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卻因為兩個原因最後以悲劇收場

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卻因為兩個原因最後以悲劇收場

他英雄一世,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橫空出世,論戰績不亞於郭子儀,但是卻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遭到了無端的猜疑。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是個人與人相互懷疑的時代,李光弼也沒能逃脫那個時代的宿命。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光弼被啟用,並在朔方軍中任職,而這支部隊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所有唐軍中反應最快,行動最積極的部隊,李光弼宏圖大業就此起步。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李光弼先後與郭子儀合兵,並支持新登基的唐肅宗,保衛太原一戰血戰一個多月最後反敗為勝,安祿山被殺之後招降了史思明,相州九個節度使敗北,然而李光弼的部隊則全身而退,被譽為戰鬥力、紀律性最強的部隊,保衛河陽一戰,也成功保衛了長安。

有了如此大的功勛,李光弼被拜為太尉兼中書令,待遇之崇高讓人望塵莫及,然後即便是如此輝煌的成就,我們還是不免要說他是一個悲劇英雄!

李光弼性格嚴肅,不苟言笑,治軍極其嚴厲,而且不懂得「圓滑」,所以不管是在軍中還是在朝中,他都有不少敵人,相比較而言,人們對郭子儀是敬愛,而對李光弼就是敬畏了,雖然他能打勝仗,可是這樣的性格特點對他本人卻是非常不利的,不然大家都會說李光弼是「工於料人而拙於謀己」。

李光弼軍紀嚴,督戰嚴,他的部隊在戰場上絲毫不敢侵犯財產,僕固懷恩的兒子曾經強搶敵人將領的妻子,被李光弼殺7人武力奪回,雖然為了軍紀,也得罪了其他將領。作戰時,李光弼經常派出使者提著刀在本陣營督戰,後退者直接斬殺,所以他在哪裡都不受歡迎。剛開始接替郭子儀指揮朔方軍時就曾經引起軒然大波,郭子儀寬鬆治軍,因此很多人不服李光弼。《資治通鑒》「朔方將士樂子儀之寬,憚光弼之嚴」,張濟組織精銳騎兵準備驅逐李光弼,雖然最後平息,李光弼還是沒有饒恕他,將張濟斬首示眾。李光弼戰功顯赫,可是也把人得罪慘了。

除了軍中,當時在朝中有兩大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李光弼功高蓋世,自然成為他們的目標,《新唐書》「素惡李光弼,數媒蠍以疑之」,得罪了宦官其實不得了,因為這些人和皇帝朝夕相處,你在外殺敵幾年也不見得見皇帝一面,他們看是天天有大把的機會對皇帝進讒言,

後來的邙山戰敗正是這兩大矛盾的集中體現,最後李光弼上書朝廷請罪,被發配到次要戰場臨淮。

從此之後李光弼開始受到冷落,最終在憤懣中去世,天下人無不扼腕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司徒說史 的精彩文章:

曹丕一生中的五大污點,否則也不失為一位明君

TAG:大司徒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