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青年命運共同體,青年的故事由青年講述 | 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

青年命運共同體,青年的故事由青年講述 | 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

原標題:青年命運共同體,青年的故事由青年講述 | 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應當如何與世界、國家、社會同行呢?面對這樣一個時代之問,北大的青年學子們如是回答:思考與踐行「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肩負起「青年絲路人」的責任與擔當。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一書應運而生。北京大學袁明教授在序言中寫道:大國青年,不唯有全球視野,亦必有文化底氣,有溝通能力,身懷「奇藝」或「絕技」。北大的青年學子努力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之五四精神薪火相傳,力爭讓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之青春力量恣意張揚,更是渴望讓一磚一瓦、一「技」一「業」的真才實幹蜚聲海外。

「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是習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確立的五大目標,這五年來,北京大學的「青年絲路人」一次次刷亮「一帶一路」建設的青春度。



大漠深處的聲聲駝鈴,走出了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大海遠洋的激昂風帆,辟開了一道榮耀的絲綢之帶。千年彈指一瞬,商隊的腳印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旅人的船帆亦是消逝在歲月的浪濤里。只是,這不辭萬里的風沙吹揚不去歷史的烙印,這奔流不息的萬頃碧波滌盪不盡歲月的沉澱。到而今,這份厚重的記憶在新時代,面對新機遇,被生活的新實踐喚醒,重新綻放出耀眼奪目的光彩。


古老的華夏文明,地大物博,氣象萬千,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復興的中華民族,眼界高遠,胸襟不凡,欲為人類文明的進程再開新章。習總書記的發問振聾發聵:世界到底怎麼了?中國應當如何造福世界?

中國政府的回應振奮人心:以「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設「五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絲路綿延連山海,與時偕行聚人心。中國與世界同行,青年與祖國同行,「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凝聚世界的力量,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也更需要凝聚中國青年的力量,培養出踐行「一帶一路」的中堅力量。


我們翻開《「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不難看到,字裡行間勾勒的是一位位傑出北大人的事迹,他們的勇氣與智慧足以令所有青年學生為之動容。


它記錄著青年學者攻堅克難,或是關注現實問題,研究社會政策,或是投身科研,研發高精技術;它記錄著青年創客白手起家,或是創新產業模式,推動市場繁榮,或是踐行創業理念,引領世界潮流;它記錄下青年戰士投筆從戎,或是參與國際維和,或是參與海上護航,書寫一段鏗鏘玫瑰的佳談;它也記錄下中外青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之間的惺惺相惜、志同道合,或是在學術探討上針鋒相對、求同存異,或是在項目開發上默契合作,用開放與包容鐫刻著下一代的友誼長青。一點一滴,都彰顯著北大人的氣度,一字一句,都觸動著讀者的心靈。


濃墨重彩間,一個個鮮活的身影躍然紙上。他們或許身份大不相同,有蟬聯數屆的世界冠軍,有出生入死的解放軍戰士,有功成名就的企業家,有默默無聞的考古工作者,有才華橫溢、天賦異稟的科研新星;他們或許來自五湖四海,有發達國家熱衷東方文化的「中國通」,有發展中國家遠赴北大進修的政客,有家國同胞深處危難、希冀在中國找尋救國理念的義士。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但他們,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共同擁有一個「青年」身份、一個「未來」方向,在文明互鑒的過程中共同經營、創造著無限可能。


青年的故事應當由青年來講述,青年的感悟應當由青年來記錄,青年命運共同體的內涵也應當在青年的筆下熠熠生輝。《「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一書是由北京大學研究生會與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組織青年學者、學生骨幹、行業青年精英等共同參與完成的。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他們渴望做好自己,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他們期待用同齡人的傑出事迹凝聚青年力量,代表中國青年向世界發聲,倡導構建屬於全世界的青年命運共同體。這不僅僅是北大青年的理想,更是全國高校所有青年人的理想,是日益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新時代新青年的遠見卓識。


未來已來。青年人正放眼未來,掌握通往未來的鑰匙。中國青年將成為「一帶一路」這場新時代全球性運動的中堅力量。中國青年應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繼承發揚五四精神,與各國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致力於更具包容性的「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建設,這是對中國青年與國家、社會、世界同行這個問題的時代之答。


1.《「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


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目標——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指引,圍繞青年與和平、青年與繁榮、青年與開放、青年與創新、青年與文明五大主題,通過理論研究、訪談實錄、實例展示等方式,呈現各國青年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與看法,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揭示當代青年為構建「一帶一路」青年命運共同體所做的努力與反思。


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2017)》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2017)》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中提及且與互聯互通緊密相關的內容為指標體系,結合「一帶一路」沿線63國(除巴勒斯坦)的基本現狀與發展趨勢,從大數據出發,對各國與中國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情況進行了客觀深入的評分和研判。同時,邀請各領域專家對「五通」各指標、「一帶一路」所涵蓋各區域進行分別解讀,成為「一帶一路」研究新的特色和底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 的精彩文章:

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的主要開創者
王世傑、錢端升《比較憲法》:民國時期憲法學扛鼎之作

TAG:商務印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