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傷寒論》流行版本眾多,試探尋其原委

《傷寒論》流行版本眾多,試探尋其原委

讀《傷寒論》張仲景的自序說:「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是《傷寒論》本來叫做「傷寒雜病論」,《傷寒論》只是《傷寒雜病論》的簡稱。所以王燾氏說:「仲景之書,一而已矣,判為要略者,蓋自王叔和始」。明徐鎔又說:「宋時纜分《傷寒論》《金匱要略》為二書」,無論分於晉,分於宋,《傷寒論》與「雜病」分家,總是仲景以後的事。宋孫奇、林億等校「金匱玉函要略方論」的序說:「王洙在館閣日,於蠹簡中得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則辨傷寒,中則論雜病,下則載其方並療婦人」,說明在宋朝也還發現了包括傷寒雜病在一塊,頗近似仲景「傷寒雜病論」的原書。孫奇等校「金匱玉函要略方論」的結果,「以其傷寒文多節略,故斷自雜病以下,終於飲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複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舊名日金匱方論」(見「金匱要略」孫奇等序)。這是一般把「金匱」當做仲景「雜病論」的由來,並不是仲景原書的本來面目。

《傷寒論》的通行本,目前可以看到兩種:一是金成無已的注本,即「註解《傷寒論》」。一是宋刻治平(1056)本,即高保衡等的校刻本,陸淵雷說:「成本輾轉翻刻,已非聊攝之舊,如《明理論》所引論文,與正文或異,《本草綱目》謂人蔘柴胡,惟張仲景《傷寒論》作人蔓茈胡,今所見《傷寒論》本,未有作葭作茈者,惟成本釋音,有葭音參,茈音柴之文(按:兩字均見卷三釋音),則知成本多存古字,李氏所見猶爾,今為淺人改易盡矣」(傷寒今釋敘例)。金本以明嘉靖間汪濟明的刊本最好,宋本原刻早已看不到了,現在僅能見到明代趙開美的復刻本。兩者相較,成氏注本,已滲入不少已見,又經一見翻雕,出人更大,趙開美復刻本,是照宋本複製的,可能接近治平雕印面目。

趙開美的復刻宋本,坊間還是不易多見,因而許多人對宋本《傷寒論》的具體內容,仍然不太明了,茲介紹如下:全書共分十卷,第一卷:辨脈法、平脈法。第二卷:傷寒例、辨痙濕喝脈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三卷: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四卷: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五卷: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第六卷:辨太陰病脈證並治、辨少陰病脈證並治、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七卷:辨霍亂病脈證並治、辨陰陽易差病脈證並治、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八卷:辨發汗後病服證並治、辨不可吐、辨可吐。第九卷: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辨可下病脈證並治。第十卷:辨發汗吐下後病服證並治。共二十二篇。成注本卷篇與復宋本是一致的,只是字句有許多出人,並將辨太陽病以下十八篇,合。三百九十七法的條文刪去就是了。而一般通行本,則去掉了辨痙濕喝脈證以前的四篇及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以後八篇,僅存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至辨陰陽易差病脈證並治等十篇。

此外,另有一《傷寒論》別本,叫做「金貴《玉麗經》」,共八卷,還是經宋朝高保衡、孫奇、林億等校刻的。他們在校刻的序文里說:「金匱《玉函經》,與《傷寒論》同體而別名,欲人互相檢閱,而為表裡,以防後世之亡逸,其濟人之心,不已深乎。細考前後,乃王叔和撰次之書。緣仲景有金匱錄,故以金匱玉函名,取寶而藏之之義也。。。。其文理或有與《傷寒論》不同者,然其意義,皆通聖賢之法,不敢臆斷,故並兩存之,凡八卷,依次舊目,總二十九篇,一百-十五方。」這書的流行本更不多,目前僅能得清康熙末年何焯以宋鈔本授上海陳世傑的雕版本,是否真出於王叔和,其中的問題還多,它和《傷寒論》不同的地方,主要是:D沒有仲景自序;Q沒有傷寒例;日有辨脈,無平服;@第一卷有證治總例;5第七卷有方葯炮製;6痙濕喝篇編在辨脈的前面;D厥利嘔噦篇和厥陰篇分列成兩篇;8可不可等篇,除汗吐下外,增加了可溫、不可火、可火、不可灸、可灸、不可刺、可刺、不可水、可水、熱病陰陽交並生死證等十篇。(十篇都載於《脈經》)證治總例的內容,大體與千金方治病略例、證候等篇相類似,不僅篇中有引用張仲景的話,說明不是仲景的作品,而且篇中有「地水風火,和合成人,一氣不調,百一病生,四神動作,四百四病,同時俱起」等佛經上的話,它的產生年代,可能還在魏晉以後。

《傷寒論》流行版本的原委,大略如此,它之所以能夠展轉流傳,一直為歷代醫家所崇奉,主要由於它是臨床有效的實用典籍,它的精粹在平脈辨證、證候方葯,全部存在於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以下至辨陰陽易差病脈證並治十篇中。除此,前後的十:二篇,大多數為重複出,少數為《脈經》家言,於臨床上作用不大,甚至不可能是臨床事實,所以太陽病等十篇,最為醫學界所傳誦,其餘+二篇,僅為極少數人所研習,大多數都白首不一見了。

版權聲明: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文章為網路搜集,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寶庫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學習不得要領,閱讀方法是一大關鍵

TAG:傳承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