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外10個經典辦公園區景觀案例

國內外10個經典辦公園區景觀案例

來自:景觀周(ID:Landscape-zhou)

本文已獲得授權

亞馬遜新總部Spheres

大部分人一生中在辦公樓里的時間遠遠大於消遣城市公園的時間,創造優美的辦公景觀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同時增加了員工的歸屬感,提高工作積極性等。今天給大家分享國內外10個辦公園區案例,以可持續性景觀規劃和對話建築進行分類。以供參考學習,和羨慕嫉妒

設計語言

可持續性景觀規劃

1

項目名稱:North Belt公司園區景觀規劃設計

項目位置:美國

景觀設計:OJB

在這個佔地94英畝的企業園區,精心細緻的室外空間巧妙地管理了該場地的雨水,為7棟建築(1.1M GSF)住房行政辦公室,研究設施,自助餐廳,兒童保健中心和健康中心創造了寧靜的環境。這種設計改造將來自休斯頓大都市區的不同設施整合到一個新的世界總部,現有的製造和運輸設施。

詹姆斯·伯內特與建築師密切合作,以確保整體設計是對環境負責,保留了空間的獨特性,並為在那裡工作的人們的許多計劃需要創造了一個家。

新的結構位於場地內部,保護沿周邊的森林冠層,並使人員免於製造操作。樹木的大型內部立場被保存,並且在這個非常大的站點上種植500個新樹木以給出規模,陰影和分離。建築圍繞中央湖組織,作為辦公園區舒適和焦點,同時管理其暴雨水。毗鄰湖泊並廣泛種植本地植被的濕地系統提供額外的拘留並創造野生動物棲息地。

精心安排的建築,水道和島嶼是一系列兼容的戶外使用區域 - 礫石露台,硬木平台,網格走道 - 邀請用戶進入景觀放鬆,玩,社交。在整個辦公園區,湖的清掃,橢圓形線條在水設施,走道,甲板和種植床的設計響應。

2

項目名稱:Facebook新總部MPK20景觀規劃設計

項目位置:美國舊金山

景觀設計:CM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所獲獎項:2017 ASLA通用設計類榮譽獎

場地平面圖

在矽谷舊金山灣區的邊緣地帶,一處後工業化的場地被轉變為了充滿活力的園區,建築和景觀共同融合為一個詩意且目標清晰的工作場所。面積為9英畝的屋頂公園展示了建築與自然系統的結合,促進了員工與其所在環境間的聯繫,重構了人們對於建築和景觀的認知。藝術、生態環境和社交空間克服了退化且分散的場地條件,在電影般的場景中形成相互交織的關係,構建出一個富有生機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

以Facebook的散步會議傳統為靈感,設計師在園區內設置了一條長達半英里的環形路徑,使員工和訪客能夠享受到沉浸式的漫步體驗,在四季變化中探尋景觀之美。作為園區長期規劃中最早完成的項目之一,MPK 20為綜合體設計以及可持續城市生態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杆。

Facebook總部坐落在加州門洛帕克的灣區邊緣,位於一個發展迅速且界線並不明確的場地之中

面積為9英畝的屋頂公園展示了建築與自然系統的結合,促進了員工與其所在環境間的聯繫,重構了人們對於建築和景觀的認知

當漫步於屋頂時,西面的樹林、圓形小屋、活動草坪、草地、東面的林間空地以及咖啡館等形態各異的景觀和空間將不期而至

公園以一條半英里長的流動式循環路徑為中心,同時輔以一系列花園小路,通過不同的植被區域與集會點和觀景點相互交織

功能空間的設計策略充分體現了當代科技辦公場所所需具備的可移動性、靈活性和社會互動性,以及文化、場所、設計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系列藝術裝置、遮陽結構、擋風牆點綴在景觀之間,帶來舒適而有魅力的集會和社交空間

