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小飯館跑堂到陝西一號人物:楊虎城的崛起路

從小飯館跑堂到陝西一號人物:楊虎城的崛起路

楊虎城與張學良聯手發動兵變,扣押了到西安督戰圍剿紅軍的蔣介石。張、楊二人聯名通電全國,稱「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淞滬協定屈辱於前,塘沽何梅協定繼之於後,凡屬國人,無不痛心」,但是「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棄絕民眾,誤國咎深」,於是「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後之諍諫」。

西安事變的消息傳開,勾起民眾對「楊虎城」這個名字的印象。整整10年前,同樣在西安,正是楊虎城等人死守古城八個月,第一次揚名全國。楊虎城對此頗為自負,西安事變4天後,他和張學良在市民大會上演講時,還不忘要求與會者對開會地點——為紀念西安守城戰而設立的革命公園——「加以特別注意」。

楊虎城這個土生土長的陝西冷娃,如何成為雄踞一省的軍政大員,又與少帥張學良攜手發動西安事變?其間的故事並不簡單。


「功滿三秦,怨滿三秦」

1911年12月16日午後,陝西長武縣郊的一道土壩上,戰鬥剛剛結束。戰場上屍橫遍野,傷兵呼號之聲不絕於耳,冷熱兵器和旗幟散落一地。取得勝利的騎兵用戰敗者的屍體填平了壩上橫溝,策馬呼嘯而去。壩下溝邊,一些帶傷挂彩的漢子相互扶持逃離戰場。

這是辛亥革命陝西冉店橋之役的最後一幕。從甘肅增援而來的清軍騎兵,在此擊潰了會黨武裝「秦隴復漢軍向字營」。這一營在戰鬥中陣亡大半,只有少數人突圍倖存,18歲的楊虎城是其中之一。

一個月前,楊虎城還在故鄉陝西蒲城縣孫鎮的小飯館當跑堂。他的家庭與號召反清反滿的會黨組織「哥老會」關係密切,父親、叔叔都因為參加哥老會活動被清廷處決。辛亥革命爆發後,陝西新軍在西安暴動,各地哥老會眾蜂起響應,拉起武裝與清軍戰鬥。楊虎城本人早已加入哥老會,也懷著家恨投身其中,在冉店橋差點丟了性命也沒有放棄。

民國肇建,各路武裝遣散,楊虎城回鄉繼續當飯館跑堂。但戰鬥經歷提升了他的會黨聲望,拓展了他的見識,也點燃了他的野心。1914年,楊虎城聚眾打死了一名到村裡收租的地主,帶領幾十名會黨弟兄自立山頭,成為浪跡關中的「刀客」。楊虎城從襲擊軍警、打劫稅款,到受土豪僱傭剿滅土匪,再到被收編為正規軍營長,幾乎把當年張作霖在東北起家的經歷重演一遍。

楊虎城與張作霖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哥老會——同盟會」背景。哥老會與同盟會及其後身國民黨關係極深。辛亥革命時陝西新軍暴動,正是同盟會和哥老會共同組織。楊虎城當時投奔的向字營,則是哥老會龍頭大爺向紫山一手創立。1916年收編楊虎城團伙的軍隊,也非陝西督軍麾下的北洋政府軍,而是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其骨幹將領郭堅、耿直、胡景翼都兼具同盟會背景和哥老會色彩。

1910年代到1920年代,孫中山與北洋軍閥鬥爭不斷,在陝西體現為以同盟會元老於右任為首的「靖國軍」同各路北洋軍的戰爭。在軍界毫無根基的後起之秀楊虎城,無論從大義出發還是從利益考慮,追隨於右任都是最實際的選擇。受其影響,楊虎城所部會黨色彩日漸淡薄,而「革命」色彩日增,楊虎城與部下的關係也從滿口弟兄轉化為革命同志。

