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說滴滴沒有朋友?

誰說滴滴沒有朋友?

滴滴的上市步伐突然加快。《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近幾周來,滴滴正在與多家投行密會洽談IPO事宜,並期望最早於2018年下半年上市。

前有美團圍堵,後有ofo決裂,滴滴上市提速,以免再有節外生枝。

此刻外界好奇的是,滴滴的資本故事能怎麼講?在上市的壓力之下,滴滴怎麼打還未完結的出行仗。

作者|吳倩男、韓佩、劉瀟然

編輯|王曉玲

一日之內,滴滴被爆出三個看似沒有什麼關係的新聞:將控股ofo,正在啟動IPO以及 「滴滴無朋友」。

正當媒體質疑滴滴沒有朋友時,4月24日,滴滴拉來30多個合作方站台,宣布成立「洪流聯盟」。

2018年4月24日,北京,滴滴出行今日召開「洪流匯聚,共享智能出行」發布會,成立洪流聯盟,共建汽車運營商平台。

依據滴滴官方說法,未來將把流量、大數據、渠道網路等資源向聯盟夥伴開放,與車企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充換電設施建設等領域展開合作,與聯盟成員共建智能化和數據化充電服務,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助力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落地。

「希望能夠走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希望能夠共建汽車運營商平台,未來汽車運營商會去整合用戶的需求,定製化汽車的設計生產,重資產的擁有和運營,並且提供整套的後市場的服務。希望能夠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做智慧交通,也做智能駕駛。」在今天的發布會上,程維如此表述滴滴未來十年的三大願景。

提取其中的關鍵詞即為「全球化」、「全產業鏈化」、「智慧交通」。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的說法更為直白,「如果你看未來,你會發現現在的競爭只是一個序章。滴滴和快的合併是亞洲區小組賽,滴滴和優步合併是亞洲區十強賽,決出亞洲區的冠軍參加世界盃。接下來,將迎來和Uber在全球的戰役,但這仍不是終點,接下來獲勝者會和車廠,甚至最終與Google、特斯拉在無人駕駛領域展開充分的競爭與合作,冠軍會構建未來的交通和汽車體系。」

這指向了出行領域玩家們的最終目標,「成為引領交通和汽車產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

但回到現實市場,滴滴在互聯網圈的確敵人眾多:前有美團圍堵,後有ofo決裂。在這個節點上,上市提速以免再有節外生枝,也是十分合理的選擇。

此刻外界好奇的是,滴滴的資本故事能怎麼講?在上市的壓力之下,滴滴怎麼打還未完結的出行仗。

國際化是第一個故事

滴滴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洪流聯盟啟動一天前,滴滴宣布進入墨西哥市場。滴滴稱,滴滴墨西哥、滴滴北京以及美國研究院的技術部門合作,將中國市場首創的演算法模型和安全科技引入當地,逐步在拉美地區推出內置App的緊急求助、動態安全檢測、行程分享、全天候人工客服和全維度的司機評分體系。

這是在進駐巴西之後,滴滴在拉美市場的又一動作。據了解,帶隊擴張拉美市場的是滴滴副總裁顧濤,加入滴滴之前,顧濤在聯想工作近10年,曾負責過ThinkPad和聯想手機的全球運營,有國際團隊管理和國際產品推廣經驗。

此前,滴滴的國際化做法是:通過資本紐帶和技術輸出,跟合作夥伴形成聯盟關係,從而實現溫和的國際擴張,並由此先後入股Lyft(美國)、Grab(東南亞)、Taxify(義大利)、Careem(以色列)、Ola(印度)等打車軟體。自去年2月份滴滴國際事業部的成立,滴滴一改此前做派,開始在當地派出團隊親自參戰。

2月9日,滴滴與軟銀公司宣布計劃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日本的計程車市場。2月5日,滴滴宣布旗下香港「快的Taxi」業務完成升級,滴滴出行品牌正式進入香港;此前,滴滴已通過本地代理將計程車與順風車服務引入台灣。

滴滴全球化更大的想像空間在於——和Uber全球的合併。今年3月,美團CEO王興曾在在社交網路飯否上透露:孫正義正在促成這一交易。若成真,滴滴這家成立不到6年的互聯網企業,探索出一條不同於以往的全球化道路。

國際化之外,滴滴正與車廠合作打造一個產業鏈閉環。從上游供應鏈的新能源車輛、中游金融租賃、網約車及共享汽車運營服務,到下游汽車後市場、充電樁,滴滴的業務幾乎已經覆蓋了汽車生態的全產業鏈。

