女王一樣的存在,大家對她堅信不疑,她一直籌劃怎麼自殺。

由於多米尼克的父母忙於工作,少有時間與他溝通,他們所有的愛都是怎樣提供更好的經濟條件給多米尼克。

在內心無處訴求的情況下,日漸逃避現實,拒絕父母。

他沉迷於和席爾維婭的相處當中,甚至不知覺的愛上了她,對於她所有的的一切都是言聽計從。

席爾維婭以愛脅迫多米尼克幫助自己實現偉大的自殺計劃。

事與願違,最終走向深淵的卻是多米尼克。

電影本身套著青春期叛逆、問題少年的外衣,卻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墮落和救贖的故事。

它是以男主自我墮落的方式來救贖女主的故事。

整天想著自殺的女孩卻被一個青春活波毫無自殺傾向的男孩,以自我犧牲的代價被救贖。

平靜之下藏著太多的控訴和無奈。

多米尼克其實不是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他充滿了青春期的躁動和不安,但這不妨礙他好好生活。

而「接吻事件」則是一個意外,更像導火索,它引燃了男主身處環境下的所有問題。

首先是父母強勢和不溝通,他們只用最簡單方式給予多米尼克愛。

當多米尼克出現問題了,開始不出房門,不吃飯,不去學校,不參加考試。

他們最先意識到是失去控制,多米尼克不聽話了。

他們開始請私人心理醫生,拒絕在醫院接受治療,僅僅是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心理問題被人嘲笑。

而對待心裡醫生他們只想用最快速的方法讓多米尼克好起來,最好不要耽誤考試。

當第一個心理醫生表示需要時間和他們的配合才能治癒的時候。

他們果斷趕走了心理醫生,請來了第二個心理醫生。

第二個心理醫生非常強勢和漠然,給多米尼克開了一些葯。

萬萬沒想到的是最終結束多米尼克生命的卻是那兩瓶葯而已。

導演還曾用幾個鏡頭表現了父母雙方婚外情,極其隱晦的表達了一個不穩定和諧的環境所造就下的孩子是有多麼的孤獨與無助。

席爾維婭所代表「自殺空間」這一類人,他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缺陷和自卑。

他們最想做的事情是逃避。

席爾維婭戴著面具,不想見人,把自己關在黑屋子,長久不離開自己的房間。

他們試圖通過自殺這件事情來逃避現實,常常嚷著自殺的人其實內心更想活著。

而不斷的自殘更像是像是向他人證明自己還活著。

逃避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保護,人本能是求生的。

外部的痛苦內轉讓心裡承受巨大的壓力,充斥著濃濃的孤獨感和被拋棄感。

內心的控制欲不斷膨脹,他們建立「自殺空間」目的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建立規則。

在這個規則里,他們好像感覺到了自由和歸宿。

席爾維婭在裡面用一個虛擬的空間給自己建立一個女王人設,通過試圖控制他人來滿足自我的控制欲,掩蓋自己深深被拋棄感。

導演似乎並沒有用大量鏡頭來展示每個人的悲劇人生,只是單純的讓每個人走向他們命運的歸宿。

整個電影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壓抑。

極度壓抑下的環境呈現每個人的孤獨,如果說這是一部悲劇電影,我更願意相信它是一部記錄電影。

它平靜的記錄每一個人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過程。

電影並沒有指責任何一個人,這裡面每個人好像都有錯,又好像每個人都沒錯,他們都是可憐人。

電影結尾的也異常平靜,多米尼克的父親最後忍無可忍拔掉了網線,他陷入了崩潰。

當母親和父親撕扯時,多米尼克衝出來阻止了這一切。

他和父母坦白了這一切,並且說「自殺空間」的人像親人一樣對待他,讓他感到了溫暖了。

父親並沒有理解他還更果斷的停了網。

多米尼克沒有辦法,晚上偷偷地帶著兩瓶葯跑出去,來到了和席爾維婭約定好的酒吧。

但是席爾維婭沒有去酒吧,其實她根本不會去,一個沒有勇氣面對的人,也沒有勇氣去死。

多米尼克失望之極,內心建立的一點點溫暖和歸屬感崩塌了。

他開始倒掉藥片,卻在酒精和鬱悶的心情下,不自覺吃掉了所有的葯。

他開始變得不清醒出現幻覺,幻想中他遇到了席爾維婭,和她相擁親吻。

他夢寐以求的場景卻是他臨死前的幻覺。

「自殺空間」的人疑惑多米尼克的失蹤時,他突然上線了,但是說話卻是多米尼克的媽媽。

她平靜的說道:

我要感謝你們和我的孩子呆在一起

支持他

Dominik

死了

他前一段時間自殺了

我知道這也許對你們來說很難接受

但我覺得你們應該知道

聽著這些話,自殺空間的人一個個消失下線,最後只剩下席爾維婭。

畫面一轉,席爾維婭失控的拔掉網線,從困了自己很久的屋子裡沖了出去,看到了明亮的天空,陽光撫媚的天氣。

她撲倒在草坪上,無聲的嘶啞和哭泣。

她之前一直認為自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她真正的近距離接觸自殺這件事時,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勇氣去死。

自己只是沒有勇氣面對,跑出來其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你越不曾真正活過,對死亡的恐懼就越強烈;你越不能充分體驗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Irvin D·Yalom

那些妄圖以死亡來結束痛苦的人,其實更懼怕死亡,不曾活過,不曾充分體驗生活,是自己無法擺脫的事實。

你的無能為力卻成了死亡的借口,那麼你所有的逃避最終會最以慘烈的方式去面對。

當多米尼克意識到自己快死的時候,聲嘶力竭的喊著:

打電話給我父母!

媽媽。

人當無助的時候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媽媽,只有家庭的愛才是人最強大的後盾。

兩種孤獨: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獨;一種是存在的孤獨。

孤獨是人的屬性無人可倖免,人生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

死是必然,卻不是歸宿。

我們每天掙扎的活著不是我們要戰勝死亡,也不是因為我們害怕死亡。

只是因為生命不期降臨我們。

每個人降生的概率只有250兆分之一。

活著本身是面對而非逃避。

歸咎於外因,你的人生很難有什麼改變。

你,唯有你決定你目前生活狀態的所有方面,因而也只有你有能力改變你的人生。

我非常喜歡弗洛伊德一段話:

人的內心,既求生,也求死。

我們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

我們既渴望愛,有時候卻又近乎自毀地浪擲手中的愛。

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白天和夜晚與我,都是生命最重要的時刻。

電影我建議大家就不必去看了,有些事情你知道就好大可不必深究。

End

文 | 匪爺

圖 | 電影《自殺空間》

歌 |Grass So Bright—— Various Artists

關注公眾號,獲得免費心理測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我索思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其實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你應任性,不成為更好的自己

TAG:非我索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