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劉一仁《病因賦》:百病皆生於六氣,諸症莫逃乎四因

上海劉一仁《病因賦》:百病皆生於六氣,諸症莫逃乎四因

本文摘自《醫學傳心錄》。《醫學傳心錄》原是中醫大夫錢樂天生前所得之秘本,原書寫於清道光年間,封面上載有「上海劉一仁」五字,從內容看似是劉一仁所著。1954年曾由原河北省衛生工作者協會定名《中醫捷徑》內部出版,作為中醫會員的學習材料,1958年原河北省中醫研究所籌備處責成我們進行整理,並以原名——《醫學傳心錄》正式出版。本書內容為診脈、湯頭、本草、證治等。文多賦體歌決,簡明扼要,便於誦記。其理論引證以經典為主,兼顧歷代名家之長。取材簡短,能使讀者提綱挈領,實為習醫最佳入門讀物。

病因賦

作者:劉一仁

來源:《醫學傳心錄》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則顯其症。症者病之標;因者病之本。故《內經》有曰:「知標本者,萬舉萬當。未知標本,是謂妄行」。蓋百病皆生於六氣,諸症莫逃乎四因

傷寒症傳變六經,必須熟認。瘟疫病感冒四氣,務要先明。內傷脾胃者,辨有餘與不足。外感熱病者,知夏熱與春溫。卒中風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傷風原有三種,治別三經。中暑有動靜之異。受濕有內外之分。有七說,有十因,有九論,有六名。

犯暑風,更兼痰食。因濕熱,及受積停。嘔吐者,胃氣逆而不下。泄瀉者,脾氣傷而不平。霍亂,脾寒傷食所致。痞滿,脾倦積濕而成。呃逆者,胃氣之不順。咳嗽者,肺氣之不清。噯氣皆由於痰火。咽酸盡為乎食停。中滿臌脹者,脾虛不運。噎膈翻胃者,氣食相凝。喘急有虛有實。痙症有陰有陽。

五積六聚,總是氣凝其痰血。五勞六極,皆是火爍乎天真。吐血出於胃腑。衄血本乎肺經。痰涎血,屬於脾臟。咯唾血,屬於腎經。牙宣者,陽明之熱極。舌衄者,少陰之火生。

腹中窄狹,而痰火各別。胸中煩熱,而虛實可分。驚悸,痰迷恐懼所致。健忘,血少憂鬱而成。癲狂者,分心肝之熱極。癇症者,尋痰火之重輕。便濁有赤白之異。汗出有自盜之名。

九種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氣,病在厥陰。脅痛有兩邊之別。頭風有左右之分。腰痛腎虛而或閃挫。腹痛寒氣而或食停。痿症不足與濕熱。痹症寒濕與風乘。

四種遺精,心腎不能既濟。五般黃疸,濕熱熏蒸而成。眩暈者無痰不作。消渴者無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結。小便閉乃氣滯不行。痔疾、腸風濕熱所致。發斑、癮疹風熱所成。

耳聾者腎虛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齒疼乃胃熱蟲蛀、喉痹乃火動痰生。鼻塞者肺氣之不利。口瘡者脾火之遊行。

女人經水不調皆是氣逆。婦人心煩潮熱多是郁生。帶下沙淋由於濕熱。崩漏下血為損任沖。胎孕不安治有二理。產後發熱原有七團。

茲有七十四種之病,略舉其概而賦雲。欲知其備,後論詳明。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機無輕發,學貴專精。

百病皆生於六氣

六氣者,風、熱、濕、火、燥、寒也。《原病式》云:

諸暴強直、支痛,緛戾、里急、筋縮,皆屬於風。足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也。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混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秘、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蔑血污,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乃真心小腸之氣也。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足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諸熱瞀瘛、暴瘖、冒眛、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栗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涌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屬於火。手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手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徹清冷、(病去丙換征)瘕、(病去丙換頹)疝、堅痞、腹滿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足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風有風寒、風熱。風寒者,發散祛風,則風自解。風熱者,疏散熱郁,則風自平。熱有虛熱、實熱、熱郁。虛熱者補之,實熱者泄之,鬱熱者散之。濕有寒濕、風濕、濕熱、濕氣。寒濕者熱葯燥之,風濕者風葯勝之,濕熱者寒葯清利之,濕氣者氣葯通暢之。寒有內寒、外寒、虛寒。內寒者溫中為急,外寒者發表為先,虛寒者壯陽兼固本。燥有熱燥、寒燥、風燥。熱燥者清熱,寒燥者溫經,風燥者祛風,亦必以養血潤燥之葯為君。

