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姜子牙:史上最成功的釣魚人

姜子牙:史上最成功的釣魚人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史記·齊太公世家》

譯文:

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於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

1

一次願者上鉤的釣魚,成就了一個八百年的王朝。

一本軍事理論的著作,誕生了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

一部神魔飛舞的玄幻小說,塑造了一個神通妙算的高大上形象。

他就是武廟中的最大的BOSS——姜子牙。

2

古代的人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只要稍微有些身份的人,有姓有氏,有字有號,這屬於標配。

以封地為姓,以官職為姓,再雜以姓氏、尊稱,這名字就多了去了。

姜子牙本名姜尚,子牙是他的字。姜尚祖上的封地有的在呂,有的在申,姜尚又被尊稱為太公,這下子就熱鬧了。

我們所說的姜尚、呂牙、呂尚、呂望、姜子牙、姜飛熊、姜太公、太公望、太公涓、齊太公、太公,其實都是一個人。

關於姜子牙的籍貫,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史記》、《孟子》的說法,「東海上人」,山東人;一種是《呂氏春秋》、《水經注》的說法,「河內汲人」,河南人。兩地直到現在還在吵吵,都認為自己才是姜太公的故里。

3

姜子牙是大器晚成的經典人物。

在那次著名的「釣魚事件」發生的時候,姜子牙已經70歲了。在平均年齡低得可憐的時代,活到70歲本身就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更不要說70歲才開始創業。

在「釣魚事件」之前,姜子牙可以說是一事無成。《戰國策》說他是「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說苑》說他是「朝歌之屠佐,棘津迎客之舍人」,賣肉的屠夫、飯館的跑堂,啥都干過,啥也沒幹出個名堂。

姜子牙創業屢屢受挫,老婆失望之下,破家而去。等到姜子牙發達了,老婆又回來請求復婚,姜子牙「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這就是「覆水難收」的典故,記載在宋代王懋《野客叢書》中。

4

姜太公在渭水邊釣魚,裝模作樣,神神叨叨,用的是不掛魚餌的直鉤,釣的並不是魚,而是人,這個人就是周文王姬昌。

《史記》中,「以漁釣奸周西伯」,一個「奸」字說明了姜太公的蓄謀已久,也因此才有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俗語。

為了給這段君臣相會增添神話色彩,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當天出發的時候,姬昌曾經算了一卦,卦辭說「所獲非龍非彨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就碰到了一幅高人模樣的姜子牙,於是就「與語大說」,於是就「載與俱歸,立為師」。

同樣是《史記》,司馬遷又提供了另一種說法。

當姬昌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刻苦鑽研易經的時候,他的兩個手下散宜生、閎夭跑到山東海邊,去招攬隱居的姜太公,姜太公欣然出山,然後和散宜生、閎夭一起,上下打點,營救姬昌脫困。

如果是後一種說法,那麼就沒有「釣魚事件」了。

5

《史記》中對姜太公的高齡創業史所花的筆墨並不多。

《周本紀》中姜太公出現了四次,基本上算是主要配角。

第一次是周武王姬發即位的時候,「太公望為師」;第二次是在周武王首次伐商的誓師大會上,姜太公說了十六個字「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發布了一個集結船隻,誤期必斬的命令。第三次是牧野之戰前,占卜不利,周武王打起退堂鼓,姜子牙說服了周武王堅持進兵;第四次是在滅掉商朝之後的進城儀式上,姜太公親自為周武王牽來祭祀用的牲口。

《齊太公世家》中,姜太公總算熬成了主角,戲份多了不少,但基本也都是籠統的描述,並沒有什麼很具體的戰例或者謀劃。

——「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相比之下,在姜子牙受封齊國之後,倒是有些比較具體的描寫。這就是營丘之戰,這也是正史中寫到的姜子牙參與的兩次戰役其中的一個,另一個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戰。

但是,有關戰役的進程,司馬遷一筆帶過,只是說姜子牙星夜急行軍,擊退了搶地盤的萊侯。

等到安定封國之後,姜太公「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把齊國從一個蠻荒之地建設成了一個有實力的大國。

6

姜子牙的成就可以分為兩大部分,或者說兩個階段。

第一部分就是,作為周朝總公司重要高層,輔佐前後兩任CEO姬昌、姬發,幹掉了商朝總公司。

第二部分就是,作為周朝總公司齊國分公司的首任CEO,把先天條件一塌糊塗的齊國打理成業績高地。

更難得的是,第二部分的成就中,姜子牙只是花了五個月時間,開了一個頭,後來都是在總公司遙控指揮兒子進行的。

齊桓公姜小白能夠成為春秋霸主,跟老祖宗打下的好底子是分不開的。

7

姜子牙留給後世最重要的一本軍事著作《六韜》,又叫《太公兵法》、《太公六韜》,是中國最早的綜合性軍事著作。

《六韜》分別以《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為標題,還有一種說法是:《龍韜》、《虎韜》、《鳳韜》、《狼韜》、《豹韜》、《犬韜》,共六十一篇,近兩萬字。

這本書以姜太公和姬昌、姬發談話的形式,論述了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司馬遷《史記》中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本書奠定了姜子牙兵家始祖的地位。

曾經有說法,認為《六韜》是後世借著姜太公名頭問世的偽書,但是,隨著考古的發現,《六韜》至少成書於漢武帝之前,基本可以認定,《六韜》就是姜子牙寫的。

可以這麼說,後世包括《孫子兵法》在內的很多兵法著作其實都是閱讀《六韜》之後的學習體會。

我們所說的「武廟」全稱是「武成王廟」,而武成王正是唐肅宗追封給姜子牙的封號,所以說,「武廟」的主人、「武廟」最大的BOSS就是姜子牙。

這就是姜太公的地位。

8

因為史料的缺乏,姜子牙的一生很有些神秘莫測。

於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許仲琳的人,發揮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創作了一本神魔玄幻小說《封神演義》,徹底把姜子牙從人變成了神,而且是居於眾神之上的「神上神」。

其實,姜子牙只是特別會釣魚罷了,呵呵。

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詩句中的那些青樓女子的名字
漢書拾遺45:大漢朝首都里有一朵不懷好意的交際花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