陝西連年戰亂,農民流離失所,紛紛投軍求生。楊虎城所部雖然屢戰屢敗,艱苦維持,隊伍卻不無擴張。1923年,于右任出走廣東、靖國軍宣告失敗時,楊虎城已經擁有三千之眾。雖然大旗已倒,但「同盟會——哥老會」體系繼續為楊虎城提供了生存空間。他把部隊撤到陝北榆林,寄身於老同盟會員兼哥老會龍頭大爺、陝北鎮守使井岳秀麾下。

楊虎城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他的部隊也難以吸引多少軍官學校學生投奔,於是孫蔚如、趙壽山這些只受過基本軍事教育的陝西陸軍測量學校畢業生,都成為極受重用的骨幹。停留陝北的兩年間,楊虎城一心訓練部隊,並開辦教導隊培訓幹部,儲備力量,等待著大展宏圖的一天。

1925年10月,北洋軍將領馮玉祥、孫岳和陝軍將領胡景翼共同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府,組織起「國民軍」。井岳秀宣布加入其中,以楊虎城為前敵總指揮,與駐陝北洋軍開戰。1926年3月,國民軍在河南遭吳佩孚所部直軍擊敗;4月,國民軍在吳佩孚與張作霖所部奉軍聯合進攻下放棄北京,向綏遠撤退,馮玉祥離隊前往蘇聯。在陝西,屬於吳佩孚一方的劉鎮華所部鎮嵩軍,也將國民二軍第10師師長李虎臣等部包圍在了西安。

當時,楊虎城率部駐在三原,名義是國民三軍第3師師長。他分析時局,認為劉鎮華兵力充沛、聲勢浩大,留陝國民軍只有團結一致與之對抗才有生路,於是決心到西安與李虎臣共同抗敵。1926年4月16日,楊虎城率部沖入西安城內。為團結並號召陝西軍人與河南來的鎮嵩軍對抗,他們放棄國民軍名義,打起陝軍旗號,以李虎臣為總指揮、楊虎城為副總指揮,共同指揮城防。

楊虎城明白,站隊只能保全性命,冒險才能博取未來,這是他從軍以來第一次用全部身家賭前途,局面之艱難超出想像。攻防戰前期,劉鎮華多次以火炮轟城,西安繁華街市化為瓦礫。後期,劉鎮華改攻城為圍困,城內糧食短缺,驢、騾、貓、狗為之一空,街上叫賣的食物只剩下糠與油渣、皮帶、皮鞋底熬的湯做成的大餅,也要一吊錢一塊。10月間下了一場大雪,一天之後,警察局便收屍一千餘具。

漫長的戰事變成了折磨,兩位總指揮都開始懷疑守城的意義。李虎臣曾問楊虎城:「對點子(陝西方言稱呼同名或者姓名相近者),你和我說實話,守西安究竟有什麼價值?」楊虎城搬出他從於右任那裡學來的理論,回答:「我們守西安為的是縮短世界革命的時間。」這話氣得李虎臣大喊:「你不要給我上洋條子,我不懂!」

楊虎城說的倒不算錯。在蘇聯的支持下,國民革命軍於1926年7月9日在廣州誓師,發動北伐。同年9月17日,從蘇聯回到綏遠的馮玉祥率部在五原誓師,宣布加入國民革命軍,取道甘肅攻入陝西。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劉鎮華的鎮嵩軍潰退,西安於11月27日解圍。李虎臣、楊虎城霎時間成為聞名全國的國民革命英雄,苦難的意義得到了正面評價。

這場為期225天的攻防戰造成5萬餘人死亡,僅西安城東北角的「革命公園」便收殮了3000多具無名屍骨。楊虎城明白自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為守城死難者舉行公祭時,他致送的輓聯是十六個大字: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滿三秦,怨滿三秦。

堅持與馮玉祥作對,終成一方諸侯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報刊稱為「西北軍領袖」,與「東北軍領袖」張學良並肩而立。回顧歷史,楊虎城並不能算是馮玉祥西北軍的一員。國民軍時代,楊虎城隸屬於孫岳的國民三軍,而非馮玉祥直屬的國民一軍,只不過在西安解圍之後一度列入馮玉祥第2集團軍的戰鬥序列而已。

