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

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

編者按:

上周與您分享了學誠法師2007年在《法音》雜誌發表的文章——《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的第九部分。法師談到,培養佛法的信仰有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認識到世間思想認識的局限,如佛法的善本身就是止惡,甚至很多世間認為合理的事情,佛法的觀點並不如此。再一個是認識到生命歷程的局限,認識到眼前快樂的無常。

本周刊載文章《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的最後一部分。法師談到,出家後要多體會世間無常苦,珍惜出家暇滿身,但又不能著急亂來。要發起正精進,依循信解行證的次第穩步學修,逐步放棄世間概念,觀察體會三寶功德,培養對三寶的信心,依靠團體,努力學習、實踐佛法,內心必定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喜樂,也越來越能住持佛法,自利利他,不負為人出家一場。

文 | 學誠法師

我們信仰的理念建立以後,第二步才能談到學習佛法的義理。前面這些沒有建立的話,學義理是非常空洞的,學來學去不會有一個很強的真實感。

義理要怎麼學呢?

首先,學習佛法義理要著意跟自己的行為配套,就是「解」和「行」要相應。

這是什麼原因呢?在社會上,一個企業、一個公司,要發展業務,肯定要研究理論。但理論是為公司企業發展服務的,如果太超前、太空、太大,反而對公司的發展沒有多大用處。

治理國家、治理企業,要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與方法。佛教的團體也是一樣,我們所學習的教理要適合於出家眾、在家居士用功修學,用佛法不二的義理來指導我們實踐、行持。

其次,要依靠團體,在團體中學習、體會和實踐義理。

我們常常覺得理論太高深,太玄妙,容易造成佛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這是很划不來的。所以大家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團體的力量,才能夠感受到佛法的和合,感受到幸福與快樂,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對別人的意義和作用。

反過來說,自己也能夠分享到別人的心得、經驗,知道如何叫做自利利他、自他不二。只有通過這種利他的過程,才能夠感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這樣,自己用功修行的路子也就一路暢通了。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說:「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諸惡知識,世間不善及惡名聞由惡友生。諸善法利、名聞福德,皆因善友之所生起,以依善友、受持凈戒莊嚴法身。」

《瑜伽師地論》說:「毗缽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為依,奢摩他支屍羅圓滿之所攝受。又依善友之所攝受,於所知境真實性中有覺了欲,依屍羅圓滿之所攝受,於增上屍羅毀犯凈戒現行非法壞軌範中,若諸有智同梵行者,由見聞疑或舉其罪,或令憶念,或令隨學,於爾所時堪忍譏論;

又依所知真實覺了欲故,愛樂聽聞,依樂聞故便發請問,依請問故,聞昔未聞甚深法義;

數數聽聞無間斷故,於彼法義轉得明凈,又能除遣先所生疑;

如是覺慧轉明凈故,於諸世間所有盛事,能見過患,深心厭離;

如是厭心善作意故,於彼一切世間盛事不生願樂;

彼由如是於諸世間增上生道無願心故,為欲斷除諸惡趣法,心生正願,又為修集能對治彼所有善法,修集一切煩惱對治所有善法;

為欲證得彼對治果,亦為自心得清凈故,心生正願。

如是十種能熟解脫慧成熟法,如先所說漸次能令解脫圓滿。」

總之,我們已經出家,要多體會世間無常苦,珍惜出家暇滿身,但又不能著急亂來。要發起正精進,依循信解行證的次第穩步學修,逐步放棄世間概念,觀察體會三寶功德,培養對三寶的信心,依靠團體,努力學習、實踐佛法,內心必定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喜樂,也越來越能住持佛法,自利利他,不負為人出家一場。

以上內容為《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第十部分

原載於《法音》2007年第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泉寺龍泉之聲 的精彩文章:

素位而行,入而自得
「命中注定」還是「命自我立」

TAG:龍泉寺龍泉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