諸症莫逃乎四因

四因者,氣、血、痰、食也。丹溪治病:用四君湯以治氣,四物湯以治血,二陳湯以治痰,平胃散以治食,多用此四方為主,更參以郁法治之,故葯不繁,而多中於病。

傷寒症傳變六經必須熟認

霜降以後春分前,傷寒即病六經傳,傳過六經當自愈,請觀素問不虛言。若然兩感傷寒症,一日兩經表裡病,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間當殞命。是故傷寒不服藥,待過七日無差錯;七日之中一劑差,變成壞症終耽擱。陽盛格陰須細察,陰盛格陽必須研。表裡陰陽明的確,汗、溫、吐、下用無偏。

陽盛格陰:是由於陽氣太盛,致陰氣不得相入。內里雖是真熱,外面卻現身肢厥冷等假寒之象。

陰盛格陽:是由於陰氣太盛,致陽氣不得相入。內里雖是真寒,外面卻現面赤發熱面煩等假熱之象。

太陽經證用藥訣

太陽經證惡寒先,身熱頭疼脊痛連。有汗傷風脈浮緩,無汗傷寒脈緊弦。無汗麻黃湯可汗,汗多宜以桂枝煎,時葯香蘇(飲)加減用,對經中病即時痊。初病原來是太陽,即宜發表便安康,若然誤用陽明葯,引入肌中熱不涼。

陽明經證用藥決

陽明經證熱如湯,不惡寒兮減去裳,目痛鼻干眠不得,脈浮洪滑數而長,法用解肌微取汗,升麻葛根(湯)最為良。太陽傳症到陽明,劑用升麻病即輕,若犯小柴胡一劑,邪即傳入少陽經。

少陽經證用藥訣

少陽寒熱往來更,口燥咽干胸脅疼,乾嘔脈弦兼重聽,小柴和解即安寧。陽明傳入少陽經,一劑柴胡熱便清;若用麻黃重發汗,變為蓄血反蒸蒸。少陽經證未全除,若用將軍下即虛,痞氣結胸從此致,請君臨症莫含糊。

太陰經證用藥訣

太陰經證當惡熱,脈沉有力來無歇,舌苔氣急煩躁增,石(膏)知(母)(湯)投之休膽怯。太陰惡熱煩躁並,口乾舌苔心下悶,二便自利病居中,黃連瀉心湯最應。太陰惡熱多口渴,煩躁腹滿大便數,黃芩芍藥兩相須,更加甘草和中藥。太陰經證身惡熱。更兼腹痛將危絕,腹部連朝結不通,桂枝大黃湯最捷。太陰經證表尚熱,內有煩躁便且結,腹中滿悶舌中苔,大柴胡湯登時捷。

少陰經證用藥訣

少陰經證身體涼,惡熱煩躁手足揚,口渴舌苔腹滿硬,大小便秘語言狂,或為下利純清水,此皆邪熱胃中藏,法用苦寒攻下劑,急投三味小承湯。

厥陰經證用藥訣

厥陽經證身厥冷,煩躁去衣腹滿硬,舌卷囊縮氣上沖,發狂譫語將殞命。寄語醫家不用忙,要知生死脈中詳,生脈來時沉有力,大承急下即安康;死脈來時微且亂,若然投劑即乖張。

三陰厥逆之症,實非真寒,乃假寒也。外雖厥冷,內有實熱。內經云:亢則害、承乃制。熱極反兼寒化,陽盛格陰,熱深厥亦深也。表雖厥冷,非比太陽惡寒之症。如初病太陽,後次第傳至三陰,必先揚手擲足、揭去衣被、狂亂不寧、大小便秘結,復至沉靜厥逆。醫家至此,不可不察病情,誤投熱葯,殺人不遠。

- END -

編者:朱門公子

配圖:源自網路

岐黃學刊(ID:mildchi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能放下的都是未曾拾起的
食慾猛增的麵條做法,大家都學會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