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律啟蒙·八齊

聲律啟蒙·八齊

岩對岫,澗對溪,遠岸對危堤。

鶴長對鳧短,水雁對山雞。

星拱北,月流西,漢露對湯霓。

桃林牛已放,虞坂馬長嘶。

叔侄去官聞廣受,弟兄讓國有夷齊。

三月春濃,芍藥叢中蝴蝶舞;

五更天曉,海棠枝上子規啼。

【注釋】

鶴長鳧短:《莊子》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漢露:《漢書》武帝造金莖玉盤以承露。

湯霓:成湯征伐天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

桃林:《周書》武王克商,歸馬華山之陽,放牛桃林之野。

虞坂:《韓子》騏驥困鹽車,負而上虞坂,顧伯樂而長鳴,知其識己也。

去官:《漢書》疏廣,字仲翁,為太子太傅。兄子受為少傅。廣謂受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上疏乞歸田。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辭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

如今我們使用的,是清代光緒癸未年間約公元1883年成都魏朝俊「墨耕堂」私藏的版本,其封面題名為《聲律啟蒙》,內頁所載名為《聲律啟蒙撮要》,作者題名為「衡山聶銑敏蓉峰重訂、邵陵車萬育雙亭著、湘潭夏大觀楓江箋」。此書既名為「撮要」,自然只會節錄撮取《聲律啟蒙》中他們認為最為重要的部分,它分為上、下兩卷,只有平聲30個韻部(即絕大部分格律詩所用的韻部),很明顯,這是撮取了祝明撰寫的前兩卷,並以它為基礎,進行了一些作者認為必要的刪改和修訂而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心語 的精彩文章:

TAG:媛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