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我燉了雞肉,你們卻只喝雞湯?

王陽明:我燉了雞肉,你們卻只喝雞湯?

要說現在誰是中國最熱門的哲學家,王陽明一定榜上有名。

點開那些賣書網站,就會發現以王陽明為主題的通俗讀物,甚至連《王陽明全集》這樣學術性的書籍,銷售量也數以萬計。

為什麼一位哲學家會受到熱烈的追捧?

因為他成了成功學的代表。

王陽明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了。

中國傳統中有三條成功的標準,立功、立德、立言,稱為「三不朽」。這三條只要做到一條,那就是青史留名級別的成功。

偏偏王陽明把三條全佔了,你說他成功不成功?翻遍史書,集齊三不朽的,也只有這一位了。

作為一位思想家,中國歷史上和他齊名的很多,位列他之上的也有幾位。然而唯有王陽明能三十五天平定寧王之亂。

作為一名建功立業的將領,他並不算歷史上第一流的名將。然而唯有王陽明創立心學,幾乎一統明朝中晚期學術界。

哲學家中,他軍事才能最高;將領中,他學術做得最好。這樣的人不成功,還有誰能算成功人士呢?

這位成功人士,還是一位誨人不倦的老師。他上課的講義被學生們集結成書,叫《傳習錄》。

所以很多人熱衷王陽明,並不是對中國傳統哲學感興趣。他們心裡想的是,王老師的《傳習錄》中,是否記載了他成功的秘笈?我讀了《傳習錄》後能不能像王陽明一樣成功?

於是人人都知道「知行合一」,人人都知道「一生伏首拜陽明」,人人都知道蔣介石也崇拜王陽明。

一時間,陽明心學彷彿成了成功學雞湯。

如果王陽明先生泉下有知,一定被氣得吐血:我燉了一鍋雞肉,滿滿地乾貨,你們卻只喝雞湯?

那麼,王陽明燉的雞肉到底是什麼?

王陽明所處的時代,程朱理學統治著整個思想界、文化界。而陽明心學,正是通過反對朱熹的學說而建立起來的。

在解釋陽明心學之前,我們先看看朱熹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朱熹認為,這個世界有一個統一的規律——理。宇宙間的每一件事物都含有理,客觀事物的理就是自然規律,人類社會的理就是倫理道德,人心中也有理,就是人性。

因此人必須去研究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件物,認識具體事物中的理。研究得多了,有一天會豁然貫通,認識到全部的理。

這就是朱熹提倡的「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來達到對理的認識。

王陽明一開始也是相信朱熹的,所以他有「亭前格竹」的故事,即在亭子前面對著竹子坐著,思考竹子中的理。王陽明苦苦思索了幾天幾夜,一無所得,最終病倒了。王陽明因此把朱熹之道放下了。

後來王陽明中舉做官,因為上疏反對劉瑾,被廷杖四十,流放到了貴州龍場驛。

貴州這個地方,在明朝屬於蠻荒之地。而龍場在群山之中,更是蠻荒中的蠻荒。

王陽明在龍場面對的,是毒蛇猛獸,疫病瘴癘,條件異常艱苦。而且與當地人語言不通,只能同來自中原的亡命之徒交流。

王陽明在龍場的絕境里,計較的卻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自己尚未了悟真理。

王陽明為悟真理,日夜靜坐思索。一天夜裡,他在睡夢彷彿聽見有人同自己說話,便突然頓悟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從此他心中不再有疑惑,開始了自己的傳道生涯。

史稱「龍場悟道」。

王陽明到底頓悟了什麼呢?

其實王陽明頓悟的內容,用三個字就可以概括:「心即理」。王陽明的全部學說,都是從這三個字上來的。

當然,這個心指的不是你我日常的心念,而是指每個人的本心。

王陽明指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就是理,也是良知。比如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孝敬父母,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知道老人倒地要去扶,知道遇到小偷要去抓。

韓寒《後會無期》中有一句話:「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都知道是非對錯,因為人本來就具有知善知惡的本心。但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本心被名利等慾望遮蔽了,就像原本明亮的鏡子布滿了塵埃。所以大人會看利弊,而不是分對錯。

但是,本心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還是知道對錯的。

王陽明曾做過這麼一件事。有一天,他的手下抓住了一個盜賊,他讓盜賊脫衣服。先脫外衣,後脫內衣,最後只剩一條內褲,王陽明還讓盜賊脫,盜賊就不幹了。王陽明說:你雖然做了賊,但內心還是知道羞恥的,這就是你的本心。

那麼到底該如何擦乾淨心上的塵埃,恢復自己的本心呢?

