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觀展 | 英國攝影大師150年前來到中國,拍下了這些珍貴影像

觀展 | 英國攝影大師150年前來到中國,拍下了這些珍貴影像

原標題:觀展 | 英國攝影大師150年前來到中國,拍下了這些珍貴影像




前些天,我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參加了「約翰·湯姆遜眼中的中國與暹羅」(China and Siam: Through the Lens of John Thomson)的圖片展開幕式。


這個展覽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喜歡看攝影展,尤其是這種帶有紀實性質的老照片展,何況它還是一個英國著名攝影大師在150多年前拍攝的中國。


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曾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御用攝影師,在清朝時旅居中國,前後共在中國生活了10年左右的時間。他用鏡頭記錄了清朝時期的福建、浙江、北京、港澳台等多地的風景、肖像和市井生活。



當天,有近百名重要嘉賓出席了展覽的開幕剪綵儀式,包括中國駐英國大使的夫人胡平華女士,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公參項曉煒先生,泰國駐英國大使的夫人Thipaya-suda,亞非學院院長、前聯合國副秘書長Valerie Amos,198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戰車》製片人David Puttnam等。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英國著名攝影大師湯姆遜其人,也一起來看看展覽中那些珍貴的影像照片。


(註:以下內容綜合整理自《歐洲時報》微信公號英倫圈、《華聞周刊》微信公號華聞派。)


湯姆遜是誰?


湯姆遜曾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御用攝影師,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像攝影師,是英國紀實攝影的先驅之一。


他1837年出生在英國愛丁堡,自幼家貧,曾在當地的一家光學儀器製造商做學徒,並在夜校學習美術史——這些經歷奠定了他日後成為專業攝影師的基礎。

1962年,他前往新加坡,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亞洲行,期間先後遊歷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地。


在泰國6個月期間,湯姆遜為當時的泰王拉瑪四世(也就是《國王與我》音樂劇中主角原型)拍攝了大量個人寫真。



(圖片來自《國王與我》音樂劇官網)


據悉,湯姆遜是第一位使用濕版攝影法拍攝遠東的攝影師。使用這種攝影方法,需要攜帶玻璃底片、火棉膠、硝酸銀等沉重材料和易燃化學品,並在完全黑暗的帳篷里洗片。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姚泳蓓說,除了需要身背沉重的攝影器材,湯姆遜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的「公關能力」:「在20歲出頭的年紀,一個西方人可以拍攝到泰王,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湯姆遜拍攝的泰王拉瑪四世



湯姆遜1862-1872年間亞洲之行路線(以上2圖攝影:加糖)

這一點同樣體現在他5年的中國之行當中。1868年,他從英國重返亞洲,在香港開設了一家攝影館,專為英國官員和商人拍攝離港前的留念照片。


兩年後他從廣東北上,先後去到台灣、上海、天津、北京。1871年11年,他從北京折返上海,並順長江而上來到漢口、宜昌,以及九江、南京、寧波等地。


在中國,他拍攝的人物上至王宮貴胄(如恭親王奕?、總理衙門大臣董恂),下至貧民百姓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如街頭賣藝者)。



在那個中國人相信「照相會吸走靈魂」的時代,出現在他鏡頭裡的中國人,尤其是眾多女性,展現出了令人詫異的淡定和放鬆。



(攝影:加糖)


湯姆遜在1872年回到英國,並開始出版他在遠東的照片。1881年,他被維多利亞女王指定為皇室家族攝影師。如今,他在亞洲期間拍攝的三大箱共600幅玻璃版底片保存於倫敦Wellcome Library。



倫敦展覽開幕的這天,他的曾孫女也到了現場。雖然行動不便,她還是堅持要來看看。

她說,雖然自己畢生都沒有去過中國,可能此生也無法完成了。但透過祖輩的眼睛,好像也曾親身到過一樣。



▲湯姆遜的曾孫女(左)


150年前的珍貴影像


下面,我們就通過湯姆遜的鏡頭,一起回溯下那個歷史巨變時代前的中國吧。


(以下圖片版權由倫敦Wellcome Library所有,授權「非非馬」平台使用。)



湯姆遜和兩個清兵


(福建廈門,1871年)


廈門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朝首批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湯姆遜來到之時已有大量西方人在此生活。

這張照片是湯姆遜在中國旅途中,拍攝的為數不多的自己的肖像。當時沒有自拍裝置,所以照推斷,應當是湯姆遜的翻譯或「苦力」幫助他完成拍攝的。




居庸關雲台古門洞石刻


(北京,1871-1872年)


居庸關雲台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精品。券門內兩側壁及頂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動,雕刻技藝高超。六種文字的石刻經文、咒語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料。


拍攝雲台古門洞外景的攝影師很多,但像湯姆遜這樣拍攝石刻細節的卻鳳毛麟角。




清漪園之大報恩延壽寺遺址

(北京,1871年)


大報恩延壽寺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六十壽辰而建, 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從此照片中還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的原貌。


1888年,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現在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修腳師


(北京 1871-1872年)


這些修腳師不單單可以提供剪剪腳指甲等簡單的服務,同時他們還是一個流動的腳醫,可以根治雞眼等各種腳病。


整個畫面生動有趣,把修腳師的認真、顧客的信任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從破敗的門窗上伸出頭的老者,口含大煙斗,平靜地欣賞修腳師的技藝,為整幅照片增加了几絲情趣。



