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額美國國債,能否成為對美金融戰的「核武器」?

巨額美國國債,能否成為對美金融戰的「核武器」?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鐘】

近期隨著美國政府的各種動作,雙方貿易備戰的氣氛越來越濃,這也成為了廣大媒體熱議的焦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又有新聞指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最近增加85億美元,總量則達到了1.18萬億美元,目前仍然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於是,許多人開始討論中國是否可以利用手中的美債作為籌碼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手裡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一直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一個敏感話題。只不過,眼下貿易戰在即,中美兩國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增加籌碼,美債自然而然也再一次成為大家視線關注的一個焦點。

當然,國債問題一旦成為中美關係中的一塊籌碼,所涉及的就不僅僅是經濟和金融方面的考量,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方面的影響也都要計算在內。鑒於篇幅有限,我在這裡單就持有巨額國債是否可以作為 「大殺器」,而幫助取得金融戰爭的勝利進行分析。

國債之所以能夠成為很多人眼裡貿易戰的籌碼、金融戰的利器,是因為大家認為通過國債交易可以影響到他國的金融穩定和經濟運行情況。對於如何產生影響,目前市場上有多種解釋。其中比較通行的解釋是這樣的:

短時間內大規模的拋售國債會導致國債價格的急速下跌,即國債利率的急速上升;而國債利率的上升會直接導致這個國家經濟生活中資金成本跟著升高;資金成本的升高則意味著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和盈利水平下降;所以,這個國家企業的資產價格(比如股價)也應當隨之下降。

當然,現實中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產生實際效果。但是在金融市場裡面,投資交易者們會提前行動,從而導致股市債市和匯率發生即時的變化。而突如其來的巨量國債拋售會導致的劇烈的金融市場波動,就是許多人認為這些國債可以作為籌碼的主要理由。

當我看到有專家學者提起國債可以作為金融戰中的「核武器」加以運用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以前看過的許多好萊塢生產的科幻電影,尤其是在那些描寫人類和外星人作戰的動作片中,往往會有這樣的套路:外星人的科技和軍事實力十分先進強大,基本上是從全方位的碾壓地球人(其實就是美國人)的軍隊。而在看似絕望的時候,人類總能發現外星人戰爭機器中的一個小弱點,不管外星人和人類之間的實力差距有多大,只要人類能夠打擊到這個弱點,那麼之後產生的連鎖爆炸反應就會把整個外星人戰爭機器一舉摧毀,人類從而實現絕地反攻。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知道後面的劇情會如何發展了。

人類合作大戰外星人——電影《明日邊緣》劇照

這個套路的荒誕自不必說,科技如此發達的外星人每一次都會留下這樣致命的破綻,好萊塢幾十年了也沒有太大的長進。但是,這個情節拿來類比現代國家的金融體系卻有一定的契合之處:很多時候,某個不被關注的金融產品或者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就可能會產生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果,演變成所謂的系統性風險,擊垮一個國家的整個金融體系。

現實總比電影更曲折複雜。電影裡面外星戰爭機器的致命弱點是機械的、固定的,只要擊中必然引發毀滅,從無例外。而現代社會的金融體系則是混沌的、雜亂的、富有彈性的,只有在幾個關鍵的時點上點燃導火索,才會造成聯動,引發全面的金融危機。

關注國際財經新聞的朋友或許還記得今年2月美國股市的暴跌,道瓊斯指數兩次超過一千點的當日跌幅,史無前例,一度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極度恐慌。

而這次暴跌中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就是美國國債利率在之前幾個月一路升高,引發投資者對於資金成本上升的擔憂。當然,最後造成如此劇烈暴跌的最大因素還是當時被廣泛報道的所謂反向波動率指數基金的崩盤。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3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低並創下6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視覺中國)

拿前面提高的科幻片作比較,美國國債利率就是外星戰艦上不起眼的弱點,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崩盤就是擊中弱點以後的聯動機制,最後美國道瓊斯股票指數一天千點的瀑布,就是電影里外星戰艦的毀滅。

當然,從國家間金融戰爭的角度來看,今年2月美國股市的暴跌最多也就是一次遭遇戰。那幾天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金融衍生工具——反向波動率指數基金,現在恐怕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了。真正當的起「戰爭」這個級別的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還要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10-2012年的歐債危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最開始的時候,是大家認為影響有限的一些商業債券(房貸和房貸擔保機構債券)由於資產質量惡化遭到拋售,價格下跌,導致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崩盤,傳導到雷曼兄弟銀行的破產倒閉,從而影響到整個美國銀行體系,幾乎讓整個美國經濟陷於崩潰邊緣。