屋頂上設有一百個10』x10』的天窗和通風窗,在滿足辦公室採光需求的同時也成為景觀中的一部分

沿海鼠尾草、針草坪、石蘭灌木和鼠李花園搭配河岸下層植被和本土橡樹,共同形成了兼具生物多樣性和美感的豐富環境

前景、中景和遠景通過精心布置,強化了空間的圍合感。屋頂邊緣的矮牆更強調了遠處的視野

建築與景觀以一種優美且具有科技感的方式相互交融,迎合了功能需求和場地環境,使開放空間最大化,同時將熱島效應降至最低,雨水徑流受到充分的控制和處理

鹽田樹枝狀的幾何圖案

3

項目名稱: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景觀規劃設計

項目位置:北京首鋼園

景觀設計:清華同衡朱育帆工作室

施工單位:首鋼園林、順景園林

照片拍攝:張林瑞

驅車沿著長安街沿線向西,遠處的山巒清晰可見。慢慢地,位於石景山首鋼廠區的工業建築映入眼帘,高聳的煙囪,鍊鋼的高爐,讓你不禁想起昔日那「火紅的年代」。

正在改造裝修的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位於首鋼北京園區西北端的石景山腳下,由多座工業建築改造而成。冬奧組委即將進駐這塊辦公區域,實際上是首鋼規劃改造的西十筒倉項目,是由煉鐵原料區改造而成的工業遺存項目。項目以工業風貌再現為設計理念,集創意辦公、配套商業於一體,外部傳承、內部煥新,對原有結構進行修繕和維護,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筒倉的建築風貌。

這在以前是放原料的筒倉,改造後的6座筒倉,總建築面積近26000平方米,每筒有6至7層,單層面積約400平方米,層高約4.5米,新建鋼結構加層,構建出多元化的空間形態。筒倉內部靈活多用的圓形結構,打破了傳統辦公格局,使空間具備諸多功能。

通過收集屋頂雨水凈化收集至雨水調蓄池

讓老廠區面目一新的不只是建築改造。這個項目在節能、節水、建材選用等方面凸現綠色生態特色。比如說運用了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纖照明、無負壓供水系統、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等先進節能新技術,景觀道路鋪裝使用了由園區拆除的建築垃圾燒制而成的再生透水磚,起到減排效果,在達到綠色建築星級標準的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的冬奧會理念。

設計利用場地原火車頭及工業設備作為場地雕塑、小品,展現了場地記憶

註:本項目介紹文字轉自北晚新視覺,排版轉自悅景設計

4

項目名稱:諾華公司總部

項目位置:瑞士

景觀設計:PWP

所獲獎項:2013ASLA通用設計榮譽獎

場地規劃

依傍在萊茵河畔的諾華新園區總面積為51英畝,這裡曾經是建在舊鐵軌旁的工業園區,現在則成了諾華公司的現代化大型研究和管理步行區,園區內到處可見戶外公園、各種植物和大規模藝術設計。該園區有員工5500人,園區內所有建築和公共空間的設計和施工都以環保為標準,即低能耗、本地植物覆蓋、雨水徑流規劃和綠色屋頂種植。

橡樹林下的空間很受歡迎,員工在此午餐,這裡夏季也是好的休憩地

夜晚,周圍建築的燈光照亮了樹林,讓珍妮?霍爾澤的藝術裝置更為突出。

諾華總部的戶外空間體現了一個成功園區所要表達的精神,即員工可以一同就餐、休息、散步還有參加各種活動。園區全年都可為各種活動提供場地,心情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由夏入秋,樹林發生著改變,穿越其中的人們也體會到這一切。

秋天,樹林變色,林下空間。藝術作品由烏爾里希Ruckriem提供。

早春,先花後葉的植物先開放,而這時喬木的樹葉還未發芽。員工穿過論壇廣場時,員工的心情從冬天變成春天。藝術作品由Ulrich Ruckriem提供。

員工行走在園區內;照明和傢具都是專為諾華定製設計的。

園區內許多特別的設計元素用以降低整體園區能耗,減少和重新利用雨水徑流,並儘可能的採用當地材料。本地的針櫟可以減少灌溉需求,綠色植物屋頂使整個建築絕緣的同時還可以減少雨水流向地面,當地的卵石可以將地面雨水中的顆粒濾掉;而現有的建築材料被循環利用做建築用土,墊在論壇廣場下做砌石護坡。

歐洲鵝耳櫪圍成一個開放的草坪,白色大理石小路將建築物與樺樹林連接起來。

修剪過的歐洲鵝耳櫪綠蔭濃密,而相比之下,鄰近的樺樹林則透著斑駁的陽光。

員工在喜馬拉雅白樺樹林下休息,陽光斑駁,安靜愜意。

樹蔭與陽光的交錯之中,員工正在參加社交聚會。

喜馬拉雅樺木樹在水池中的倒影,在冬季就像雕塑一樣美麗。

5

項目名稱:SKY UK總部

項目位置:英國

景觀設計:Alexandra Steed URBAN Ltd

場地規劃

Sky園區位於西倫敦艾爾沃斯,毗鄰M4高速路臨近希思羅機場。標誌性的風力發電機,讓飛行在空中的機上乘客一眼便認出Sky Studios的位置。該園區總面積5公頃,其中大部分場地被用作園區景觀。景觀與建築相映成趣,為員工營造了怡人的辦公環境。儘管該園區遠離市區,但進入園區的一刻,撲面而來的宜人和清爽便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多年生種植園鳥瞰圖

