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商隱描寫落花的兩首詩,演繹生活精彩,滿溢人間真情

李商隱描寫落花的兩首詩,演繹生活精彩,滿溢人間真情

李商隱是晚唐偉大的詩人,每次讀起他的詩都有一種愁緒縈繞不去。他本來也是苦吟詩人,寫詩喜歡用典,不得佳句不入眠,正所謂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李商隱才華橫溢,卻仕途坎坷。其實他祖上一門三個進士,自小就飽讀詩書,完全有條件和能力更上一層樓,只可惜他生不逢時,經常是「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只能望冷月興嘆,見落花傷悲。

相傳他的駢體文老師令狐楚去世後,李商隱曾經去他的公子令狐綯那裡求職,可是卻吃到了閉門羹。李商隱嘆息之餘,在他家的廳上揮筆寫下幾行詩:「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李商隱含蓄地諷刺他忘舊,令狐綯看到後既羞又愧,想把那些字擦除,但因避諱其中一個楚字(令狐楚),於是只能將這間廳永遠地鎖閉。

李商隱厲害,幾句話就讓令狐公子難堪,所以李商隱值得研究。下面介紹李商隱描寫落花的兩首小詩,同樣是詠物詩,卻情景各異,心情不同。

花下醉 李商隱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第一首詩描寫詩人酒醉後感嘆花朵的凋謝,觸景生情,情不自禁。作者踏青尋芳,不知不覺被美酒陶醉,此時紅日已西斜,他支撐不住倚著大樹酣眠。等到客散酒醒已經是夜深人靜,卻無法繼續入眠,又舉著紅燭獨自欣賞遍地的殘花。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紅樓夢中的人物史湘雲,賈寶玉過生日,史湘雲一興奮就喝大了,卧於僻處一個石凳子上。她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自己是香夢沉酣,四面卻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一群蜂蝶鬧嚷嚷地圍著她。

這是曹雪芹在小說里構造的最美畫面之一,回頭再看看第一首詩中描寫的情景,簡直是如出一轍。或許是曹雪芹受到這首詩的啟發,然後妙筆生花,為讀者奉獻了一個精彩的場景描寫。

第二首詩依然是借景抒情,卻另有一番新意。閣樓上的遊客們已經逐漸離去,小園裡的落花隨風飛舞。花影參差迷離,點綴著彎彎的小路,映襯著夕陽的餘暉。我肝腸欲斷,不忍把落紅掃去,望眼欲穿地盼來春天,她卻又匆匆回歸。春盡花謝,留下來的只有衣襟上的斑斑淚痕。

這一幕場景無疑又讓人聯想到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賈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打開書從頭細玩。忽然風吹花落,寶玉用書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這時恰好黛玉也來了,紅樓夢裡另一番動人的畫面也出現了:林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綉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曹雪芹在小說里說,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只是單單喜歡他的一句詩,「留得殘荷聽雨聲」。其實李商隱第一首詩中作者「更持紅燭賞殘花」與「留得殘荷聽雨聲」是一個意境。可見曹雪芹雖然看不上李商隱,但也許他確實受到這兩首詩的啟發,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兩首詩沒有用典故,也沒有深奧難懂的詞語,似乎一改李商隱的寫詩風格,但我們更感到詩味濃厚,值得咀嚼。我們完全可以將詩意再深化一點,比如「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這兩句,代表著一種往日的繁華,以及一份深深的思念和尊敬。

那些鮮花盛開時,大家都蜂擁而至,拍照留影,甚至攀折回去插在自家的花瓶里。鮮花為人們展現了她最美的那個階段,就像許多人把自己最寶貴的年華奉獻出來。花謝了,滿地殘花,一片凄清,卻有多少人能像林黛玉一樣為它做個花冢,又有多少人尊敬那些曾經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人們。

「更持紅燭賞殘花」,這是在憐惜落花,也是詩人在珍愛自己。「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更是作者有著一顆同黛玉相同的憐憫之心,「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沒有知心人,唯有淚沾衣。

細品這兩首詩,李商隱詩句中的美在於描寫細緻,用情至深,還在於他能用三言兩語就觸動心靈。無論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還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字裡行間滿溢的是一份人間真情,話里話外演繹的是一種精彩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楊萬里的兩首七絕味道濃厚,朗朗上口,讓人愛不釋手
鬼谷子告訴你切中人心的說話技巧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