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特朗普「投緣」的馬克龍訪美,法式親吻能否彌合割裂議題?

與特朗普「投緣」的馬克龍訪美,法式親吻能否彌合割裂議題?

當地時間4月23日開始,法國總統馬克龍開啟為期三天的對美國國事訪問。這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上任以來,首次以國事訪問的級別招待外國領導人。

彭博社報道稱,這是一場兼具「象徵意義」與「務實內容」的訪問。

23日,馬克龍見到特朗普後,就用親吻雙頰的「法式」舉動表現自己的熱情,並受到華盛頓排場十足的歡迎儀式。而在去年,特朗普訪問法國時,也受到埃菲爾鐵塔晚宴、國慶閱兵的款待。更早以前,兩人首次會面時意味十足的「較勁」握手也一度成為關注的焦點。輿論認為,馬克龍與特朗普之間建立了非同尋常的「個人關係」。

然而,這樣的「個人友誼」在雙方態度割裂的全球議題上,又能否真的起到作用?

兩個「非傳統」領導人的「惺惺相惜」

根據媒體披露的行程,馬克龍23日的訪美首日就被安排在華盛頓遊覽、到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弗農山莊園進行晚宴。第二天,美方還將在白宮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並精心準備了法式大餐。行程最後一天,馬克龍將在國會演講,並與美國大學學生會面。

馬克龍此行還為特朗普帶來了生長於法國北部的一棵橡木,兩人一起將這棵橡木種植在白宮的南面草皮。這顆樹的原生地是法國的貝勞森林 (Belleau Woods),也是一戰時9000名美軍陣亡的地點。

彭博社報道稱,在歐洲所有領導人中,馬克龍過去一年與特朗普建立起的關係無疑是最成功的,這部分得益於去年馬克龍向特朗普發出的一次「巴黎豪華訪問」邀約。

去年7月,在巴黎的會晤中,兩人曾在埃菲爾鐵塔就餐,馬克龍評價該場會晤「直接,清醒,自然」。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王朔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特朗普這次給予了馬克龍很高的國事訪問待遇,這首先是一種投桃報李的行為。

「當時(去年)特朗普剛上台,他在(美國)國內一片批判聲音的時候訪問法國,馬克龍邀請他參加閱兵並給了極高的待遇。」王朔說,「而且從根本上來講,馬克龍和特朗普是一類人,都是不是傳統的政客、建制派。對於馬克龍、特朗普而言,沒有條條框框和意識形態的架構,更多強調利益合作,這也是法美之間的共識。」

馬克龍曾如此評價他與特朗普的關係:「我倆都反體制,他的當選在美國令人意外,我的當選在法國也不在預料之中。我們不屬於經典政治系統。」

特朗普的個人風格在本次接待馬克龍的國宴上也得到體現,據美國《商業內幕》雜誌網站披露,在接待馬克龍的晚宴上,特朗普將民主黨人和媒體排除在外,這也打破了先例。

美國政府前外交官、前白宮事務主任布雷特·布魯恩(Brett Bruen)表示,馬克龍由銀行業發跡,與特朗普在房地產業的從業經驗一樣,都是不尋常的從政之路。

「自然地,馬克龍就理解特朗普需要聆聽的語言,」布魯恩說,「特朗普需要聽取利益和得失、投資和回報。」

對於二人的私人關係,布魯恩表示,馬克龍已成功地以不同於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方式接近特朗普,這種獨特的政策方針也可以成為其他國家領導人如何應對特朗普的樣板。「(其他國家領導人)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與『非常規的領導人』找到共同點——特朗普不會是唯一的非常規領導人。」

白宮新聞秘書桑德斯23日表示,雙方政府希望進行「公開坦率的討論,因為他們建立的個人關係」。

繼續說服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協議

「這是一個很大的榮譽,在當前環境下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國事訪問。」馬克龍23日表示,「我們將有機會討論許多雙邊問題,包括安全問題、貿易問題,以及一些對於我們兩國和其他方都很重要的軍事問題。」而在特朗普這一方,也希望通過舉辦一次大的國事訪問來鞏固跨大西洋夥伴關係。

但對於此行,法國媒體表示,就像法國送出的這棵橡木蘊含的意義一樣,馬克龍強調的是兩國共同的歷史,但友誼的背後則是問題叢生。這段在馬克龍看來「陣線統一,且個人關係強烈」的友誼,能否熬過美歐之間的諸多矛盾?