建築與景觀相映襯

各種景觀元素如路徑、特徵區域、種植區、樹木、地面景觀、裝飾小品、特徵擺件以及整體規劃,都為行人帶去了豐富的環境體驗。區域連接性是該景觀設計的重點考慮,也是景觀以及不同等級路徑和空間規劃的邏輯所在。次級規劃系統遍布在景觀環境中,為行人帶去更加舒適和多樣的穿行體驗。

主要通行路線

各種穿行體驗

橡樹草坪

多年生種植環境

此外,可持續性也是景觀規劃的設計重點。比如屋頂雨水徑流和雨水收集,讓場地西北部的貧瘠地塊獲得新生,而園區中80%的植物灌溉來自於自然滲透。照明系統採用節能設備,並最小化對景觀環境的干擾和破壞。30個鳥窩和蝙蝠洞被安置在林地區域里,鳥類可以在這裡覓得無脊椎動物的蹤跡。

為了進一步鼓勵野生動物的遷入,場地西側邊緣布置一條250米長的廊道,其側超過120米長的不間斷本地灌木叢為紅腹灰雀、畫眉鳥、伏翼蝙蝠及刺蝟提供了覓食和庇護之所。

場地西北部的貧瘠地塊在景觀規划下獲得新生

該園區景觀在自然條件下生長,而人類的活動將影響著這裡自然環境的適應方式。儘管整體的景觀規劃是固定的,但園區內人為的創造性活動卻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這一革新性設計為園區帶來活力,維持了人與環境之間持續而穩定的平衡關係,為來此工作和經過的人們帶去了好心情。

豐富的景觀生活

設計語言

對 話 建 築

6

項目名稱:北京望京SOHO

項目位置:北京市朝陽區

建築設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

景觀設計:易蘭規劃設計院

所獲獎項:2014年北京園林優秀設計二等獎;金盤獎年度最佳寫字樓;美居獎」中國最美人居景觀」

場地規劃

望京SOHO位於望京核心區,是繼北京銀河SOHO之後易蘭與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合作的又一項目。2014年建成後,望京SOHO儼然成為了"首都第一印象建築",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市區的第一個引人注目的高層地標建築。

景觀設計體現場地的四季更迭變化,打造了休閑劇場、場地運動、藝術雕塑、水景四大主題景觀。5萬平米超大景觀園林,綠化率高達30%,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都市園林式辦公環境。獨具匠心的音樂噴泉和園林景觀,遠遠望去如同灑滿陽光的花園,與樓群相輔相成。

易蘭設計團隊以專業態度和精湛的技藝打造出一個節能、節水、舒適、智能的城市公共空間,一個城市居民方便、易達的休憩場所。在建築、景觀和施工組織等方面都達到美國綠色建築LEED認證標準。在景觀設計實施過程中應用了多項技術專利。

7

項目名稱:北京京東總部景觀規劃設計

項目位置:北京市大興區亦庄

景觀設計:易蘭規劃設計院

所獲獎項:2016北京園林學會優秀設計一等獎;2016美居獎中國最美公共景觀

總平圖

設計以"e江南"為主題將電子科技與古典園林相結合,在打造深入人心的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實用功能和創新的科技元素。 "芳汀"區域,一片靜水面中設置了圓形平台,五棵點景樹形成視覺焦點。遠遠觀去,行人若踏水而來,隔岸觀花營造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意畫面。

為了能讓外部環境和建築有所呼應,設計師提取了建築立面的條形元素和「京東紅」,進一步衍生出由一系列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條形元素構成的景觀基本架構,這一元素被融入整體形態、地面鋪裝、景牆與城市傢具等方方面面。

設計選取古典園林常見的造景手法——影壁運用為靈感,通過圍合的影壁遮蔽室外設備,同時形成大小錯落、可分可合的空間。在步移景異的小徑當中瞥見一桿頗具古代宮燈韻味的園燈,於莞爾中體會中國傳統的韻味與意境。設計中將條石鋪裝與綠地相互交錯,完美的融為一體。早園竹、狼尾草和細葉芒等鄉土植被為場地帶來幾分自然與樸拙之美。

