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解決硅脂U的煩惱 i7 8700K 開蓋換液金實錄

解決硅脂U的煩惱 i7 8700K 開蓋換液金實錄

i78700K從發布至今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相關的主板型號和BIOS已經相當成熟。ZOL整機頻道經手過的幾顆i78700K體質相差比較大,Intel官方提供的ES正顯超過了惠普暗影精靈3的正式版但不如戴爾XPS8930提供的正式版。

5.2GHzi78700KDDR44000大顯神威

我們手中還有一顆零售版的i78700K,剛好從雙·十一使用至今,冬天時5GHz尚不覺熱,隨著時間推移,散熱表現已經有所下降。我們聯合硬體頻道的同事對這顆零售正式版進行了開蓋作業,主體的視頻部分介紹了相關的步驟。

作為i78700K的實際長期使用者,我們結合開蓋前後的實際對比可以總結出i78700K的散熱表現規律如下:

一:不考慮AVX256重負載長期轉碼時,原生狀態的i78700K有大概率可以直接以1.3V左右的電壓日常穩定5GHz運行。

冬日原生i78700K拷機表現

二:在非AVX拷機滿載時,原生i78700K內部硅脂初始表現尚可,溫度大約在90攝氏度上下(冬日室溫18攝氏度數據),但核心間溫度差距較大。

春天開蓋後的拷機表現

三:隨著時間推移,i78700K內部Intel"高性能」硅脂的導熱性能開始下降,伴隨外部溫度上升(室溫上升約8攝氏度),半年後若不開蓋,在高負載下熱量難以散發,會帶來相當大的風險。

四:i78700K開蓋更換液金導熱材質後後在AIDA64FPU拷機測試中相比原生狀態下降了約15攝氏度,效果顯著,但會失去保修,也存在一定的漏電損毀風險,各位超頻玩家可以權衡利弊嘗試。

附文:8代酷睿家族成員

第8代酷睿包括KabylakeURefresh、CoffeeLake-H/S以及CoffeeLakeU等分支。KabylakeURefresh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台;CoffeeLakes是目前桌面i78700Ki58400等主流六核平台和部分四核i3的統稱,即將獲得i58550等新兄弟的補充;CoffeeLakeU是目前已經基本確認存在的升級版KabylakeU處理器,代號以9結尾通常配有GT3E核芯顯卡。

此外,Intel以EMIB方式連接AMDVegaGPU的Kabylake-G系列四核標壓BGA封裝處理器也已進入8代酷睿門牆,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是搭載i78809G的IntelNUC以及定位稍低的XPS15二合一筆記本。

Intel此前凌亂的路線圖

Intel於2018年4月初發布了多達十一款8代酷睿家族型號,其列表如下:

VideoCards整理的迭代酷睿型號

非常緊張的瓶頸區間內,8代標準電壓處理器增加了一半的核心數量,實現了更高的滿載運行頻率,帶來了遊戲本CPU多年不曾見到的性能提升幅度,著實讓人感動。8代桌面處理器相比筆記本平台有著更寬鬆的功耗散熱條件,也是DIY玩家的青睞的升級對象。

附文:5GHz轉碼性能測試

我們整理了i78700K5GHz狀態時的一些性能對比測試成績,為您呈現:

視頻轉碼方面,我們將利用如下軟體進行對比測試,測試具體設置如下:

一:X264部分

運行獨立的X264HDBenchmark,得出幀率,相互驗證。

i78700K5GHzX264HDBenchmark

二:X265/HEVC部分

1:運行X265HDBenchmark,得出成績進行對比。

2:運行Hwbot265Benchmark,得出成績進行對比。

HWBOTi78700K5GHz

X265HDBenchmark

X265HWBOT

X264HDBenchmark

在AMD與Intel的2017大戰中,AMD在X264編碼中基本已經戰平了最新的7、8代酷睿,同頻同核心毫不遜色,但在AVX256指令集優化的新銳編碼器中Ryzen遠遠不敵新銳I7。同時,i76800K這種頻率略低的老產品,由於架構優勢,已經不再能夠憑藉超線程壓制i58400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打造空凈生態系統 LIFAair攜新品參與AWE
這是戛納電影節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哈哈哈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