在訪美之際,馬克龍23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就敘利亞局勢交換了意見。

在王朔看來,馬克龍去美國之前和普京溝通,這表明他還是要扮演東西方之間橋樑的角色。這符合法國一直以來的定位,即某種意義上的「等距外交」,表明自己和各方都能說得上話。

王朔稱,「法國從戴高樂時期就有這種傳統,(認為)『我是西方陣營的,但我和東方能說上話』,即便是在冷戰時期也是這樣,烏克蘭危機時(法國前總統)奧朗德還訪問了莫斯科。法國的實力是有限的,但有強烈的大國情節,希望依託歐洲來充當東西方橋樑,襯托自己的大國地位。同時,對於馬克龍而言,在外交上成就越大,越能彰顯地位,就越能使得國內改革順利開展,這是典型的以外養內的過程。」

彭博社稱,馬克龍無法阻止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但正試圖在特朗普對於伊核協議的態度上做得更成功。輿論普遍預測,伊朗核協議將成為馬克龍和特朗普會晤重點議題。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針對伊朗涉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並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過去一階段的回擊也沒有表現出妥協之意,稱如果美國不遵守已達成的協議,伊朗將重新「大力」發展濃縮鈾計劃。

歐盟堅決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當初伊核協議簽署時重要參與方的歐洲國家,挽救伊核協議的壓力與日俱增。3月中旬,英國、法國和德國聯合向歐盟提交文件,提議歐盟以伊朗試驗彈道導彈、支持敘利亞政府為由,對伊方施加新的制裁。以此來回應特朗普的部分要求,試圖挽救伊核協議。

在馬克龍訪美後,緊隨其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將赴美訪問。

王朔認為,「在我看來,這些安排體現的就是這些問題對於歐洲來說已經迫在眉睫了,不管是貿易、伊朗、敘利亞問題都是發生在歐洲周邊,關係到歐洲的核心利益問題。」

啟程訪美之前,馬克龍在特朗普最喜愛的新聞頻道福克斯新聞上表示,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前,美國不該退出該協議。他表示,在伊朗核協議問題上,如果想安撫伊朗,使其遠離原子彈開發計劃,除了遵守核協議之外,別無選項。「這個協議遠非完美,但美國有更好的辦法嗎?」

而在馬克龍和普京的電話會談中,雙方也達成共識,有必要保全伊朗核協議。

法國媒體報道稱,法國已經向特朗普提出為已簽訂的伊朗核協議增補西方國家之間條款的建議,但只有特朗普本人才知道他到時候是否會為之所動,改變主意。

彭博社援引分析觀點稱,法國在本月與美國一起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可能會增加馬克龍在其他問題上取得進展的籌碼。法國在歐洲擁有最重要的軍事地位,這讓馬克龍在特朗普心目中的地位優先於德國總理默克爾。

然而,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員貝琳(Celia Belin)警告說,兩國未來政策合作的現實可能被過度誇大。

貝琳說,「法美合作在有些領域可能強大而直接,尤其是當他們有著共同得精確目標時,比如對敘利亞小規模得懲罰性打擊問題上,但總體而言,兩國在許多問題上都不會採取相同的做法。」

王朔也直言,「在重點問題上,比如伊朗核問題上,馬克龍無法說服特朗普。」王朔分析稱,法美雙方在伊朗核問題上是有共同利益的,即都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希望限制伊朗在中東問題上的能力。

「但雙方又有差別,比如核協議是歐洲當時和奧巴馬政府一起簽訂的,法國等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對伊朗投資了,一些公司已經進入,所以歐洲更多考慮的是限制伊朗權力的問題,同時要保證該地區不能發生劇烈的動蕩,美國則仍然關注核武器和軍事問題。而且美國和歐洲希望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美國希望通過的是單邊雙邊的方式解決,歐洲希望通過的是多邊的方式,歐洲不希望選邊站。」王朔說。

貿易問題,美歐「鬧而不僵」?

貿易問題將是馬克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已經讓歐洲製造商們對其連鎖反應後果感到擔憂。上周,馬克龍與默克爾在柏林舉行會談,兩人都認為單邊的貿易政策將帶來破壞性,他們試圖說服特朗普不要破壞基於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架構的貿易體系。特朗普則希望美國商品能夠更輕鬆地進入歐洲市場。

當地時間23日,歐盟加入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的申訴,以應對美國計劃推出的鋼鋁關稅。歐盟也成為首個獲得臨時豁免卻依然向WTO申訴的相關方。

以馬克龍為代表的法國改革派是全球主義的捍衛者,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對《商業內幕》雜誌稱,「如果馬克龍對美國是誠實的,他還會表達這樣的立場,特朗普則站在了立場的另一邊。」

不過在王朔看來,「在貿易問題上,歐洲不會站在中美任何一邊,歐洲和美國的分歧是在雙邊還是多邊的解決方式上,和中國的分歧則是在利益本身。而且下一步美歐之間不會爆發(大的)貿易問題,因為美歐之間還沒到因為貿易問題鬧僵的程度。」

王朔分析稱,「現在出招的是特朗普,歐盟相對被動。特朗普在每個問題上都喜歡設置時間點(比如5月1日特朗普將決定是否對歐盟鋼鋁徵收關稅),真是到了這個時間點之後反而會比較難辦。但事實上,這些訪問起到的作用有限,但至少能夠規勸特朗普在做決定的時候不要過多地損害歐洲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全面封殺!美國商務部14頁公告詳解對中興出口禁令出爐全程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第二張關稅牌還沒真的打,中美沒啟動對話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