王陽明認為,人的本心被慾望遮蔽得久了,第一步就是靜坐體認本心。

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地坐著,摸著自己的胸膛,看看自己的良心在哪裡。

在平日無事時,也靜靜地坐著,仔細想想自己那些為名為利的私慾,想拔除雜草一樣把私慾拔乾淨。

久而久之,人就能見到自己的本心了。

但是,只靜坐是不夠的。這樣容易讓人養成空談心性的毛病,平時夸夸其談,一遇到事情就不知所措了。

因此,第二步就是在事上磨練。

王陽明說,既然人的本心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就應該時時努力去做對的事,不去做錯的事。

這就是知行合一。

比如,你是個醫生,就應該一視同仁地善待所有病人,遇到有人塞紅包,要堅決拒絕。

你是個警察,就應該時時刻刻秉公執法,不因為自己的好惡而對執法對象區別對待。

你是個學生,就要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放在心上,不逃課,不抄作業,努力學習。

你是個老師,就要牢記為人師表,認真教書育人,不搞性騷擾。

……

無論你身處什麼崗位,做什麼工作,都在當下依照良心做事。久而久之,人心上的塵埃就被擦乾淨了,本心也就回復光明潔凈。

當然,時時刻刻都依良知做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實踐心中良知,王陽明一生經歷了種種艱難險阻,他說:「我的良知之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

所以,王陽明教人的,是如何做個好人,做個高尚的人,而不是如何成功。

學習陽明心學,做到了知心合一,你也不一定能成功,但你肯定是個好人。

不知心合一,處處昧著良心做事,你也有可能會成功,但你是個成功的壞人。

陽明心學就是這麼簡單。

但大家還是想知道:王陽明一介書生,卻能平叛亂,擒寧王,運籌帷幄,揮斥方遒,到底和他的心學有沒有關係?

其實沒有關係,但也有關係。

王陽明是一位思想家。提到思想家,大家總覺得他們是坐在書齋里做學問的書獃子。

所以人們看到王陽明上馬能平天下,下馬能寫文章,感到很驚訝。人們以為他有什麼秘訣,才能在毫無實戰經驗的情況下,總打勝仗。

其實王陽明的成功並沒有什麼神秘的。他所做的,和其他成功的將領一樣。

王陽明自小就心繫天下,心懷國事。當時明朝屢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所以少年王陽明立下了報國志向。

當時王陽明跟著父親住在北京時,曾經出居庸關一個月,考察山川地形。

後來王陽明還專心學習兵法,練習騎射,而且騎射功夫相當好。

王陽明做官以後,曾經被派去威寧伯的陵墓。他把修陵的工匠們編成隊伍進行操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實行軍事化管理。

所以王陽明雖無行軍打仗的經驗,但是卻熟知兵法,有練兵的經驗,不是紙上談兵的書生。

王陽明的第一個戰功是剿滅江西地方上的盜賊。

盜賊不是正規軍,論軍事實力,其實並不強,正適合給王陽明練手。

但是盜賊很難剿。這是因為:第一當地地形複雜,多山多林,盜賊容易藏匿;第二,這些盜賊放下武器就是農民。

朝廷的軍隊一來,這些盜賊要麼逃入山林,要麼就化為百姓,軍隊一走,又重新聚集。所以這些叛亂難以剿滅,並不是盜賊的軍事實力很強。

王陽明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在於如何能夠使那些盜賊歸順,不再叛亂。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說的就是這件事。

但對於王陽明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最擅長的就是教化人心。

所以王陽明剿撫兼用。他一方面能在軍事上打擊盜賊,一方面能夠讓百姓歸心,讓盜賊們痛改前非,自然就平定了叛亂。

正是有了江西剿匪的實戰經驗,王陽明才能三十五天平定寧王之亂,名震天下。

王陽明的成功,是他自己不斷學習、實踐,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這與陽明心學,並無關係。

然而,王陽明當年出關考察、學習兵法騎射、操練修陵工匠,並不是為了建功立業。

他的想法很簡單:國家需要軍事人才,所以我要學習軍事技能。

這就是只分對錯,不論輸贏。當時王陽明雖未創立心學,但心學的種子已在他心中種下。

寧王朱宸濠叛亂,各地方官員無不遁逃。唯有王陽明迎難而上,組織軍隊平叛,也不是為了建功立業。

他的想法同樣簡單:國家需要我,所以我必須挺身而出。

至於此去,是成功,是失敗,是平定叛亂,還是馬革裹屍,並不在王陽明的考慮之中。

正因為如此,面對叛亂,王陽明的心沒有猶豫,沒有動搖。他才能勇往直前,抓住戰機,擊敗寧王,建立功勛。王陽明的成功,又同心學脫離不了關係。

只論對錯,不求成功,這才是王陽明的成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士常齋 的精彩文章:

TAG:士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