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在史前新生代的美洲大陸,還有一類比鴕鳥還要巨大的猛禽

在史前新生代的美洲大陸,還有一類比鴕鳥還要巨大的猛禽

翱翔天際的鷹隼,詮釋著「猛禽」二字代表的迅捷與高傲。而在史前新生代的美洲大陸,還有一類比鴕鳥還要巨大的猛禽,它們雖不能飛翔,卻頗有中生代食肉恐龍的神韻,它們的巨喙曾經是哺乳動物們的夢魘。

200萬年前的北美洲南部平原上,一群野馬正在安祥地吃草。突然負責放哨的馬高聲嘶叫,只見附近灌叢里衝出一頭兩米多高的巨鳥,迅速逼近。驚恐的馬群飛速逃跑,但一頭馬駒奔跑不及,很快被身後的巨鳥追上,後頸被它戰斧一般的嘴喙猛啄幾下,頓時倒地不起……這種名為泰坦鳥的食肉巨鳥,便是竊鶴家族中最著名的成員。

竊鶴是更新世的巨大鳥類,與營穴鳥相似的竊鶴(恐怖鳥)繼續生存了幾千萬年。

竊鶴雖然與營穴鳥非常相似,但並非近親,而親緣關係與現在南美洲的叫鶴相比較接近。竊鶴身高可達3米,頭長就可達到一米,長期為南美洲的最可怕的食肉動物,直到南北美洲連在一起,起源於北方的進步的食肉動物進入南美洲後才逐漸消失。

在竊鶴滅絕之後地球上就不再有類似的大型食肉鳥類了,但是有些體型略小的食肉鳥類仍然象它們一樣在地面上奔跑捕食,其中包括竊鶴的近親叫鶴以及蛇鷲、走鵑和地犀鳥等食肉鳥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故望今 的精彩文章:

現存體型最小的犀牛,也是唯一一種長有兩隻角的亞洲犀牛
西非低地大猩猩,成年的大猩猩每天平均需要25千克食物

TAG:以故望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