相反,楊虎城正是靠著與馮玉祥作對,打擊西北軍及其盟友,才能在西安守城戰之後三年多,從擁兵數千人的一介師長崛起成為雄踞陝西的一方諸侯。無怪乎馮玉祥在失勢後寫作回憶錄《我的生活》,對西安解圍大書特書,卻對守城的楊虎城沒有幾句好話。

楊虎城反馮玉祥的一系列行動中,第一步就是脫離馮玉祥集團。西安解圍後,馮玉祥將李虎臣部留在陝西,將楊虎城部帶出關中參加北伐。李、楊兩人對馮玉祥歧視雜牌部隊、時刻試圖吞併的態度深感恐懼,不約而同開始反馮行動。

李虎臣和岳維峻等陝西將領以反對第2集團軍橫徵暴斂為由,舉起「陝人治陝」大旗,結果遭到馮玉祥留陝部將宋哲元、劉郁芬的個個擊破,大批陝軍將領死難,李虎臣逃亡上海避難。

楊虎城隨馮玉祥轉戰河南、安徽一年有餘,怨念同樣越來越深。一方面,馮玉祥在糧餉供應、武器彈藥補給上對楊虎城部隊實施差別待遇,不時插手楊部編製、人事;另一方面,馮玉祥將當初包圍西安的劉鎮華鎮嵩軍收編,作戰時經常部署在楊虎城的側翼、後方,讓楊虎城部隊上下極為戒懼和反感,最終促使楊虎城下定脫離馮玉祥集團的決心。

1929年蔣馮戰爭爆發後,楊虎城面見蔣介石,表明願意脫離馮玉祥集團,成為南京政府所轄部隊。隨後,楊虎城在河南中部與馮玉祥所部大打出手,納上了第一份投名狀。

楊虎城崛起的第二步是打擊馮玉祥的盟友。1929年12月,在蔣馮戰爭中擔任蔣方第5路軍總指揮的湘軍領袖唐生智,突然轉身與馮玉祥達成共同反蔣協議,趁戰後平漢鐵路沿線空虛之際,率部從河南中部直奔武漢。楊虎城當時駐在南陽,他一面向唐生智表示合作,另一方面卻秘密調動部隊,在1930年元旦冒著風雪攻佔了唐生智的後方基地、平漢鐵路重鎮汝南縣駐馬店。

這一戰繳獲唐軍存放的大批武器彈藥和通信器材,僅火炮就有50多門,唐軍總部參謀長晏勛甫也被俘虜。唐生智背後受敵,軍心大亂,在楊虎城和中央軍劉峙等部夾擊下難以為繼,被迫通電下野。這一戰解除了蔣介石的心腹大患,他親筆寫信稱讚楊虎城「此次討唐功成,吾兄勛業益隆,聲名日增」。

蔣介石認識到了楊虎城的價值,為楊虎城雄踞一方提供了踏出決定性一步的機會。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汪精衛、閻錫山、馮玉祥組成的反蔣聯軍與蔣介石代表的南京政府軍,在平漢、津浦、隴海三條鐵路沿線全面開戰。楊虎城在隴海路河南戰場作為蔣方主力參戰,屢有斬獲。

同年10月,反蔣聯軍陷入劣勢。楊虎城正率部進攻馮玉祥部駐守的洛陽時,突然收到蔣介石的信件,告知馮玉祥部要退回潼關,要求楊氏率部「向陝州、靈寶、潼關急進,斷逆歸路,勿使其再竄入西北為害陝甘也」。

馮玉祥在陝甘仍留有數萬生力軍,洛陽也未攻下,楊虎城貿然以孤軍挺進陝西,很可能腹背受敵、一敗塗地。但楊虎城決定再次孤注一擲、豪賭一把,結果他又賭贏了——留在關中的馮玉祥部士氣低落、不堪一戰。10月25日,楊虎城部攻佔潼關,截斷關內外西北軍交通。僅僅兩天後,楊虎城所部先鋒就攻入了西安城。馮玉祥的留守總司令劉郁芬不戰而逃,大批輜重裝備成了楊虎城的囊中物。

