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爭奪戰:11歲女孩為何「想把自己餓死」

媽媽爭奪戰:11歲女孩為何「想把自己餓死」


沒人注意到5歲女孩悠悠從哪天開始不那麼愛笑了。一丁點小事也會讓她發火、尖叫或是歇斯底里地大哭,連安慰的話都像是旺火上的油滴,引得她的怒火躥得更猛。



直到最近,她幾次把剛吃下的飯吐了出來,

成天說「頭暈、天旋地轉,眼前有好多五顏六色的圈圈點點」

,大人們才意識到,這孩子可能是生病了。




生了二寶剛出月子沒多久的悠悠媽,不得不帶著「問題大寶」悠悠四處求醫。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檢查後,母女倆最終站在了天津市安定醫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孫凌面前,悠悠被確診患有輕度

「同胞競爭障礙」





「近幾年二胎家庭增多,因弟妹出生而引發情緒和心理問題前來就診的孩子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還表現出自殘等極端行為。」

孫凌說,孩子出了問題,根子還是在家庭教育上,她建議家長:「理解孩子,比說教更重要。」






「媽媽,我就喜歡你帶我去醫院」





悠悠一度是家裡唯一的小公主,全家人都圍著她轉。直到今年年初,媽媽生下了小妹妹,猝不及防地,悠悠被「拉」下了獨一無二的寶座。為了照顧二寶,媽媽就帶著二寶住進姥姥家坐月子;悠悠則跟著爺爺奶奶住。由於兩家距離較遠,每周末爸爸才開車送悠悠去看望一下媽媽和妹妹,因為怕影響她們休息,每次都只待一會兒就得離開。




然而,妹妹出生一個禮拜之後,奶奶開始每天在電話里向悠悠媽「投訴」:

悠悠的脾氣越來越怪,常常莫名其妙就大哭大鬧,「可能是鬧情緒」。

然而這樣的情況愈演愈烈,悠悠從無理取鬧變得各種「毛病」多了起來,起初她嚷嚷頭疼、頭暈,後來又說眼前一直冒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和顏色的幻覺;不願意好好吃飯,甚至幾次發生嘔吐的現象,整個人瘦了一圈。爺爺奶奶嚇壞了,覺得孩子肯定是哪裡病了,

「不像是裝的」。




悠悠媽出了月子就帶著悠悠到處去看病。一方面孩子小、表達不清楚;另一方面,造成頭暈的原因往往非常複雜,大夫只能一項項逐一排查。





為了排除各器官功能性異常,一家人跑遍了天津全市眼、耳、鼻的專科醫院,「光眼科醫院就跑了3次,能查的項目都查了,什麼問題也沒檢查出來。」到了耳鼻喉科,大夫起初認為可能是孩子前庭功能出了問題導致眩暈,可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於是建議還是去查查眼科。經過眼科專家多次確認,建議她們去檢查神經內科,

「就是讓看看是不是大腦有什麼問題」。




千方百計掛上了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專家號,大夫建議做核磁共振來進一步檢查。眼看著小小的悠悠獨自躺在核磁共振的大儀器上,悠悠媽心疼得眼淚撲撲直掉。沒想到一向膽小的悠悠卻異常配合,

「每次在醫院,她表現總是挺好,跟在家判若兩人」。




看病的過程充滿艱辛,各大醫院的兒科一直以來都人滿為患,每看一次病,常常需要3個大人一起出動,一個多月里,全家人都陷在無窮無盡地跑醫院、排隊、挂號、看病、等結果的痛苦循環中。而對悠悠媽來說,最折磨人的是等待檢查結果的時刻,

「心跳得快要衝破喉嚨,既想知道孩子到底哪兒出了問題,又特別害怕真的查出什麼毛病。」




讓她吃驚的是,在她忐忑不安地排隊等待檢查結果的時候,悠悠忽然抬起頭對她說,

「媽媽,我就喜歡你帶我來醫院。」






為「求關注」11歲女孩拒食20天「想把自己餓死」





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另一個孩子的出生,會對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帶來多大的衝擊,但一個最現實的轉變是,老大必須要學會與新來的「對手」分享大人們的關愛。




「這樣的記憶和感覺,或深或淺會印刻在他們的整個生活方式中,有的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孫凌說,隨著近年來二胎家庭的增多,「同胞競爭障礙」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眾的話題,應該引起更多的關注。




和悠悠一樣,很多家庭的老大表現出的癥狀五花八門,甚至聽起來讓人覺得心驚肉跳,但這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表現,無非都是想從「對手」那裡,重新「搶」回父母的關注和愛。








