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能否干擾中國自主研製人工智慧晶元?

美國能否干擾中國自主研製人工智慧晶元?

中國《環球時報》稱,中國公司能夠在研製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最新技術所需的晶元領域擺脫對西方競爭對手的依賴。該報援引投資六家中國初創晶元研製企業的阿里巴巴公司的聲明報道稱。中國提出了到2030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的任務。但美國則企圖阻撓中國實現爭當全球領導者的計劃。

《環球時報》援引阿里巴巴的聲明報道稱,公司收購了杭州的嵌入式CPU內核供應商C-SKY Microsystems。新穎的理念與技術巨頭龐大資本的融合,有望實現國家晶元生產領域的突破。此前阿里巴巴已向中國另一家晶元研製者寒武紀科技(Cambricon)投入大約1億美元。不過,諸如來自美國的Barefoot Networks和Kneron初創企業,仍在阿里巴巴人工智慧投資組合中佔據優勢。這並非巧合。

為人工智慧研製處理器和晶元,是實施中國政府宣布的到2030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計劃中的短板。晶元的研製是個需要大量科技投入且非常昂貴的過程。而且並非總能達到預期結果。中國大陸晶元在全球的市佔率不到5%,而美國佔了該市場的近一半。中國晶元進口規模每年約為2000億美元,甚至比原料資源還要高。還在兩年前中國高層就指出,為了確保經濟和國家安全,中國應當儘快擺脫依賴進口這些科技產品的局面,轉而依靠自主研發。

現在許多中國媒體把中國高層的這番講話當作預言援引,因為中興公司的遭遇恰好暴露了中國的軟肋以及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美國下令禁止這家中國技術巨頭7年內購買美國零部件。而中興本身也承認,將爭取同美國和解,因為制裁讓自己瀕臨破產。中興依賴高通供應零部件和Google軟體,例如為自己生產的智能手機。

在發展中的貿易以及如今的制裁戰的條件下,中國其他公司表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在生產晶元領域趕超西方,是可以理解的。理論上這方面沒有任何障礙。但為此需要資金,最主要的,是時間。因此,正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所強調的那樣,問題不在於中國能否在人工智慧競賽中單槍匹馬趕超西方,而在於這一進程需要多長時間及其有效性。

陳鳳英說:"我只能說,中國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達成目標會需要較長的時間。在當今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之下,很難說哪一國家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發展,各國都在儘可能地利用國際資源。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靠自己,美國也不例外。美國在發展過程中的優勢之一就在於利用國際人才,這是很現實的情況。能夠看到,有多少國際人才都在美國,幫助美國發展。當然,該國也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蘋果手機和波音飛機就是若干國家合作的成果。你能說美國就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嗎?所以,我也不認為中國應該『關起門來搞創新",如果是這樣,不知道還要多花費多長時間。"

美國能否干擾中國發展人工智慧計劃的實施?是的,美國可能將極力阻撓該計劃的實施。但問題是,美國無論如何都不能因此保持自己的技術領導者地位,因為供應鏈具有全球性。現在就有許多分析人士以美國扼殺中興為例指出,美國同時也在打擊廣泛利用中國產品的本國企業。如果中國在貿易摩擦的條件下關起門來,大幅減少進口美國半導體,美國經濟也將損失數千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俄羅斯SputnikNews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緊跟美國:拒絕採購華為和中興
「勇敢」獎章上的圖像正是這部坦克

TAG:俄羅斯Sputnik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