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這個朝代,再不用擔心我的身材了

在這個朝代,再不用擔心我的身材了

圖文/長沙博物館

我們從未終止過對盛世的嚮往,是以總愛流連漢唐的時光。但歷史總是聚焦於兒郎們的文治武功,卻不知正是那一抹綺麗的胭脂色,明媚了盛世的廟堂。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天真爛漫的嬌俏女兒們,至今仍然倩笑在詩人的記憶里。麗人們充滿自信的表達,真實而活潑,輕快而明麗。細細描畫的眉眼,藏起萬千柔情,融化了幾多英雄豪氣;旖旎繁複的錦繡,飄逸出多少風情,讓長安的街頭增添無數艷麗風景;環佩叮噹的珠玉聲,似乎仍在泛出層層漣漪,蕩漾著盛世的倒影。

「環肥燕瘦——漢唐長安麗人行」特展,通過展示精美的漢至唐代的女性陶俑、金銀器、玉器等文物,為我們輕輕掀開了這些麗人們閨房的帷幔,使我們一睹漢唐女性的芳華!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蘇軾的詩反映出不同時代女性審美的不同標準,妙在各具其美、各有其態。唐代以前,纖瘦一直是女性審美觀發展的主流標準,流行「楚腰纖細掌中輕」的輕盈身姿。從唐太宗時期開始,人們對那些柔若無骨的清瘦美女不再推崇了。盛唐時期,「胸前如雪臉如花」是長安城極富浪漫色彩的景象。長安街頭出現了一種以健康、豐滿、開放為美的新風尚。

襦裙女立俑

十字髻女立俑

墜馬髻襦裙女立俑

高髻袖手女立俑

服飾是款式、紋飾和色彩綜合配置的藝術。秦漢時期,女性衣著以深衣為主,直裾和曲裾是最常見的服裝樣式。南北朝女性服裝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褒衣博帶是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唐代女性追求豐腴之美,「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之風,使她們的服裝表現出濃艷大膽、雍容大氣、標新立異的特點,胡裝、胡帽、胡履在長安街頭十分盛行。

蹀躞帶胡服女立俑

風帽喇叭裙女立俑

龍柄熨斗

男裝女立俑

披帛半臂女立俑

偏髻女立俑

面妝作為中國婦女日常生活習俗,有著久遠的歷史。它的盛衰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更替,風尚的變遷以及審美觀念的不同趨向。漢代,婦女的面妝用品已較豐富,宮廷中開始使用貴重的螺子黛;南北朝時,面妝技藝有了多樣化的傾向;唐代,婦女在妝容方面追求時髦,崇尚新異之風盛行,她們大膽吸收外來思想文化成果,雜糅漢胡風俗,「女為胡婦學胡妝」的現象屢見不鮮。

花冠飾品

金花梳

鎏金雲雀紋銀簪

綠釉罐

綠釉神獸紋陶奩

深衣椎髻女立俑

雙丫髻捧粉盒女立俑

銀粉盒1

銀粉盒2

鴛鴦系綬花枝鏡

簪花髻女俑

通音律、能管弦是漢代貴族女子閨中教育的必修課,也是宮庭女性文化生活的重要伴侶以及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唐代長安,樂舞在生活中受到特別的重視,尤其是在士族大夫和貴族階層中。唐代宮廷設有太常寺和教坊等眾多的樂舞教習與表演機構。唐玄宗在禁苑內設置梨園,親自教授法曲。演員中有男有女,女演員居多。梨園被後世贊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學院,許多名家都曾為梨園編寫過上演的曲目。

撫琴女坐俑

高髻玉舞人(複製件)

黃釉樂舞女俑

男裝襆頭女立俑

陶阮

墜馬髻女舞俑

漢代的貴族婦女春天常常跟隨皇家車隊郊遊狩獵,地點一般都在上林苑。這裡還會舉辦鬥雞、雜耍、歌舞等活動,上林苑成為宮廷女子最大的遊樂場。至唐代,宴遊之風很盛,地點也不局限于禁苑,身穿各色春裝的麗人構成曲江池畔最美的景緻,唐代史料中有「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後,各乘車跨馬,供帳於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的記載。女主人們常攜帶侍女,帶著樂器及弓箭露髻馳騁,出遊狩獵,蔚為一時風尚。

帶猞猁狩獵女俑

鎏金五足銅盤

騎馬出行女俑

騎馬彈箜篌女俑

鴨首銀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朝文化】雲想衣裳花想容:唐朝的服飾文化
這個皇帝差點死在娘胎里,一生波折,最後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