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跨歐亞】蒙古,從歐洲到亞洲,一家三口的自駕之旅(十八)

【跨歐亞】蒙古,從歐洲到亞洲,一家三口的自駕之旅(十八)


蒙古腹地探險,滿清流放地奇遇





古的路幾乎是每天壞一個零件,前一天慘烈爆胎,沙土漂移了一天後,我們在快要到蒙古阿爾泰城的時候,汽車發動機皮帶犧牲了。眼見城就在跟前,車卻是不能再開了,但是也因為城就在眼前,這時候壞車我真的是有種燒了高香被菩薩保佑了的感覺。要是在那沙漠里斷了可真沒轍了,那種路別人也沒法長距離的給你拉著跑。得想辦法搭車出來找專業貨車拖車才行。




我在路上攔了個蒙古車,人很好給我拉到了修理廠門口。雖然蒙古跟我想像中的大不一樣,但是蒙古人的性情真的就像傳說中的那樣豪爽義氣。一路上無數次被拔刀相助。




伊娃與修理廠的小孩玩得不亦樂乎。我看蒙古小孩,覺得很多小孩都像我的小侄女一伊,都說伊娃長得像我,其實最像我的是我的小侄女,那幾乎跟我小時候一個模板刻出來。我每次看到她的照片就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最後看到很多蒙古小孩都會想起小侄女。我從小嚮往風一樣的自由生活,總覺得自己內心有個蒙古女子。覺得人生就該對酒當歌,策馬奔騰才叫快意。大概這是為什麼我一直喜歡蒙古人的原因吧。




這一日我們風塵僕僕,幾百里厚土路之後。難得找了個酒店能洗澡。伊娃問我她能不能自己洗衣服,我同意了。她於是很高興的把自己的衣服都洗乾淨了。小朋友都喜歡嘗試自己的新本領,伊娃這一路可謂學了不少本領,一有機會就要拿出來試一試。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她們還做不好的事情,替她們收拾殘局,就是當媽的最需要學習的一件事。




過兩天就是伊娃的生日,我和托馬斯頭疼給她送什麼生日禮物。托馬斯很想找個獵鷹,讓她舉著玩。托馬斯雖然帶孩子心思細膩,但是還是不經意的把伊娃往男孩子的方向養,比如伊娃的課外活動都是他安排,所以伊娃就一直在學空手道,游泳,滑雪等等。其實伊娃內心是住著一個公主的,每個女孩都有個公主夢,我後來想應該給她買一身蒙古姑娘的衣服,她一定會很高興。我們在阿爾泰市找了很久沒有找到,後來在一個童裝店遇到一個會英語的媽媽,帶著我們去了黑市(集裝箱市場,蒙古人趕集的地兒),七拐八拐找到了一個裁縫店。我一眼就看上了牆上掛著的這件紫色衣服,伊娃穿著還有些大,但是後來看了很多店還是覺得這件裁縫自己做的衣裳最好。也是伊娃最喜歡的顏色。伊娃挺高興的,她期盼的六歲生日在蒙古度過,穿上了漂亮的蒙古姑娘的衣裳。




我們在阿爾泰又買了很多食物和水,準備開始北上去中線上的古蒙古文化中心烏里雅蘇台。與幾乎所有的蒙古越野賽車隊分道揚鑣。在阿爾泰市的修車店以後,我們再沒有見過越野賽的車了。烏里雅蘇台是蒙古最難到達的古城之一,滿清時期這裡都曾經是清朝的疆域,這個地區氣候惡寒,是滿清王朝的欽犯流放地。至今都沒有正兒八經的路,一般去烏里雅蘇台都需要飛或者開越野四驅車才行。我們從阿爾泰四處打聽去烏里雅蘇台的路況,但是幾乎能得到的信息太少,有些人說能去,但是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去過。








其實要是不是一直擔心車況,我會很享受這樣的天地洪荒只剩你我的靜謐






這是上午最後一個有人煙的地方,然後一整天就沒怎麼遇到人和動物。




信息時代,托馬斯也不再像我們以前騎摩托車的時候只用傳統紙質地圖。主要用谷歌地圖和另外一個叫做openstreet的地圖資源軟體。只是在蒙古這些導航地圖並沒有什麼用。因為路都是車開出來的,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托哥無聊看了看手機笑著跟我調侃:谷歌地圖說我們的路在左邊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另外一個地圖說我們的路在右邊一公里的地方。路到底在哪?