而之後的歐洲債務危機,起點則是希臘的政府收不抵支,國債價格下跌,利率升高。希臘中央銀行沒有獨立自主的許可權,必須聽命於歐洲中央銀行。而歐洲央行開始不願意援救希臘的財政危機,導致希臘國債在市場上被拋售,希臘政府籌資成本急劇上升,面臨破產。從而影響到財政境況類似的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等歐盟大國,最後差一點就導致歐盟解體。

次貸債券和希臘國債在美國和歐洲經濟體內都是「小不點」,但是當歐美自身的經濟問題和金融風險在表面繁榮的掩蓋下已經積重難返的時候,「小不點」債券的被拋售被狙擊,就像在搖搖欲墜的房子上臨門一腳,讓整個大廈轟然倒塌。

因此,拋售債券能否有效的在金融戰中發揮作用,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就是被拋售債券的國家(或者說守方)是否已經積累了相當的金融風險,而利率上升帶來的資金成本壓力是否還有餘地可以消化。2000年前美國也經歷了國債價格下跌,利率上升的階段,最後導致了美國互聯網泡沫的崩潰和經濟衰退,但是當時從風口摔落的互聯網公司們沒有影響到國家的金融系統,因此沒有造成全面的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用了一兩年時間就從經濟衰退中走了出來。而2008年這一次全面金融危機,引爆了美國銀行系統積累多年的壞賬,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恢復元氣。

第二個因素,就是拋售債券的一方,或者說是攻方,是否能夠把握住關鍵的時點進行做空。索洛斯在1999年就開始做空美國互聯網股票,但是在互聯網泡沫最後的瘋狂時期遭受了巨額損失,不得不在互聯網泡沫崩盤前放棄。而描寫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電影《大空頭》中幾個投資者在2006-2007年就拋售美國次貸債券,最初幾個月也是被迫忍受高額的賬面虧損,直到2008年底才賺得巨額利潤。

4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就中美貿易有關情況舉行吹風會。在被問及中國是否會拋售美國國債時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國是國際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負責任的投資者。(@視覺中國)

就和金融大鱷們攻擊發展中國家市場一樣,時機選擇的不好,集中拋售債券可能也就是造成幾天到幾周的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但是這種局部戰鬥的勝利如果沒有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幫助,對於金融戰爭勝負的影響無關緊要。

因此,金融戰爭中,僅僅擁有大量「彈藥」還是不夠的,合格的攻方不但要能發現守方的致命弱點,還要能在合適的時機採取合適的策略,才能達到最佳的攻擊效果。

回到當前,客觀的說,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中,過去幾年裡美國迅速積累的債務大多集中在那些非金融企業身上,而美國目前金融系統內積累的風險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還是比較小的,金融機構相對比較健康。

而中國在2015年之後強調去槓桿降風險,對金融企業監管大幅加強,現在看是非常有戰略遠見的舉措。畢竟金融戰爭有攻有守,首要任務還是要讓自身先立於不敗之地,防範各種看似無關緊要、但是有可能會產生傳導的金融風險,比如最近港元匯率的大幅波動。

現代主要經濟體中,在金融戰爭中輸的最慘的也許就是日本了。1989到1990年之間是日本資產泡沫到達頂點前最後的瘋狂時期,日本國債價格下跌,市場利率升高,大幅度的提高了日本國內的資金成本。當日本資產泡沫被戳破之後,股市房市雙雙暴跌,引發了後來「失去的十年」。

當年,日本國債價格下跌只是最初的多米諾骨牌之一,之後日本經濟多年一蹶不振還受到了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沒有能夠支持本國企業全面參與90年代到2000年以後半導體、軟體開發、互聯網、移動通信等高科技浪潮,錯失了未來二三十年世界經濟發展最關鍵的增長點。

說到底,大國之間的競爭還是要看科技這樣的硬實力比拼,競爭既帶來壓力也是動力。在金融市場方面,如何化解風險,如何更好的為實業造血才是目前更緊迫的關鍵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印度對中國積極轉向!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被批捕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