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人「必須」要幫助你

沒有人「必須」要幫助你

哈哈

沒有人「必須」要幫助你

1

前段時間,我在一天內從群里踢出了兩個人。

因為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忙碌且疲勞,倒春寒的那幾天我終於病了,很難受。病中還要網診回答問題做家務,說是養病,其實沒能好好休息,所以恢復得慢。借著養病,確實想好好休息幾天,所以面診全部推掉了。因為網診我不必起來收拾屋子待客,躺在床上就做了,因此保留了網診。

周一早上,群里一個人聯繫我,說想約非常規時間的面診。我說,我最近兩天不方便,請你周末再來面診。對方很快回復我說,他們從外地過來的,已經在京了,再約時間挺麻煩的。我當然理解外地患者就診的不便,但是那兩天我病得厲害,實在不想見客,所以再回復,我確實不方便接診,請你再約時間吧。對方第三次聯繫我,說帶來的患者是癌症病人,希望我通融一下。到此時,我已經有些不悅。一般來說,別人兩次委婉地回絕你,肯定是人家有什麼特殊情況,出於最基本的尊重,不應該幾次三番地要求對方接待自己。於是,我乾脆直截了當說,我前段時間特別累,現在病了,很難受,不能接診。說到這裡,我想對方應該不會再強求了吧?沒想到他仍然糾纏,說他還帶著孩子,希望我能通融一下,還說保證不佔用我更多時間。病中的我沒有那麼多耐心,二話不說,直接踢出去了事。

作為醫生,我並不是不願意替患者著想。如果在平時,我肯定會接診他們。但是那天,我自己也是病人,身體經歷著痛苦。根據經驗,我非常了解外地來京的癌症患者,接待他們不可能幾分鐘就結束。就在我病癒後的那個周末,我就接診了一位外地來京的癌症患者。我平時接診患者都是十五分鐘的時段,但是那個外地來京的癌症患者,我足足花費了一小時。病中的我根本沒有那麼多精力體力去思辨重症同時還要回答各種問題。

把這個人踢出群不是因為我無力接待他們,是因為這個人不懂得起碼的尊重。他在我三次婉拒的情況下還要死纏爛打要求我接待他,尤其是,我明確告訴他,我自己也病了,這時候他仍然只是想到他的需求,完全不顧及別人的需求。在不尊重他人之外,還有赤裸裸的自私。

那天中午,外地一個媽媽網上聯繫我,關於她孩子早熟的問題又是憂心忡忡,開始了各種問話。這些話之前她就說過問過,我也解答過。再次詢問,不是因為不了解,只是因為過度焦慮。媽媽們的焦慮我理解,但是像這個媽媽如此「焦慮」的還從所未見。

群里幾百號人,媽媽們居多。很多媽媽也是第一次看中醫第一次熬中藥第一次讓孩子喝葯。第一次,有些手忙腳亂都在所難免,有些不熟悉的問題諮詢一下都很正常。但是這個媽媽不同。必讀文件寫明的各種情況,她明顯就沒有認真看,一個一個地問我。後面的日子裡,吃藥的問題問我,吃藥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問我,孩子不願意吃藥問我,一天內多吃一次少吃一次也問我。葯熬多了問我,熬少了問我,怎麼買葯問我,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問我。後來我跟她說,你自己認真看必讀文件去。好了,熬藥的事情不問我了,開始問別的了。關於孩子的生活起居,基本上事無巨細隔三差五就來問我。我一再克制自己盡量回復她。後來,我見到了她的孩子,是個7歲左右的女孩。說實話,我一般對於孩子是比較耐心的。因為我自己有閨女,所以對於女孩一般會多一些關照。但是這個孩子是少見的不招人待見那種。面診時,我在給別人把脈,她就在一邊不停地說話,音量還不小。她媽小聲提醒她,你別說話,醫生在看病呢。這個孩子反而提高嗓門說,我沒說話,是你們在說話。然後依舊不斷說啊說,但是媽媽卻不再提醒。輪到她就診的時候,先是各種不配合,等到我問她,你為什麼這麼不老實啊,她指著我喊道,我沒不老實,你才不老實呢!這個媽媽就在一旁手足無措地聽著。