這路只是同一個方向的很多路里其中的一條。要不是相信託馬斯的方向感,我想我在這裡會糾結死去,到底是要走哪一條路呢?








荒原之中也有樂趣,有時候會突然聞到一片草的特殊味道,會讓我想起薰衣草的味道,這些地方因為沒有牛羊,沒有人煙,草都長得特別高,有時候感覺就是從一個草的隧道里穿過。




現在想起來還是有後怕的,因為萬一車子真在這樣的地方壞了可真不知能怎麼辦了,路很多,車流量太少,別人還不一定走你走的這條路。當時唯一的底氣就是車上備足了幾天的乾糧和水。最可怕的就是夜晚的寒涼,我們就算睡在車裡,我們的睡袋都是不能抵禦那零度以下的冰冷的。








路上有很多動物的白骨。




蒙古的特殊針葉森林,這是我進入蒙古以後看到的第一片森林,樹都長在山的向陰面的凹槽內,積雪水分足的地方。從這片山開始我們就結束了草原荒漠的蒙古風景,進入森林河流湖泊的蒙古中部。




有些路段特別艱難,為了上坡找路都要繞半天。常常沖坡衝到一半我要從車裡快速跳出來推車助力,現在想起來我跳車的本領也是可以拍動作片了。到了山頂動力太熱,要打開引擎蓋讓車休息一會兒。我在這裡開了個西瓜用勺子挖著吃。在這山頂托馬斯很高興看到了我們這一整天以來第一輛相對方向的車。在這之前他一直懷疑是不是從烏里雅蘇台過來的路上的河流因為雨水太大而過不來車,所以才一直沒有遇到交車。看到有一輛貨車過來,他就放心多了,證明路至少還是通的,只是車少我們沒有遇到而已。






翻過山崗,終於看到有人煙,有蒙古包和牛羊。徹底放心了,就算拋錨,也有了去處。




我們需要過的河不知深淺,但這路上幾乎還是絕少有車,不想陷在河裡沒人拉。最後決定由我赤腳過河探探深淺,順便把河中間的大石頭搬走。




這樣托馬斯再開過來也放心一些




過了河就開始走這種沿著河床的路,荒原上的路雖然也是車開出來的,但是荒原以草原為主,路雖然多坑,但是至少沒有尖尖的石頭。這種河床路最頭疼,常常有大石頭在路上,我們的底盤太低,只能蝸牛速度爬行,但是天色漸晚,我們心裡也越來越著急。




傍晚會看到很多牧羊人騎著馬揚著鞭趕著羊群回家,那風中的瀟洒姿勢讓人嚮往。我到底心裡還是嚮往這種洒脫的浪漫,卻又再清楚不過,這樣的風姿只是這種生活最燦爛的一面,游牧人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艱苦的生活條件,並不是我們心中以為的那樣浪漫美妙。就好像我們的旅行,是多少人羨慕的快意人生,但是他們並不能真正體會我們也之為付出和承受的辛苦。




我在蒙古無聊時就教伊娃唱了那首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伊娃很喜歡,總是看著這樣的風景一路高歌,可憐了我和托馬斯的耳朵,她不善歌賦,唱歌總是跑調,嗓子還大,我和托馬斯還必須得聽著忍著。總不能告訴她你別唱啦。我真後悔,我沒事教她唱的勞什子歌呀!






