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觀人六法,教你看懂真心與假意!
從古至今,如何識人都是領導者的必修課和基本功,而中國古代關於識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棟。
一、識人不觀其形色。
詞語為劉邦所言,意為:看人不應該只看其外表形態。越是有真本事人越是性格孤傲,其舉止也難以給人留下好印象。
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出自宋代陳元靚的《事林廣記》。意為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三、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有,達視其所舉,窘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此為戰國李悝有識人五法,想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第一,看一個人平常都與誰在一起。第二,看一個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第三一個人處於顯赫之時,就要看他如何選拔部屬。第四,窘其所不為。當一個人處於困境時,就要看其操守如何。第五,人在貧困潦倒之際也不取不義之財,則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四、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出自《論語·公冶長》,孔子說:「過去我對待人,是聽到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人,是聽到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五、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
出自《呂氏春秋·季春記·論人》, 大意:如果他顯達,就觀察他禮遇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他尊貴,就觀察他舉薦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他富有,就觀察能贍養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他聽言,就觀察他採納的都是什麼?
如果他閑居在家,就觀察他喜好的都是什麼?如果他學習,就觀察他說的都是什麼,如果他困窘,就觀察他不接受的都是什麼,如果他貧賤,就觀察他不做的都是什麼。
六、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此為蜀相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識人七法,大意:向對方提出大是大非的問題,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點。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
臨事對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見識水平。遇到困難的事,這正是考驗對方的勇氣的時候。使其喝醉觀察他的性情,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在拜託對方辦事時,還可以由此觀察對方是否講信用。


※古代文人書房經典對聯,你最鐘意哪一幅?
※古代著名的六首打油詩,趣味十足!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