綜合了這個媽媽所有的言行表現,我明白了,她雖然生理上是成年人,但是她的內心深處仍然住著一個非常幼稚的小孩子。因為她自己人格的幼稚,所以缺乏基本的擔當。對於孩子的言行,她不知道應該去管不敢去管不懂得怎麼管。同樣的,對於自己的焦慮,不知道應該勇於面對不知道如何面對。

所以那天,病中的我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告訴她,焦慮是生活的基本元素,焦慮是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的。你不能寄希望別人全然替你分擔焦慮。別人可以適度幫助你,但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替代你。你要去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勇於面對焦慮,自己想辦法接納它化解它。

這個焦慮的媽媽明顯沒聽懂,或者潛意識裡不願意懂。因為懂了就意味著自己要去成長,要去面對一直以來都不願意獨立面對的各種焦慮。成長必然伴隨的痛苦,讓她內在的小孩感覺畏懼。所以她就開始跟我反反覆復強調自己之前沒有看過中醫,不了解情況等等(此時已經給她孩子治療感冒咳嗽濕疹等問題數月了)。總之,她的意思就是說,自己現在的焦慮是因為不了解。實際上,她焦慮的核心是不願意成長不願意擔當責任。

再談下去也是雞同鴨講。病中的我大概也比平時缺少了一些耐心,索性直接踢出群去。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幾個人在海灘上散步,看到沙子里鑽出一隻剛孵化的小海龜,蹣跚地爬向大海。這時候天上有賊鷗來啄食小海龜。這群人看著小海龜可憐,就轟走了賊鷗,保護海龜順利爬進大海。之後出現的情況卻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原來,剛才下海的海龜只是一個探路者。其他海龜看到探路者順利進入大海,成千上萬的海龜一擁而出都爬向大海。這時候,天上也出現了成千上萬的賊鷗啄食海龜。至此這群人才發現,剛才的善舉是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如果探路者犧牲了,其他海龜就會蟄伏起來,不斷爬出個體的探路者,直到探路者平安進入大海,海龜們才會集體行動。這群人救了一隻海龜,卻害了千萬隻海龜。

什麼是慈悲呢?佛經上說,與樂之心為慈,拔苦之心為悲。慈悲,從來就不是情感的不忍,而是理智的判斷。什麼是真正的實在的樂?如何獲得?為什麼會有苦?如何拔除?這些都需要智慧,不是單純情感就夠的。

都說醫生救死扶傷,其實只對了一半。身體上有疾病傷殘,心靈上就沒有嗎?如果父母愛孩子,真正的愛不是代替孩子做事,而是幫助孩子成長,學會自己做事。醫生同樣。醫生永遠只是助緣,不能代替患者自我成長。醫生的慈悲不能只在感情的不忍,更應該在理智的判斷。什麼時候去救助,什麼時候應該放手,讓海龜的探路者承受損失。當下的損失是為了更大的成就。醫生的慈悲並不表現為對患者無限的關懷和包容,有些時候需要讓患者直面焦慮經歷挫折承受痛苦,以此幫助患者自我成長。所謂「醫者父母心」,並不全是抱過來,也需要推出去。「功成不必在我」,醫生必要的推出去,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可能是重要的節點,至少是必須的一部分。這就夠了。

世界上沒有人是「必須」要幫助你的。別人之所以願意幫助你,一方面是出於人家的善心,另一方面,你也要讓別人看到你值得幫助。自尊且尊重別人,自強勇於擔當,這樣的人才會讓別人願意幫助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不能每天都跑到人家門口等著魚吃,尤其不能不管人家有什麼情況,你還死皮賴臉地伸手要魚吃。

此文也是藥物,是醫者苦心。

輸入

醫理

問答

輸12

輸入

養生

故事

輸12

輸入

心理

花葉朝天

中醫·心理·文化·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葉朝天 的精彩文章:

TAG:花葉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