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CSDN 編者按】人們對陌生的技術總是排斥的。雖然互聯網今日已成常態,但在九十年代剛剛誕生之際也是被「專業人士」極力唱衰的。今天,金融科技創新作為一個新的名詞,也被業內十分不看好。因為在很多人看來,現在的企業根本難以從技術上真正地把控客戶需求。

不過本文的作者 Steven Sinofsky 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1993—1994 年互聯網剛誕生的時候也是受到了專業人士的強烈反對,但實際上他們對於新興技術的抗拒是源於怕失去競爭優勢的擔憂。或許,金融科技創新會是一個新的時代風口,就像當初的互聯網技術一樣。本文就來一起探討下。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以下為譯文:

故事源自近日的一條 Twitter。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圖中顯示了 1993 年網路的增長率,當時微軟還附短文說:Windows,互聯網時代的下個殺手級應用程序。這讓我想到了互聯網的一些歷史,我的區塊鏈朋友們也鼓勵我與大家分享這段歷史。問題在於,給技術拆台其實很簡單,因為當一項新技術、方法、工具、API 等出現時,人們普遍的「第一反應」就是寫下它失敗的可能性,這就是所謂的「排斥新技術」現象。

每一種我所見過的技術都有過這樣的遭遇,特別是……互聯網。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回想下 93、94 年的時候第一次面對這項「新」技術時,企業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由大學開發的不靠譜的免費網路不可能會流行的。」

那我是怎麼知道的?當時,我就在我的辦公室里上網(另一個人是 JAllard,他通過 FTP 提供免費的 MSDOS),我是能「直接訪問互聯網」(即擁有靜態 IP,那時還沒有 NAT)的少數人之一,而我每天都會邀請人到我的辦公室給他們演示互聯網——當時的情況十分瘋狂。

我的演示對象是技術和商業專家們,他們坐下來後,由我來在他們面前來展示 FTP、Gopher、WAIS、Cello、Mosaic,以及 mtv.com、sun.com、novell.com,還有第一個網路攝像頭 Norway,以及康奈爾大學的 Global Schoolhouse 項目......

來訪者中的有很多人當時正在使用專屬的租用線路(x.25!)來連接他們的全球辦事處,也很多人使用衛星傳輸公司的視頻,還有很多人通過 CDROM和 FedEx(比如微軟)發送銷售和培訓數據。

他們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拆我的台,向我「證明」互聯網不可行。一家電信公司向我介紹了「共享」線路的經濟學,以及 TCP / IP 的脆弱性;一位「多媒體」開發人員向我解釋了「大」音樂文件;幾乎所有人都說 HTML 太原始了;還有人說我是「共享主義」......我還需要舉更多例子嗎?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1994 年構想的 PDA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1994 年構想的汽車導航

互聯網之「死」:為什麼開發者會排斥新技術?

1994 年互聯網之前計算機的「瀏覽器」

但有趣的是所有這些是如何建立的?有團隊通過研究各種技術實現了這些東西——大量的技術。這些「互聯網」技術看似很脆弱,不成熟,控制鬆散,而且沒人能從經濟上受益。而且即使是身邊最聰明的人都認為,這些技術永遠無法實現像視頻中顯示的這些東西。

你可以稱之為創新者的困境或阻擾等等。但是,其實是因為大家認為鞏固的技術「總是」可以比新興技術得到更多地應用,而這只是表面意思。他們真正的意思是說新興技術不能用於「舊的」方式。

但同時,矽谷和其他地方的人正是使用這些技術,實現了視頻中的東西。別忘了,ATT 和其他一些大型的媒體和商業公司都忙著用他們相信正確的方法建立這些東西,比如 ATT 的《Someday You Will》廣告。


注釋:有人提到即便在早期互聯網也有明確的應用場合或好處,這點與比特幣等不同。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大多數在看到我的演示後,並沒有立刻看到它的價值。例如,我展示了教室(康奈爾 Global Schoolhouse 項目)的實時視頻,但沒人感興趣。大家對 mtv.com 網站也頗為不解。微軟的銷售主管看了 Novell(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發布到網上的文檔,認為沒有價值,還抱怨說他們每個月都會打包並通過 CDROM 和 FedEx 向遙遠的子公司發送 PPT 和培訓資料,所以沒必要使用 x.25。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線下、線上等電子商務和購物出現之前的事情,而當時距離亞馬遜的成立還有一年的時間。

所以在我看來,這些關鍵的人物並沒有看到任何互聯網可能的應用或案例。

當時我還訪問了 IBM,他們就「PC 架構永遠無法提供大型機級別的可靠性」的話題給我上了一個小時的課,他們還給我看了冗餘電源、高可靠性內存、雙網卡等以證明這一點。但我知道惠普和戴爾的員工正忙著在 PC 架構上構建「伺服器」,並努力將 NT 開發成一個可靠的操作系統。

現有的技術領導和權力結構運用技術或商業等途徑來阻擾、淡化新事物,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有些人會感覺喪失控制權、失去專業知識、失去競爭優勢,但他們本身並沒有什麼惡意。

因此,如今當我看到那些優秀的人爭論金融技術的可行性時,我總會想起當年在我的小辦公室里用那條靜態 IP 線路給行業領導者演示互聯網的情景。

我們花了十年的時間,經歷了很多起起伏伏,但是過程中許多失敗的想法(流媒體、分發、PDA)都已得到了徹底改造,現在甚至比想像中更為好用。因為,這就是技術的發展趨勢,這些技術最終會通過時間證明自己。

雖然問題總會存在,租用通信線路、專有協議和數據格式、太多的複雜性等等,許許多多問題都需要解決。但這些「問題」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信息革命,而且作為技術專家,我們知道明天會更加美好。

我並沒有根據過去的模式預測未來。正相反,我的觀點是我們應該非常小心,不要僅僅因為覺得新事物「更糟糕」而忽視它們——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將來的它們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補充:當時,只有圈內的人認為互聯網有用。大多數人不是覺得互聯網無用,而是他們沒有看到應用的價值,比如我為什麼要在教室里使用攝像機?為什麼我需要「在線」銷售工具?我的客戶又不是「線上」客戶。


聲明:本文已獲作者 Steven Sinofsky 翻譯授權。

原文:https://medium.learningbyshipping.com/history-of-www-and-a-caution-about-prematurely-judging-fintech-211a6d3c8978

譯者:彎月

責編:言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動蕩的 Docker
SDK 可能是數百萬 iPhone 上的特洛伊木馬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