西安易手敲響了反蔣聯軍的喪鐘。10月31日,馮玉祥、閻錫山通電下野,中原大戰宣告結束。急於解決關內亂局的蔣介石樂得順水送人情,發表楊虎城擔任陝西省政府主席,之後又給予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名義。楊虎城利用關中的財稅、人力和繳獲的武器裝備,將所部擴充為轄有3個師12個旅的第17路軍,兵力6萬餘人,被譽為南京政府的「西北柱石」。

昔日小飯館跑堂,今天已經成為陝西第一號人物,可謂衣錦還鄉。只是,楊虎城集團畢竟自成一體,對蔣介石並非言聽計從,楊虎城本人對掌握陝西後的發展也自有打算。從蔣介石的角度看來,楊虎城越來越像另一個馮玉祥,需要好好敲打一番了。

「西北柱石」如何成為反蔣先鋒

楊虎城的權力源於南京政府認可,自然不可能向東發展,於是將目光投向混亂的西部臨省甘肅。當時甘肅處於武裝割據:隴南被馬廷賢佔領,隴東是陳珪璋的地盤,河西由馬步青經營,隴西為魯大昌盤踞,蘭州則在西北軍殘部雷中田掌握之中。這些地方武裝雖然已經接受南京政府委任,但依然政令自為,省主席馬鴻賓所頒政令出不了省政府。

1931年8月25日,駐蘭州的新編第8師師長雷中田突然逮捕省主席馬鴻賓,次日通電全國,宣布改組甘肅省政府,自任甘肅全省保安總司令,史稱「雷馬事變」。這是馮玉祥不甘失敗,鼓動殘部進行的一次反蔣暴動。楊虎城聞訊後立即要求出兵討伐,蔣介石卻沒有做出回應。

事情很快發生轉機。先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各大城市迅速淪陷,全國上下對南京政府的應對極為不滿。11月7日,蟄伏四川多年的直系軍閥吳佩孚到達蘭州,發出了甘、川、青、寧、新五省將領擁護他組織抗日聯軍的通電。雖然列名通電的地方將領紛紛闢謠,宣告自己是被冒名的,卻給南京政府以極大的壓力,蔣介石終於命令楊虎城出兵解決雷馬事變。

消息傳出,吳佩孚給楊虎城發出電報,勸他看清「人心所向」,不要對甘用兵。楊虎城回電稱,出兵是為了「解除人民痛苦,亦不得已之苦衷」,派部將孫蔚如率部取道陝北出征甘肅。一個月內,楊虎城部接連攻佔雷中田部據守的重鎮會寧、定西。會寧守將王家曾號稱「你們楊虎城過去守西安八個月,我現在要守會寧一年」,結果半個小時就被楊虎城部攻入城內。

1931年12月9日,楊虎城部抵達蘭州,吳佩孚、雷中田等人分頭逃亡。截至此時,楊虎城還是「奉命平叛」,但他迅速按照自己「陝甘一體,打通新疆,聯合蘇聯」的思路開始行動。12月12日,孫蔚如自行宣布擔任甘肅省臨時維持委員會主任,接手全省行政事務。楊虎城的參議、秘書們紛紛湧入蘭州,搖身一變成為甘肅省政府的廳長、局長和各縣縣長。舉凡財政、禁煙、榷運、造幣等實權部門均落入楊虎城囊中,甘肅省政府金庫也被改編成陝西省銀行甘肅分行。楊虎城還借故處決了隴東小軍閥陳珪璋,對割據武裝示以殺雞儆猴。

