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ZRAR 的商業模式為何難複製?

ZRAR 的商業模式為何難複製?

rushi-ji

美到極致是平常

作者:程偉雄資深服裝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1975年,阿曼西奧·奧特加在拉克魯尼亞以30歐元開了一家名為ZARA的服裝小店,後來更名為Inditex,ZARA作為Inditex集團(股票代碼ITX)旗下的一個子公司,它既是服裝品牌,也是專營ZARA品牌服裝的連鎖零售品牌。作為全球排名第三,西拔牙排名第一的服裝商。

Inditex超越了美國的GAP、瑞典的H&M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裝零售集團。截至2013年10月31日它在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6249家專賣店,旗下共有8個服裝零售品牌,ZARA是其中最有名的品牌。在全球86個國家擁有1808家專賣店(自營專賣店佔90%,其餘為合資和特許專賣店)。儘管ZARA品牌的專賣店只佔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數的三分之一,但是其銷售額卻佔總銷售額的66%左右。

ZARA自2006年進入中國以來,已經遍布國內各大城市,並成為很多標杆購物中心的「標配品牌」,目前,ZARA已經成為推動Inditex集團業績增長的主力品牌。據2017年12月Inditex發布的2017財年前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Zara帶動Inditex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上漲10%,至179.6億歐元(約合1406.7億元人民幣);集團凈利潤則增長至2.34億歐元(約合18.33億元人民幣),年增幅6%。集團旗下品牌在中國68個城市開設了620家店,中國已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市場。

可見ZARA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也成為眾多本土品牌學習的榜樣,也讓國內多家上市服飾公司標榜為中國ZARA,實際上只是更多體現在口號上,ZARA的品牌、產品、門店(渠道)、供應鏈、組織是當下中國眾多輕資產公司無法去複製的,也無法複製到位,也正如ZARA的官網開篇所說的「客戶是ZARA獨特商業模式的核心,通過zara強大的全球零售渠道,把設計、生產、經銷和零售整合在了一起」。

國人學習ZARA的「快」,只看到ZARA模仿的快,其實zara不僅僅只是模仿創意的「快」,它的「快」體現在:

1、市場流行變化反應的「快」;

2、門店需求到模仿創意再設計到工廠的「快」;

3、面輔料提早備料、染整、裁剪、打版、生產的「快」;

4、全球一體化的供應鏈靈敏「快」速反應;

5、生產之後全球物流配送之「快」;

6、每周新品上新節奏的「快」。

這些所謂的「快」支撐ZARA的快時尚全球之江湖品牌地位讓眾多跟隨者望塵莫及,因為ZARA的「快」不是輕資產,沒有捷徑,有的是生產的重資產,有的是門店全資投入,有的是設計模仿再創意過程的知識產權再付費,有的是物流配送全球各地的高成本,有的是快速靈敏供應鏈從需求到設計到生產到上市的技術迭代。

總之為了滿足ZARA消費者體驗最新流行時尚不遺餘力走自己的路。

ZARA的成功體現了:

1、品牌的使命感

平價的時尚,把奢侈品的時尚轉化為平民百姓的穿著需求,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根據需求有創意的改造,和國人純粹的抄襲拿來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產品的快速反應體現在生產之重

本土品牌都是外包生產,zara擁有自己的工廠。

3、門店直營為主,標準化門店便於管理

本土品牌大多加盟為主,店鋪大小參差不一,管理極度混亂。

4、門店驅動的管理導向

產品經理制的組織體系設置,便於根據門店用戶需求及時予以快速滿足。

而本土大部分品牌基於本土市場的特殊性,強調更多的是拿來主義,品牌拿來主義,產品拿來主義,生產拿來主義,模式拿來主義等,一切都在強調投機的商業模式,有了品牌,可以不要工廠,不要門店,不要設計,什麼都不要,什麼都是輕資產,一夜之間吹氣泡般的成功能算品牌嗎?充其量只是一單生意而已,建在沙漠的房子根基總是有問題的,做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僅僅擁有自己的品牌,還需要擁有自己的產品,擁有自己的門店,這樣品牌的生命才有價值。

zara的成功告訴本土品牌一個道理:經久不衰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在品牌、產品、門店等上全力以赴去投入的,靠別人或者拿來主義是無法持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時集 的精彩文章:

TAG:入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