蒙古的橋多是木橋






天色將晚,而我們還有四十公路路程才能到烏里雅蘇台。內心那個焦躁啊,這路況看不清路分分鐘有爆胎的危險。可就是這樣也只能慢慢的開。




眼看著還有20公里快到烏里雅蘇台了,我們在盤山路快到山頂的上坡轉彎時聽到咔嚓一聲,馬上感覺車胎被什麼卡住了。果然是最不想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汽車右邊前減震懸掛彈簧段成兩節,並且戳在車胎上,幸好車胎還沒有被戳破。此時天將全黑,眼見著山間的雲飄過來,風雪將至。托馬斯氣急敗壞,因為第二天就是伊娃的生日,本想陪她過一個難忘的生日,這下全盤打亂,我們今夜已然不知何去何存。我趕緊配合他把尾箱打開,千斤頂,修車工具,手電筒等等全部掏出來。托馬斯敲敲打打搗鼓了半天,氣溫越來越低,天看著就要下雪,我開始想今夜要如何度過。我們讓伊娃把暖衣穿上坐在車裡,讓她留心山下是不是有車上來。托馬斯還在修車,同時我開始打包如果有人捎我們進城我需要帶走的行李。




15年沒動過的螺絲還是老問題,生鏽擰不動,且就算擰下來我們也沒有能把減震彈簧壓縮掛進去的工具。我跟托馬斯說這車靠自己絕對沒法修了,必須想辦法將車留在山上攔車進城,夜裡這麼冷在車上會凍死的。這時伊娃喊有車上山了,我們等車上來一看是個摩托車,沒辦法繼續搗鼓車。




隔了半個小時黑漆漆的山路上終於又來了一輛車,我趕緊舉起手電筒使勁揮手攔車。來的是一輛豐田陸地巡洋艦。我各種手勢加俄語單詞表示了情況,問他們能不能帶我們一程。他們商量了一下幫我們把車胎固定。然後帶著我們摸黑進城了。然後發現即使是這麼好的車,這二十來公里路也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當夜我們就在他家附近找了一個旅館住下。




幸好這天遇到這個叫Khurelbaatar的蒙古人,第二天早上起床抬頭看窗外,遠山一片茫茫白雪。想像一下這一夜若是在山上度過,那真是有苦頭吃的,唯一還好的就是我們車上帶的汽油多,可能一夜不熄火打暖氣也能度過。但車的位置壞得太不好,剛好在上山的大轉彎前,前方有車過來就看不到我們。真是每當絕望之時總有貴人拔刀相助。剛好遇到他們夜裡從那裡路過。






第二天早上再趕到山上修車時,車都被雪蓋住。






修車的師傅也沒有壓縮減震的工具,螺絲也擰不下來。




因為我們車壞的這個位置太巧,對面過來一個大挂車拐彎就拐不過去了,他卡在那裡以後,後面所有的車都堵住了。這樣一來,各大司機都跑過來幫我們修車。蒙古人自嘲蒙古路況時,喜歡說蒙古每個司機都是修車師傅。此話不錯,大部分司機都必須會一些修車技術,不然路途遙遠,車流量稀少,路況奇葩,總有需要救人和自救的時候。一群貨車司機,人多力量大,那減震彈簧他們竟然是用人工臂力把那一指粗的鋼鐵壓進車裡的。




最後就是花錢請來的修車師傅沒幫上什麼忙,一群貨車司機可真是修車好手,尤其是托馬斯身旁這個身穿阿迪達斯的男人,最關鍵的時候就是他一手一鎚子把彈簧一頓敲進去的,托馬斯也是服了!




蒙古中線越野還有很多精彩故事,下一篇我來告訴你我與拔刀相助貴人之間的緣分奇遇。




下期繼續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聚焦】中餐沒西餐上檔次?中國人:總有一天讓你服服氣氣!
【聚焦】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這些奢侈品牌的塑料包和你家垃圾袋長得一樣,幾千塊還被瘋搶!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