蔣介石已經決定將西安作為中日戰爭爆發後的陪都之一,自然不能容忍西北再出現一個跨省的割據集團。蔣介石否決了楊虎城保舉孫蔚如出任甘肅省主席的建議,在迫於「九·一八」事變後各方指責而下野的當天,還不忘任命德高望重的國民黨元老邵力子為甘肅省主席。

楊虎城不甘心這一次失手,隨後提出甘肅初經戰事,部隊系統繁雜,需要有統率機構,提請設立西安綏靖公署甘肅分署,並提議在西北軍界人脈深厚的鄧寶珊為主任。此時,蔣介石已經下野,汪精衛、孫科等南京政府高層為了安撫拉攏楊虎城,立即予以批准。邵力子上任之後力主的財稅由省府統一、縣長由省府委派,以及裁減駐軍節約經費等措施,被楊虎城、鄧寶珊一再杯葛。邵力子憤而離職,由鄧寶珊代理省主席,正中楊虎城下懷。

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戰爆發後,蔣介石在南京政府高層敦請下恢復權位,對楊虎城的反擊隨之展開。當年9月,楊虎城所部陝西警備師師長馬青苑宣布脫離第17路軍。這支部隊由楊虎城自行設立,糧餉全靠第17路軍總指揮部劃撥,待遇低人一等。馬青苑在楊虎城所部資歷雖深,但所部旅長都是楊虎城直接派遣,馬氏有被架空之感,在復興社西北負責人葛武棨的活動下,選擇另尋出路。

馬青苑的叛離雖被楊虎城派兵討平,但這只是蔣介石一系列手腕的開端。1933年5月,蔣介石宣布改組陝西、甘肅兩省政府,派心腹朱紹良接任甘肅省主席,以邵力子接替楊虎城擔任陝西省主席。接著又以朱紹良具備軍人身份為由,設立甘肅綏靖公署,取代鄧寶珊的西安綏靖公署甘肅分署。楊虎城對陝甘兩省的行政權,以及對甘肅駐軍的指揮權全部喪失。

1934年11月,楊虎城駐在甘肅平涼的主力部隊第49旅旅長楊渠統宣布接受南京政府直接任命,改編為新編第5師開赴河南。楊渠統原本駐在相對富庶的甘肅隴東,調到貧瘠的平涼後失去財源,手頭大為緊張,於是接受了朱紹良的拉攏。楊虎城在此前一系列打擊下,已經不願意再與南京政府對抗。這一次他不但沒有派兵征討,還為楊渠統補足了兵員,甚至把一直配屬楊渠統部的一個炮兵營拱手奉送。

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1月,三年間,楊虎城為了取得甘肅做出的一切努力,至此全部付諸流水。其間,楊虎城還準備與移駐青海的孫殿英聯合起來割據西北,也以孫殿英被青寧馬家軍消滅告終。楊虎城對蔣介石的怨恨和隙嫌逐漸放大,但他也悟得一個道理——反蔣的行動必須與抗日的口號合流,才能避免各方面的指責,取得保持獨立的機會。

此後,隨著長征紅軍抵達陝北,東北軍、中央軍源源開入陝西。蔣介石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由東北軍領袖張學良代理職務。張學良、楊虎城二人的隊伍在對紅軍作戰中屢屢失利,損失慘重,兩人同病相憐,越走越近。張、楊一方面認為蔣介石是借圍剿紅軍削弱地方部隊實力,意圖予以消滅,對團體前途深感憂慮;另一方面都不理解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最終導致了西安事變的發生。

表面上攜手合作的兩人,並沒有多少真摯互信。西安事變發生13天後,12月25日,張學良決定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當天啟程前才通知楊虎城,從此一去不返,東北軍與陝軍的聯盟隨之瓦解。楊虎城一生用冒險賭前途,博得了超乎預想的實力、地盤與名譽,在西安事變達到頂峰,但也從此開始跌入低谷。

本文摘自《鳳凰周刊》第648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一場意外炮擊,終結一段恥辱歷史,毛主席發布嚴正聲明,列強從此滾出中國
1943年汪精衛被迫給溥儀行禮,委屈得大哭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