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寸之間鏤刻萬千世界

方寸之間鏤刻萬千世界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核舟記》

每每讀起《核舟記》常會感嘆那時候人們的心思奇巧和技藝精湛,一個不足盈寸的核桃核上不僅面面俱到的刻畫了「蘇東坡夜遊赤壁」的場景,還將各個人物刻畫的靈動傳神,單就這份技藝就足以令人驚嘆。

古人精妙絕倫的技藝我們雖已無從觀賞,但當今在舟山也有一位核雕大師,他雕刻的作品山水靈秀鍾毓,人物逍然如生,動靜皆宜,雅俗共賞,其作品曾被中央電視台著名策劃人、導演、全國著名書法家康良河先生(筆名梁皓)贊為「樂觀暢神」,他便是逸軒核雕創始人王小明。

王小明,著名雕刻藝術家,高級工藝技師,蘇州市舟山核雕協會會員,猶擅核雕創作,其所作《文武關公》、《五虎上將》、《真人像》《財神》《彌勒》《心經》等廣受追捧,多次在國內工藝展會上獲得大獎,被眾多明星及文玩藏友所收藏。

王老師生於古城蘇州,從小酷愛美術,美院出身,最初接觸紅木雕刻,後又自學玉雕,除此之外貝雕、牙雕、銀絲鑲嵌等也有所涉獵,這些經歷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更為他在雕刻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他潛心研究核雕,創辦逸軒核雕,致力於將核雕這項老手藝發揚光大。

核雕是我國民間一種微型雕刻,其特點是以細微的雕刻手法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複雜的題材,它起於宋,盛於明,有著近千年的歷史,2008年,核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先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隨著雕刻技藝越來越精湛,核雕也會製成佩件、掛墜、珠串等供文人把玩,《清秘藏》曾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能於橄欖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

核雕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在盈寸之間就能展現萬千芳華,其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等藝術精華,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無論浮雕、圓雕、透雕均以「精、細、奇、巧」取勝,「精、細」體現在核雕作品工藝細微,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魚蟲都栩栩如生的展現在那枚小果殼上,令人稱奇;「奇、巧」,體現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奪天工之效,細微之處給人以無盡的驚喜,只能說核雕雖小,花費的心思卻不少。

如今,王老師在舟山創辦逸軒核雕工作室,在關注核雕本身的同時還開創了私品模式,根據藏家意願和果殼的形態,隨性創作,每件都是「一核難求」的「孤品」,在他看來,「核雕雖不能失於傳統,但作為新一代的核雕藝人,要將自己的思想代入進去,對於核雕既要有傳承還要有發展」。

中國著名八體書法家、畫家詩人篆刻家、易學大師牛騰先生對逸軒核雕提語:

巧奪天工絕楚漢,

古老琢朴人稱玄。

超畫神刻構思想,

雕像深猿動地喧。

天刀雷霆當空劈,

鋒利核器絕前賢。

兩劈骨氣侵肌寒,

講處英風透膽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記憶 的精彩文章:

三十餘載的精雕細刻之路

TAG:時代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