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看待修法時遇到的感應?

如何看待修法時遇到的感應?

怎樣看待修法驗相?

修法的驗相可以大略分為外相與內相。外相隨不同的行門又有不同,如念阿彌陀佛名號,夢見莊嚴的佛身,念藥師佛名號得以消除頑疾,念觀世音大士名號,得以脫離海難、火災等怖畏。內相就是修法後,對三界的出離心越來越深,對眾生越來越能起平等心,對苦難的眾生越來越能起拔苦心,對享受安樂的眾生越來越能起隨喜心,為了救度普天下的一切眾生,上求佛果的心越來越強烈等,身心越來越自在、對逆境和順境越來越有調適的能力等,這些是每個有自證分的人都能感知的。所以要知道修行到底有沒有進步,是什麼境界,問自己就知道了。

行人通過一定時間的修持,很有可能身心會出現經續中提到的一些相應覺受,這當然是好的現象,可以令行人的信心增長,再接再勵地勤苦修行,不容易退失對修行的信念,相反,只是把佛法當作文字遊戲的人,從來沒有親身心地體驗到佛法的加持,這種人對佛法的信心就不容易穩固,想都不敢想自己將來能夠證得念佛三昧,能夠成就。曠劫遠猷——出世的路是漫長的,行人遇到的考驗是超乎想像的,比在冰凌劍刃上行走還要困難啊。我們不能因修法稍出現一點驗相,就認為修行的路是很容易走的,明末憨山清公大師曾說:「功夫做得力處,外境不入,唯有心內煩惱,無狀橫生。或慾念橫發,或心生煩惱,或起種種障礙,以致心疲力倦,無可奈何!此乃八識田中含藏無量劫來習氣種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現出來。」看了憨山大師的教言,我們要知道,行者出現不好的境界,並不一定是修行在退步,所謂不得魔考,不得佛果,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在輪迴中曠劫流轉,植下的業力種子是無量無邊的,修行越要上進,到了一定地步時,無始以來的業力種子翻騰,會有種種的境界現出來,這時如果自己方面沒有大智慧透脫,外在又沒有具眼善知識指導,就會被境界所轉,修行不容易成功,相反能夠透脫魔考,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修行的覺受有好、有壞,有歡悅、有沮喪,有喜笑、有痛哭,有輕安、有疼痛等等,如果不能恰當地處理,不但修行上不去,還會出現偏差落入歧途,所以對待這些修法驗相要有良好的心態,這樣不管是好境界,還是壞境界,都能成為修行進步的增上緣。出現壞境界,淡然處之,就能不為所擾;出現好境界,也不起過度的傲慢心、歡喜心,更應勉勵自己,加倍精進地修法,不要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切切不可遽起過度的歡喜心或怖畏心等,否則必起歡喜魔與悲魔等,如光公說:「念佛必須志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此也是善根發現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終日悲痛,或至痛死。

……凡有適意事,不可過於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此種皆由不善用心所致。」又說:「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

讚賞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竟日思佛不見佛,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