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為什麼很多女生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沒有用

為什麼很多女生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沒有用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01




孫儷斬獲飛天獎,成最年輕大滿貫。



她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到,





「追求自己的夢想 ,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會得到表揚,一定會得到認可。而我會更好的演戲,更認真的演戲,做一名更加優秀的演員。」




孫儷的影視劇並不高產,去年也只產出《羋月傳》和《那年花開月正圓》。




更多的時間留給了生活,插花、手工、水彩畫、學中醫、帶帶孩子,偶爾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一有工作,就變成了工作狂,不管是從劇本的閱讀,還是演戲過程中,基本沉迷角色,真心去感受每個角色特有的靈魂。






導演鄭曉龍曾經這樣評價孫儷:

「生活中四平八穩,演起戲來卻爆發力十足。」




還記得2004年,年僅22歲的孫儷,憑藉《玉觀音》獲得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獎。第一次站在金鷹領獎台的時候,說過:





我會用自己的真心去演繹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如今14年過去了,孫儷也做到了當時對自己的承諾。而且越來越好,越來越用心。




我們看她簡歷的時候發現,她並非科班出生,這就意味著她要付出更多,遠比我們看到的還要多,除了努力,就是不停學習。但這不是她博取眼球的賣點。




她唯一的賣點只是她的演技,她的作品。





孫儷用了14年,證明了自己。




不忘初心,認真對待自己每場戲,選擇劇本優先而不是片酬優先。




一步一步走好自己要走的每步路。



我們誇一個專業的人士,從不會選擇用努力二字。




因為努力是敬業的必備辭彙,而不是說因為你努力,就可以成為專業。




這二者不可逆。



02



在美國,認識了好些在那裡讀研讀博的女生。


 

我原本以為這應該是一群活力四射,野心勃勃的年輕姑娘,然而她們中的好多卻面容憔悴,被成日里繁重的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然後還在內心深處擔憂著未來。


 


她們中很多並不大富大貴,美國的研究生課程對於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也是不便宜的。而美國讀研門檻還是有的,GRE,GMAT還是要實實在在考出來,對於不是學霸的大多數女生來說,來美國上學前,也已經是掉了好幾層皮。


 


和她們一起在學校餐廳吃飯,她們說,自己越來越迷茫。


 


本身在國內讀大學,成績也一般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來了美國讀研,花了家裡好多錢,自己又覺得愧疚,然後每天真的已經非常努力在學習了,也總算是勉強能不掛科。


 


「晴悅,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卻覺得這些力完全沒使對地方。」


 


「不是CS專業,在這裡很難找到工作,h1b簽證越來越難,留在這裡工作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然而回國,如今公司的起薪,自己十年不吃不喝才夠把這幾年在美國的學費生活費賺出來。」


 


因為真的都是大實話,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這些迷茫的女生。






01 


評估好你的風險和收益,

要不然你的努力反而將變成枷鎖




原本,我是最支持出來看世界的,可是那天午飯過後,我卻在想,這些姑娘們沒有一個不努力的,為什麼好像未來對於她們來說是那樣遙遠。



 


我自己沒有經歷過出國留學讀學位,只是在大二的時候,出國交換過。


 


出國讀學位和出國交換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經歷。交換生,看哪裡都是新鮮,和誰說話都是人生體驗。而對於出國讀學位的女生來說,面臨著讀完學位,何去何從的問題,而這些很多人一開始就沒有想明白。


 


有在國內讀完本科,由於找不到合適滿意的工作,想說,那就出去再讀個書吧。也有在國內工作了一兩年覺得工作內容枯燥無聊,算了,還是再出國讀個書吧。


 


這些女生努力嗎?


 


其實非常努力,考T考G,花了大量的時間,然後又斥資巨款去實現「出國讀個書吧」。時間金錢,她們樣樣付出了。可是,她們從一開始就錯了,她們沒有想過出國讀學位本質的目的是什麼,想要得到的又是什麼,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自己又期待什麼樣的回報。


 


有一個女生說,非常後悔來了美國,在這裡也找不到工作,而回國我都27,8了,國內這樣育齡期女生又單身的,真的特別難找工作,怎麼自己出來前就沒好好想清楚呢。


 


也有人說「來美國讀文科真的是一個大坑,和美國人一起搞研究,人家用的是母語研究美國文學,我們真的是不吃不喝也在查字典看材料。姐姐你知道么,最諷刺的是,這樣幾乎花了一整個生命換來的學位,回國找工作完全沒有優勢,我一個斯坦福的中國師姐,現在在北京工作,月薪5000元。」