賣水果的商販


(北京,1871-1872年)


這是當時老北京走街串巷賣時令水果的商販,湯姆遜說:商販把商店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他在狹窄的衚衕里,挨家挨戶地推銷上等的葡萄。


攝影師拍攝的是他叫賣時的精彩一瞬,一個孩子低頭看著令人垂涎欲滴的山楂,使畫面平添幾分生動。




觀看西洋景


(北京,1871-1872年)


西洋景又稱「拉洋片」,是清末北京街頭很受歡迎的一種娛樂方式。在電影尚未傳入中國和普及的年代,西洋景是一種代替電影的娛樂方式,堪稱中國獨有的街頭「土電影」。

表演時藝人將各種圖畫裝入特製的大木箱中,箱子外壁設若干小孔,孔中裝凸鏡,觀看者通過凸鏡往箱內觀看。表演者一邊拉放畫片,一邊根據畫面內容配以唱詞和鑼鼓。




出殯旗手


(北京,1871-1872年)


滿族葬禮過程經過精心設計,花費很多,有的棺材是六十四個人所抬,稱六十四杠。湯姆遜從一個傳教士那裡了解到了滿族葬禮的過程,照片上的人都是參加葬禮的旗手,叫做打執手的,他們都是被臨時僱用的乞丐。


滿族人和漢族人葬禮所用的旗幟和器具有很大的差別。每一個滿族旗人的葬禮,都會從政府那裡得到些補貼來彌補葬禮的花費。




盲藝人

(廣東廣州,1869-1871年)


兩位音樂藝人手持的是「南方的琵琶」,即台灣的月琴。這些藝人當時並不為人所尊重,主要為民間婚、喪、喜、慶時所雇請。除了固定的演奏曲目,他們有時還根據時事或當地生活即興演奏一些曲目。




恭親王奕訢肖像


北京,1871-1872年


恭親王奕訢(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異母弟。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的名王重臣,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建議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關。


湯姆遜評價他:理解力快,廣納諫言,思想開放。這張照片拍攝於恭親王府花園內的假山邊。




官員


(廣東廣州,1869年)


這是湯姆遜作為一個肖像攝影師的代表作品。雖然這位官員直視鏡頭,姿勢也是平常中國人習慣的坐姿,但他一側臉部是有陰影的,這種在西方很流行的明暗對比的技法在當時是不被中國人所接受的。根據湯姆遜的記錄,他是一名六品文官。




商人


(廣東廣州,1869-1871年)


清末廣東商人是一個獨立的階層,在大清政府和西洋貿易中充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們平常以炫耀其豪華私宅及陳列的昂貴製品—比如絲綢、象牙、珠寶、瓷器和繪畫等來進行彼此間的競爭。當然在照相時也不示弱,身著當時只有王宮貴族才穿的貂皮大衣。




滿族新娘


(北京,1871-1872年)


湯姆遜拍攝了大量身著盛裝的滿族新娘的照片,但他對這些新娘的未來生活並不樂觀,甚至和奴隸制相比:富人的孩子一般比窮人的孩子結婚早,但滿族少女只有到了14歲才能訂婚。


一般來說,人們會僱用媒婆來提早安排一樁婚事,但未來的主婦必須符合四個標準:一是要和藹,二要文靜,三要勤快,四要好看。與新娘的盛裝相對照的卻是她憂鬱的眼神,也許這也反映了攝影師的心境。




女童


(廣東,1869-1870年)


在湯姆遜的中國之行中,為孩子拍攝肖像是最困難的。因為很多中國人覺得外國人的照相機是很神秘和危險的設備,尤其對孩子們而言。


在這張照片中,女孩表情自然,沒有任何害怕的表情,從她的頭飾和裝束看,肯定是來自富裕的家庭。根據湯姆遜的描述,這個女孩的光彩很快將會泯滅,因為她不能上學,清秀的臉龐未來將會被厚厚的化妝品所覆蓋。




船婦


(廣東廣州,1869-1870年)


廣州很多貧困家庭吃住在他們賴以生存的小船上,小船不僅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一家人都會住在船上。


雖然貧困,但照片中船婦的衣服很乾凈,頭髮梳理得一絲不亂。兩位船婦的相向而視,是湯姆遜為了突出她們的黑髮和健康的褐色皮膚,這一點是湯姆遜覺得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船家女


(廣東廣州,1869-1870年)


當時船家沒有結婚的女孩都要在自家的貨船上幫助裝卸貨物,她頭上的格子方巾是為了遮擋陽光。像她這樣的貧苦女子,在結婚前一般都是把頭髮編成辮子盤在頭上,前面可以留少許劉海。


雖然穿戴樸素,但女孩眼神里還是透露出掩飾不住的青春和嫵媚,這樣的女子表情在早期中國肖像作品中十分罕見。



展覽信息


上面展示的照片,只是本次展覽照片中的冰山一角,對泰國歷史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到湯姆遜拍攝的泰國老照片。


下面是展覽相關信息,展覽是免費的,在英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約翰·湯姆遜眼中的中國與暹羅」


China and Siam: Through the Lens of John Thomson(1865-1872)


票價:免費


地點: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汶萊畫廊


Brunei Gallery


SOAS, 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


時間:4月13日 - 6月23日


www.JohnThomsonExhibition.or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非馬 的精彩文章:

我兩位助理都被它深度種草,能潔面能卸妝,還溫和不緊繃

TAG:非非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