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天才詩人的結局:要麼自殺,要麼瘋

那些天才詩人的結局:要麼自殺,要麼瘋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往往對這個世界領悟更深,能察覺到普通人無法察覺的事情,能做到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但相對地,他們也常常不被旁人所理解,這種超乎常人的能力使得天才容易畫地為牢,自我囚禁,畢竟俗話說「高處不勝寒」。而同樣能敏銳感受世界的還有「詩人」這樣一個存在,他們能用最精鍊,最優美的文字創作出一篇篇絢麗或是質樸的詩歌,在天馬行空的詩句中隱含著他們極具跳躍性的思維,慧極必傷,那些集「天才」和「詩才」於一身的天才詩人們,似乎都很難獲得幸福。

一提起顧城,大家就會想到那句著名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才華橫溢,是中國詩歌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最後卻落得殺妻然後自殺而亡的悲慘結局,令人扼腕嘆息,關於顧城為什麼要那樣做的原因,直到現在都有很多爭議,有人能夠理解他,一個追求完美精神世界的人不允許自己的生活出現任何缺憾,他太愛妻子謝燁,極端之下才做出這種事情,但也有人表示這並不能成為他剝奪他人生命的理由,詩人的身份不能掩蓋他殺人犯的身份,顧城的友人就對他最後的選擇無法釋懷,王安憶指責他「說走就走,沒一點回顧」,文昕認為顧城「成為污穢的犧牲品」。但無論他人怎樣看待,顧城的死都是一個莫大的悲劇。

既然講到了顧城,那就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了,他就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最後選擇卧軌自殺這樣慘烈的方式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海子原名查海生,是著名當代青年詩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他本應該有一個錦繡前程,但生命卻永遠定格在25歲,關於海子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情傷,也有人說是因為精神分裂所以走了極端,但真正的原因也不得而知,他曾在詩中寫過「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可惜他的「明天」永遠也不會來了。

同樣是北大高材生的戈麥也是年紀輕輕就選擇了自殺,自沉於北京西郊的萬泉河,死時才二十四歲。戈麥原名褚福軍,被譽為北大「校園詩人」,戈麥在北大念書的時候極受同學歡迎,認識他的人說他為人真誠義氣,並對文學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情和喜愛,因此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人會用自殺來結束生命,據戈麥的朋友說,海子的死對他的衝擊很大,他曾寫過一首詩就叫《海子》,其中這樣寫道:「我心如死灰,沒有一絲波瀾,和死亡類似,詩也是一種死亡。」或許從那時他就已經做好了決定吧。

寫了《撒哈拉沙漠》的三毛其實也是一個詩人,著名的《橄欖樹》就是她的作品:「不要問我從那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麽流浪/為什麽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三毛的一生都過得十分浪漫,她去過許多地方,並在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伴侶荷西,但天有不測風雲,荷西潛水時不幸溺水身亡,三毛因此而精神瀕臨崩潰,每每提到荷西,她都會泣不成聲,經過愛人離去的打擊,她對世界的眷戀越來越淺,終於在生病住院之後在病房用絲襪上吊自殺,連離開的方式都如此不拘一格,也許死亡在她看來已經是一種解脫。

這些詩人為什麼要自殺呢?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疑問,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解決,非要選擇自殺,畢竟生命只有一次,那麼這裡也許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活著」的真正含義,也許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在現實中生活並且感知就是「活著」,那在那些詩人眼裡,「活著」的意義可能要複雜得多,就好比西西弗神話中所說的,我們都是一群被黏在蜘蛛網上的「螞蟻」,雖然被生活這張網困住,但我們依舊可以快樂地曬著太陽,吹著小風,可會有那麼一兩隻螞蟻,提前注意到正在暗處虎視眈眈的「蜘蛛」,因此選擇了掙斷網絲墜落而亡,因為在那一刻它是自由的。

這樣一來詩人的行為似乎也能理解了,但無論如何,只有「真實」才是一切,「死去元知萬事空」,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寶貴的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追影 的精彩文章:

TAG:時光追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