產業鏈閉環與無人駕駛

李想的車和家是上游供應鏈中的一環。3月22日,車和家宣布將和滴滴成立合資公司,為其生產一款定製化的新能源網約車,既能節省成本,更能夠直接支持無人駕駛技術。

事實上,滴滴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其已經與超過20家車廠合作製造用於共享出行的智能電動車,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等老牌整車企業。

一位汽車行業內人士匿名評論稱,相比與和傳統的主機廠商合作,創業型公司更具有靈活性,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它可以迅速的調整,另外合資公司中組織文化分外重要,傳統車企和創業型企業在認知和理念方面可能會存在偏差。

近日,AI財經社從業內人士處獲得了一則滴滴招聘海報,海報顯示,滴滴方面正在招聘車機軟硬體產品經理、整車性能評價、內飾設計、電池系統、整車控制系統等方面的設計專家,其歸屬的部門為「滴滴車企合作部」,負責與主機廠或供應商協作溝通。

根據上述招聘信息綜合來看,滴滴的崗位側重於內飾、外觀、車內交互、乘坐舒適度等方面,另外,滴滴的招聘崗位中其中一項職責還包含車輛數據平台的搭建與收集。

部份滴滴招聘海報內容

結論不難得出,滴滴在生態鏈中扮演更多的是需求提供方的角色,將需求提供給合作方從而進行定製。

滴滴還在講無人駕駛的故事。

今年1月,滴滴宣布成立AI 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以加快推進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術發展。2月,滴滴在北美使用觀致5進行自動駕駛路測流出,其CTO張博向外媒表示,「滴滴有一個龐大的團隊正在美國和中國的三個城市持續進行測試。」

一位2017年下旬曾應聘過滴滴公司的軟體工程師對AI財經社透露,滴滴為了更好的掌握地圖和車輛數據,曾想要在運營車輛上安裝能夠採集系統數據系統以及中控顯示屏。張博認為,滴滴在自動駕駛數據上有很大的潛力,「滴滴平台上每天有500萬輛車在運行,以北京地區為例,滴滴的車輛每天會將每條馬路覆蓋300遍」。

程維將無人駕駛比作打車界的原子彈。「二戰是被原子彈結束的,一戰是坦克,無人駕駛是打車界的原子彈」,程維在講述創業歷程時,對著鏡頭說道,「無人駕駛會使得用戶共享出行的成本再降低60%,今天平均4美金一次,未來可能只需要2美金。」

在他看來,誰能掌握這項技術,就能徹底結束戰鬥,那時,如今輪番上演的價格戰將毫無意義。

但理想終歸是理想,張博近日在談及滴滴無人駕駛布局時坦言,即使在未來10年內,都將是人類駕駛和智能駕駛共存的狀態,技術沒法成熟到可勝任全工況全天候高效率地安全行駛。

上市檔口的兩個檻

「滴滴聯盟」可以講出更多新的故事,綠色環保、迎合政策風向的新能源車運營商,全國最大的無人駕駛落地場景,或者生而共享的智能汽車平台。

但在上市前的檔口,滴滴更為需要面對的是,主營業務正面臨「野蠻人」的攻擊、潛力業務正遭遇合作對象的反水。

2018年4月末的一天,王興更新了一條飯否,「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立刻有人將此指向了程維和王興個人。

程維和王興曾是彼此信賴的好朋友,起碼程維這樣認為。在「小桔程維」為數不多的原創微博中,王興、美團以及德撲幾個詞被他多次提起,一同出現的,還有王興個人備為推崇的那本《有限與無限遊戲》。程維並不掩飾他對好友的欣賞,並在滴滴產品上線初期就率先諮詢了王興的建議。

但王興做打車,程維並不是第一個知道消息的人,在一場二人看似平和的飯局結束之後,程維很快從新聞上獲知了這一消息。他問及王興原因,後者淡淡地回了四個字,「我就試試」。

美團的火力讓滴滴措手不及。在南京試點一年之後,美團計劃連開七城。美團的進攻顯得粗暴且直接——將滴滴的那套補貼手法再次上演。資本曾經助推了滴滴,如今依舊可以助推美團。司機端從上線初期的每日保底收入600元變為萌芽司機日保底900元,一位上海的美團司機在司機群里曬出了自己一天的收入:當天共計收入1228元,車費流水255,獎勵補貼高達973元。

