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賣身之後,馬雲竟然開了一家書店
今年的圖書市場不太平靜。
除了曾經稱霸圖書市場的噹噹賣身海航外,4月23日,馬雲也在上海開了全國第一家天貓無人書店,讓書店這個傳統行業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新零售這陣風刮到書店
其實提起阿里巴巴無人概念落地的例子,很多人都想到去年淘咖啡。和淘咖啡有點相似,這家天貓無人書店是由開業已有14年的志達書店改造而成,結合天貓無人技術方案,推出國內首家智慧型未來書店。
據了解,這家無人書店和無人超市的操作步驟類似,進入無人書店之前要註冊掃碼才能進入。同樣的,在結算之時只需要經過「結算門」便可完成自動刷臉支付。
同時,天貓的無人技術還可以通過大數據選書了解讀者的年齡段、買書傾向,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推薦。根據數據顯示,這次開業的無人書店面積94平方米,涵蓋文學、小說、社科等多種品類總計6000多冊圖書。
對比傳統書店,這家無人書店確實是很好的做到線上與線下的結合。首先,全程自助服務免去了我們排隊的煩惱。其次,有大數據推薦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
這兩大兩點,可以很好的解決當前傳統書店面臨的痛點。
可在噹噹賣身,人們消費觀念轉變的局面下,阿里這個時候搞一家無人店,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傳統書店曾經也是王者
網友對天貓無人五點的開業,也會存在疑問,大多數是這樣的:
誠然,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互聯網浪潮的衝擊,傳統書店的日子並不好過。
可在2001年以前,傳統書店一直都是人們尋找精神食糧的寶地。正如木心先生的那首《從前慢》所說節奏一般,人們在書店看書可以呆上一天。
實際上,我國的現代實體書店在1978年後迎來蓬勃發展的契機,由於市場大量空缺,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般誕生。2001年以前,民營書店不斷增多,傳統書店行業經歷了一段平穩增長期。
而從2002年到2012年期間,傳統書店遭遇了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民營書店開始出現倒閉潮。根據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調查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書店老闆只能選擇增加飲品等業務獲得營收。
至於傳統實體書店受到衝擊的原因,想必大家已經猜到。
1999年,靠圖書發家的噹噹網出世。除此之外,還有國外的亞馬遜。他們打開了購買圖書的新途徑,而且價格也比實體店的要便宜很多。2014年,噹噹、京東、亞馬遜線上售書124億元,超過了全國127家大型書城。
除了電商的衝擊之外,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高漲和電子書等閱讀方式的出現,都給實體店很大的衝擊。一時之間,曾經的門庭若市的實體書店落到冷冷清清的境地。
就在大家以為實體書店要在我們身邊消失的時候,這個行業也開始慢慢回暖。我們可以發現一種新型的書店,正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特別是在新零售概念產生之後,書店似乎也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巨頭爭相進入的行業。
實體書店的未來之路
根據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居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綜合閱讀率為80.3%。同時,2017年天貓圖書銷售超過6億套,人均購書5套,通過線上購書的人群不斷擴大,也推動國民閱讀率不斷提升。
單從這兩數據來看,就可以發現我國圖書市場的潛力依舊很大。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唯有不斷做出改變才能得以生存。事實證明,傳統實體書店的營銷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
在實體書店哀鴻遍野的關店潮中,誠品書店、西西弗書店等說率先對實體書店進行改造。這兩家書店與傳統實體書店不同的是,除了賣書以為,還把自家書店定位在一個精準的位置,覆蓋不同的目標人群。
就拿西西弗來說,就把自己定位在了「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的價值理念。不僅對擺放書籍升級,還對產品進行了升級。有書、有咖啡、有文創產品,人們到書店就能夠把需要用到的辦公用品都買到。
當然,這些形態的書店都並未做到真正的新零售。
2015年,電商巨頭亞馬遜率先開出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目前,這樣的實體書店亞馬遜已經開了10家,噹噹則在2016年開了首家「O+O」實體書店。同時,在去年8月還傳出網易嚴選要做書店的消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運用無人技術對傳統書店進行升級,也就不難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運用高科技讓傳統行業回暖是件好事。可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你還願意到選上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點上一杯咖啡,在書店呆上一整天嗎?
作者:木易


※4年開店近3000家,讓無數店流淚沉默的名創優品還能火多久?
※我們看到的科技股狂歡,可能只是一個即將破滅的泡沫!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