8

項目名稱:融科資訊中心景觀規劃設計

項目位置:北京市海淀區

建築設計:SOM、西沙佩利建築設計事務所(PCPA)

景觀設計:易蘭規劃設計院、SWA

所獲獎項:2017英國國家景觀獎BALI

總平圖

項目位於中關村核心商務園區內,作為北京二環旁邊地標性建築周圍的公共空間,該項目園林設計極大改善城市環境,營造出一個開放親和的景觀空間體系。易蘭負責了園林景觀概念、方案、施工圖等重要設計。設計提出「在花園裡辦公」的理念,將以前那個無序的、未充分利用的戶外區域轉化成了辦公人群和市民活動的城市客廳。

設計提煉建築立面符號語言,將線性元素以鋪裝、植被、小品、照明等不同的方式呈現,營造出多樣化的功能空間。重新梳理因單向交通引起人車混亂問題,增加車行環島,實現人車分流。梧桐樹陣廣場設計延續南北方向上的景觀軸線,為辦公園區提供林蔭休閑空間。南側的水景廣場,改造水景的池壁和壓頂,營造大氣的公共開放水景。設計保留「聯想小屋」舊址,配合「水滴石穿」水景小品,打造具有場地感的文化景觀,延續場地的歷史記憶,突出企業文化。

項目建成後,這裡的變化令人矚目,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吸引了谷歌、英特爾、聯想等世界500強公司紛紛入駐。這裡親和開放,聚集人氣,迸發活力,成為辦公白領的互動交流空間和周邊居民的戶外休憩社交空間。

9

項目名稱:SCG曼谷總部辦公景觀規劃設計

項目位置:泰國曼谷

景觀設計:LAB

總平圖

SCG曼谷總部辦公景觀是由泰國LAB設計,設計貫行可持續的綠色景觀設計理念,場地所有的樹木都被保存下來。受建築語言的啟發,設計採用平滑的曲線來平衡和協調現有建築和位於不同場地標高樹木之間的關係,讓建築和各種場地元素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彎曲的肌理彰顯自然和人工結構的有機融合。

10

項目名稱:麓湖生態城EOD綠色辦公區1期湖岸改造

項目位置:四川成都

景觀設計:GVL怡境國際

攝影:存在建築-建築攝影

總平面

麓湖生態城鳥瞰圖

自由立面

折橋是原有的水上結構,設計難點在於如何在荷載的約束下塑造出水上構築物的靈動特質,設計團隊選擇用覆膜白玻璃和沖孔板結合的輕質表皮結構替代絕大部分的橋面扶手欄杆,維護欄杆演變的鋼龍骨體系為塑形提供了一定的結構靈活度,與環境明暗調有高度反差的表皮又進一步強化了結構的輕盈質感。

表皮材質強化輕盈質感

在荷載約束下塑造水上構築物的靈動特質

郎酒總部建築設計風格非常現代,其臨湖一側是連續的自由立面,場地豎向的最大落差超過10米,進深最窄的位置不過20米,相對較窄的陸域腹地尺度、挺拔的建築體量與開闊的湖面尺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將對行人產生較為強烈的空間壓迫感。設計團隊希望能通過景觀設計緩和轉化這種感受,平衡二者間的衝突感。通過提煉西南山地聚落豐富的步行體驗元素,設計團隊選擇積極對話建築,呈現一系列轉折形態的路徑和界面,也因此確定了「折線公園」的名稱。

局部抬高行走動線

簡潔折線形態呼應場地

一系列轉折路面

狹長坡道

濱水建築對一線湖景資源的訴求以及狹窄的陸域進深,導致很難利用植物層次來造景,因此設計團隊決定延續建築漂浮屋頂的設計理念,再置入一個與建築屋頂相呼應的景觀構築物——折廊。折廊有兩個維度的設計邏輯,其一是它必須具備一定的體量,才能在置入後起到協調建築環境空間尺度的目的;其二是從近人尺度看它,又不應構成對湖岸建築之間的視線障礙。這兩個邏輯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而設計團隊最終選用鋼構折廊的方式完成這個設計,在提供更加靈活的大跨度空間的同時,避免常規承重牆柱對濱水環境中視線的分隔和遮擋。

表皮耐候鋼板呼應建築屋頂色調

天花鏡面鋼戲劇化呈現周遭環境

鋼結構的應用提供更加靈活的大跨度空間

濱水觀景台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建築 的精彩文章:

法國大叔的撩人簡筆畫,讓人浮想聯翩…
機場都長一個樣?那你的世界可能有點boring了

TAG:最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