補貼砸出來的成績著實好看,3月24日王興在公開場合談及了滴滴和美團打車,他表示,上線三天,美團打車已經佔到上海網約車市場的1/3份額。

「美團打車上海必須打的出彩,上海作為需求密集、情況複雜的大型一線城市,一旦美團從這個市場切下30%的市場份額,那意味著其他城市也將能採用同樣的方法拿下。」一位投資圈的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

美團把出行的野心擺在明面上。美團做出行的邏輯在於出行像一根鏈條,將美團平台上原本散落的餐飲、住宿、娛樂等業務串聯起來,使其成為超級平台。

這一進攻的可怕之處在於,切取對手利潤最豐厚的市場,根本不是為了把你的利潤搶過去,而是把你的用戶搶走。在中國互聯網的競爭歷史上,類似情況屢次發生:比如,360以免費殺毒軟體搶走殺毒軟體公司的市場;又比如,京東當年進入圖書市場直接衝擊噹噹,其實只是為了獲得用戶,而不是賣書的利潤。

滴滴更像是被迫應戰。

不同於王興不設限地進行拓展,直到去年12月,滴滴創始人程維在談及美團做出行時的態度還是:「實際上是對主業的不自信。如果對自己主業有信心,是沒必要輕舉妄動的。」更早時候,滴滴早期投資人王剛曾建議程維做外賣,認為美團是繼Uber之後,在本土對滴滴有潛在威脅的對手,但這一建議並沒有被採納。

4月1日在無錫上線外賣,同樣在上線三天後宣布,滴滴在當地外賣市場份額已達到1/3。

如果沒有美團的節外生枝,按照滴滴的計劃這兩年應是繼續精細化運營,降低補貼、穩定對司機的抽成,從而拿出更好的盈利表現,為上市鋪路。

王興的介入讓程維的計划出現變數,「這兩家公司大戰略趨同,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戰事。最終的結局取決於這兩個人的不同。」一位接近美團的業內人士稱。

美團之外,ofo成為滴滴上市路上的另一個不確定因素。

滴滴對ofo勢在必得。領投後者多輪融資,並一度躋身ofo第一大機構股東,擁有近30%股份和兩個董事會席位。去年7月,滴滴向ofo派駐高管,根據當時的報道,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加入ofo,擔任執行總裁,直接向戴威彙報;滴滴市場負責人南山進入ofo負責市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財務部門。這批來自滴滴的高管直接接管了市場、財務等數個關鍵部門。

之所以要吃下ofo,原因在於共享單車對滴滴1~5公里的快車訂單量有較大影響,幾乎是此消彼長。除此之外,滴滴本身快車、專車、豪華車、代駕等業務產生的日單量超過2000萬,根據ofo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ofo在正常天氣的日單量一度達到3200萬單,如果順利收購ofo,就意味著滴滴成為一家日單量超過5000萬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不過,程維低估了戴威對ofo控制權的堅持。去年11月,滴滴系高管毫無徵兆地集體離職,有消息稱戴威對滴滴系高管掌管關鍵部門早已不滿,將其集體逐出,這使得雙方矛盾公開浮現。

今年3月,ofo對外宣布完成新一輪共計8.66億美元的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ofo在發布的新聞通稿中強調,「將在眾多投資方支持下獨立發展。」有匿名人士稱,當時ofo希望引入阿里的融資,拿掉滴滴的控制權,把滴滴變成純財務投資人,董事會席位保留一個。

滴滴沒有放棄在共享單車上的努力。在ofo上碰壁後,先後接手小藍單車、孵化青桔單車,並且在得知美團和摩拜洽談合併之時,迅速向摩拜給出一套融資方案:承諾注資6億美元之後,滴滴再聯合軟銀,再投4億美元,投後達45億美元估值。

但小藍單車仍舊不溫不火,青桔單車在政策監管下踟躕不前,摩拜最終選擇和美團合併。滴滴只能將目光再度投向ofo,依據虎嗅報道,滴滴高層已經在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願,收購消息將在六月前後官宣。但隨後ofo否認了該消息。

無論是美團還是ofo,目前來看滴滴還沒有解決這兩個問題的眉目。若最快今年下半年上市的消息屬實,那留給滴滴的時間不多了。

回答不了2018:

誰才是滴滴在這場大戰中的真朋友?

◎ 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晚報:賈躍亭FF得救,恆大3億美元入場;趙薇夫婦被罰,5年市場禁入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