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祖師西來意,無關吃茶去

祖師西來意,無關吃茶去

師問新到:「曾到此間么?」

曰:「曾到。」

師曰:「吃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

師曰:「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

師召院主,主應諾。

師曰:「吃茶去。」

一個僧人遠來拜謁趙州從諗禪師,禪師問:「你以前來過我這裡嗎?」

僧人說:「來過。」

禪師說:「哦,那咱們喝茶去吧。」

過了一會兒,禪師又問他:「你以前來過我這裡嗎?」

僧人說:「沒來過。」

禪師說:「哦,好好好,那咱們喝茶去吧。」

院主在旁邊看得真真切切,一頭霧水,送走了這名僧人,院主回來問禪師:「為什麼他說來過你叫他去喝茶,他說沒有來過,你還是叫他喝茶去呢?」

禪師就叫:「院主啊——」

院主趕忙回:「我在呢。」

禪師說:「走,喝茶去!」

(僧人大老遠的過來拜謁趙州從諗禪師,為的是能得到禪師的引導和開示,明心見性。禪師問他,「你以前來過這裡嗎?」僧人如實回答來過。禪師即說,哦,那好啊,走,咱倆一塊兒品品茶去吧。

僧人很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禪師問他是否來過這裡,一語雙關,同時也是問他見性了沒。他說來過,那就是說我也見性了。既然彼此都是「因地佛」了,都是一個量級的選手,那就互相可以愉快地煮茶論道了,一塊兒聊聊那段本地風光,風花雪月,風輕雲淡,豈非美哉。所以禪師要請我喝茶。

世間大我慢的修行人太多太多了,一聽見連禪壇泰斗都認可自己了,自然神清氣爽,一塊兒喝茶就一塊兒喝茶去唄。但是這位僧人不同,他不但聰明,而且是因是真心修道,虔誠且謙卑,沒有被大我慢迷惑掉。

他依然端坐於禪師下面,渴求禪師給他開示。

禪師於是像個重度失憶症患者,重新問他,「你以前來過這裡嗎?」好像忘記了剛剛已經問過這個問題了似的。

僧人如實回答禪師:「沒來過。」——我還沒有見到本地風光。

不想禪師又如剛才一般,重複說道:「嗯,喝茶去!」

這下僧人懵了。

旁邊的院主也懵了。無數在場不在場的禪修者們也懵了。

一位擁有三十年禪修經驗的禪修者認為,禪師和僧人,倆人應該各打五十大板!

為何?本地風光就是本地風光,需要問么,需要答么。

一位小白禪修者問已經圓融無礙的弘法大德,請問,吃茶去到底有什麼禪意?大德當下金剛怒目起,曰:你也配談禪!

為都市白領授課的禪修訓練營宋德心老師說,所謂吃茶者,禪茶一味也。中國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國也是茶的故鄉,禪與茶和中國是分不開的,一禪一茶,代表中國。中國的中字,就是中道之意。所以吃茶,吃的就是中道,不偏不倚的中道。

然而無論別人怎樣解讀,院主始終認為,最好還是直接問問當事人,問從諗禪師,吃茶到底有什麼禪意呢?

於是,訪客散去後,院主陪著禪師退至後堂,得空問:「我說從諗師啊,剛才你問人家來沒來過咱們這兒,人家說來過,你就要請他喝茶,你還問,人家又說沒來過,結果你還是請他喝茶,您是名垂青史的大禪師,又不是有關部門,怎麼不管三七二十一老是請人喝茶呢這麼嚇人?」

從諗禪師不疾不徐,叫他。

院主搗蒜似的不住點頭,「我在呢,您說?」

禪師端起桌上的茶,遞給院主,輕輕地說:「喝茶。」

多年以後,僧人再次來到從諗禪師曾經教化過的這座寺院,院主迎接他,久道寒暄。院主小酌杯茶,又想起這件事了,正好繼續採訪當事人。問僧人,「當年禪師請你喝茶,你可知意旨所在?」

僧人笑道:「多少年的事了,院主怎麼還是念念不忘?還記掛在心上呢?」

院主說道:「少小離家,倦客天涯,想老僧此生,一身筋皮骨肉,盡付山中歲月,猶不得暫窺本地風光,慚愧甚也,故此赧顏相問。」

僧人道:「院主可知何得如此?」

院主道:「正要請問。」

僧人道:「恰因院主思慮繁多,挂念不放。若得放下,哪還有今日相問於小僧?院主始終記掛著這件事,就像掛在天上遮蔽住陽光的烏雲,把這件事扔掉,烏雲沒有了,陽光不就出來了嗎?」

院主說道:「道理我懂,可是……」

僧人打斷院主,端起茶杯道:「吃茶,吃茶!」

(事故沒完,還有後續。

院主說:「剛才你說吃茶,我覺得這個吃字用得不對。肚子餓了才要吃,口渴了是喝,茶是用來解渴的,所以應該說喝茶。

吃帶有咀嚼的意思,然而水是不能被咀嚼的,只能吞咽,關於吞咽,其實就是喝,所以還是要說喝茶。」

僧人道:「難道你不曉得,古時候的人喝茶,是連茶葉也喝下去的。茶葉如果是特別大的茶樹葉子,不咀嚼咀嚼,也是喝不下去的。可惜現在的人啊,仗著物質豐厚,肆意浪費。為人者,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院主點頭稱道:「正是,正是。」

茶入故人腸,僧人轉復思念從諗禪師起來,悠悠的說道:「當年,我來此請禪師接引,禪師問我是否常來此院,我說是的,常來。於是禪師請我吃茶。我當時以為禪師是問我是否已開悟,那我當然沒有開悟,所以禪師再次問我時,我如實說了沒有開悟。」

僧人道,「後來,我回去,繼續參禪不輟,一日想起這件事,神光閃過,忽地大悟,原來,是我思考太多,人嘛,我不停地想啊,一會想這個,一會想那個,當年當時,我欲請禪師接引我,於是禪師引入人情,請我吃茶,轉掉我的念頭。那時那刻,我若不故作聰明地給禪師回答請我吃茶找理由,當下盪空念心,即刻就應開悟了。可惜啊,可惜啊,枉我後又苦參多年!」

院主羨慕地說:「雖然枉費時光,畢竟還是得了收穫。」

僧人微微低了低頭道:「哪裡,哪裡。」他端詳著手裡的茶,小抿過後,茶香沉醉。

僧人道:「要說喝茶,終是不如吃茶。」

院主問:「何以見得?」

僧人道:「喝茶,乃粗鄙之人行徑;吃茶,才是有道者之意境。」

院主正將答話,只見這時,一個小沙彌滿頭大汗地從院子跑進客堂來,急著叫院主道:「院主院主!不好了!德山禪師拎狼牙棒殺過來了!」)

小註:本公案中,從諗禪師分別問了兩位僧人,不是問同一個僧人。

研究古僧大德公案,目的在於見性開悟。通過學習,了解了機關所在,然後將我代入故事中,去體悟,去證明。此真學佛也。

人生短暫,如少水魚,珍重道緣,萬莫自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心理測試:你最想喝哪個茶壺裡的水?測十年後你會變成什麼樣!
喝過的茶包不要扔,它可是生活中的超級助手!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