 


你在做出出國決定之前,就應該評估好課程的壓力,就業的前景等等這些風險和收益,而不是,把「出去讀個書」當作是逃避現實的途徑。


 


因為同樣是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金錢,你充分評估後,心中有數,那麼這些付出都是正向的,你甘之如飴。


 


而如果你一開始就只看到了眼前能夠「逃避」現實,那麼出國之後,你也付出巨大的時間和金錢,而這些恰恰會變成你的枷鎖。


 


反而,你越努力就覺得不值,越看不到希望,就越痛苦。


 


普通人之間智商情商真的沒什麼差別,僅有的差別在於,別人落棋不悔,心中早已有未來一萬步的廣闊天地,而你也是下了一步棋,卻天天想著,要不要悔棋。



02

金錢不是衡量前途的標準,

但大格局是




雖說不能以錢來衡量工作,但是你自己心裡要明白,你讀這個學位,付出了這些時間和金錢,究竟想要得到什麼。如果你是為了回國找到高薪的工作,那麼你一開始就要評估好風險和收益。


 


如果你只是為了陶冶情操,熱愛學術,不用這些時間和金錢和回報掛上鉤,那麼你應該能夠坦然很多,且甘之如飴。


 


長大以後你會發現,但凡是想要做出點成績的女生,哪一個不努力。


 


而如今時代變化太快,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你肯努力就行的。已經沒有人僅僅願意為你的努力買單。現在剛畢業的年輕人,所有都說,我願意努力,願意付出,肯拼肯干肯加班,然而真正做出成績的是那些有大格局的女生。


 


有一個女友之前是做影視的。影視行業這麼些年日子還算是很滋潤的,隨著電影票房持續走高,國產電影也還算是佳片頻出。女友又是在北京,這個90%影視行業所在地。日子過得不大富大貴,卻也中產有餘。


 


而十年前,正是影視行業大熱的開始,就是那個大家都看《阿凡達》的時候,她卻辭職去了互聯網公司,並且是降薪降職,從最低級的運營做起。


 


那時候,我們都非常疑惑,她好好的中產生活不過,為什麼要去死磕一個新的行業。本來覺得影視行業已經水很深,很殘暴了,但她居然不計回報地要跳去只有更殘暴,更野蠻的互聯網生態。


 


天天加班,面容枯槁,感覺以前影視圈的那些積累統統都清零了。


 


然而就是在那十年前,她就說,互聯網+電影,才是未來。未來,不僅僅是大銀幕才有前途,互聯網崛起後,網路劇,短視頻都只會更火,更有前途,而它們的製作成本卻是大銀幕的零頭。


 


而這個行業需要又懂影視,又懂互聯網的人。這才是未來。


 


我們是外行人,且不懂到底大銀幕還是小屏幕,反正我聽說的就是,後來她從小互聯網公司跳去了阿里,後來阿里上市了。


 


然後,她財務自由了。


 


而比財務自由更重要的是,她做回了老本行,在阿里影業,她得到了以前一個小小影視人根本無法想像的機會。




後來,我們在北京吃飯的時候,她說了這麼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


 



「別演什麼苦情戲,說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自己太辛苦了。你看看周圍,誰不辛苦誰不努力。


 


努力和辛苦在這個時代都是廉價的,你訓練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才是正經事。」


 


是啊,這個快速更迭的時代里,努力已經是標配了。

而有些人的努力卻成為了一把枷鎖,讓自己在困境中無法自拔。


 


你要學哪些有大格局的女人們,早早充分評估了風險和收益,評估了市場和未來,評估了自己的野心和抱負,然後以一顆無所畏懼,拿得起放得下,能夠不計較眼前得失的心,堅定地走著每一步。


 


「但前提是,你不能糾結。


 


人一糾結,就完蛋了。


 


沒有哪個長跑冠軍,不是專心一意的。


 


有沒有誰一邊跑一邊想著換跑道一邊東張西望看別人跑得怎麼樣,還能拿到好成績的,


 


沒有。」 




和你們共勉。




···




作者 | 孫晴悅,媒體人,原央視駐外記者,新一代女性勵志榜樣。新書《二十幾歲,沒有十年》全網上市,同名文章讓數億人熱淚盈眶。微信公眾號: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兒(dearqingyue),微博@孫晴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一直放不下過去,會吸引更多的傷害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