「我知道你愛我,但我每天都在想把你和妹妹都殺死。」

一個三年級的女孩子直截了當地對媽媽說。7歲男孩濤濤,自從弟弟出生後變得愛發脾氣,總動手打人,

經常把弟弟的大腿內側掐得紫紅,甚至曾用被子蒙在弟弟頭上差點造成其窒息。

因為「越來越調皮」,濤濤屢次被父母打罵。直到他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老師多次請家長要求其停課,父母才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出了問題。




孫凌第一次見到小晴是在兒童醫院的一次聯合會診中,

「她身上插滿了管子,奄奄一息」。

這個只有11歲的女孩已經瘦得皮包骨頭,因反覆噁心、嘔吐、厭食20餘天被送進醫院,然而各項理化檢查未見明顯器質性疾病。經了解得知,小晴的父母離異,母親再婚後有了同母異父的弟弟,從那時開始,

小晴不僅對弟弟充滿敵意,還要求媽媽跟自己形影不離,拒絕上學,甚至「退化」到用奶瓶喝水、要父母喂飯。

在多次被父母嚴厲批評後,她開始出現嘔吐厭食的癥狀。在孫凌的多次溝通後,孩子坦言:

「我當時就想把自己餓死,看見他們那麼著急,我心裡特別高興。」




「這兩年,這類患兒的就診率明顯提高,每個月都能見到多例,以前一年也只有幾例。」

孫凌說,前來就診的往往是出現較嚴重癥狀,直接影響其學習和生活的;而更多的「問題」孩子,可能因為其表現得不那麼極端,並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她解釋說,

同胞競爭障礙是指隨著弟弟妹妹的出生,兒童出現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

程度輕重和表現形式存在很大個體差異,最主要的表現在三個方面,出現明顯的競爭或嫉妒的表現,如對弟妹有明顯敵意或攻擊性;出現情緒和行為紊亂,

如愛發脾氣,或各種能力「退化」,甚至無法控制大小便,模仿嬰兒舉動要求喂飯、把尿、陪睡等;社會功能受損,如學業成績下降、人際關係緊張,以及出現各種心理社會問題。




「事實上,正常兒童也可能會因弟妹出生產生嫉妒引發情緒問題,但程度輕,且短期會消失。」孫凌說,存在同胞競爭障礙的兒童,那種負面的情緒往往會持續很久,且程度異常,容易導致顯著的傷害或不良後果,「如果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導致極端行為,或對其今後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都產生很大影響」。






父母的理解和愛是孩子心病最好的良藥






家庭教養方式和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都是導致孩子出現同胞競爭障礙的原因,其中家庭教育的分量更重。




「一般來說,3歲以內建立起孩子的安全型依戀,對其今後的身心成長極為重要。」

孫凌說。




她注意到,一些問題孩子往往沒有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有的父母經常出差,或是乾脆把孩子交給老人;也有的父母自身情緒管控就不好,導致孩子對周圍環境特別敏感,不願意主動與外界互動。這種不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母親把關注放到二寶身上時,往往會表現出更多嫉妒心理和消極情緒,

「她們對母愛的可得性不確定,唯恐自己會因弟妹的存在而被忽視」。




孫凌建議二胎父母,應

首先把孩子拉入家庭這個集體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員

,從懷孕開始到二寶出生,都讓大寶了解和參與全過程,讓他體會到自己在家中的價值。




同時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人也不會替代其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對於已經出現情緒問題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講大道理或是批評教育,更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建議父母要更多地給這些孩子關愛和陪伴,可以採取忽視或轉移的辦法,引導其情緒消退和改善;或是寬容其「退化」成小寶寶等行為,和孩子多商量、多交流,引導其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沒有誰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孫凌認為,

父母應該主動去體會孩子心中的苦惱,更好地理解孩子,讓她們感受到足夠的愛,這是治癒孩子心病最好的良藥。

 (文中未成年人皆為化名)




 熱點閱讀:


農民「網紅」何以「圈粉」無數



生孩子就該是一個人的痛戰嗎?


爭相裝困、扮貧、哭窮: 「賴貧」的背後是什麼?



半月談評論:處理中美關係問題應保持「三觀」



亂監管、軟監管、瞎治理:環保形式主義須重拳整治!







在文末留言區留言參與互動,留言內容獲點贊數高者即可獲得本期送書

《大道之行

,祝好運!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主編:孫愛東


編輯:鄭雪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聽!這是來自博鰲的最強音
捂臉 | 崩潰!年輕女子的蘋果手機被鎖48年!原因哭笑不得……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