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4架轟炸機殲滅40餘艘中國軍艦?美專家腦子進水了

4架轟炸機殲滅40餘艘中國軍艦?美專家腦子進水了

海外網4月25日電日前解放軍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軍演,展示了「遼寧號」與40餘艘大陸軍艦在海上編隊航行的畫面,引發外界關注,然而,有一位美國專家卻對此大潑冷水,叫囂「美軍只要出動4架B-1B戰略轟炸機,就能將其殲滅。」對此,軍事專家表示,某種裝備並不能決定戰爭勝負,這位美國專家的話聳人聽聞的成分更多。

解放軍在南海軍演。(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關於解放軍軍演 美專家發表聳人聽聞言論

據台媒援引《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道,美國軍事專家克里斯湯森(Hans Kristensen)稱解放軍艦隊「令人印象深刻」,但話鋒一轉叫囂,「將成為4架B-1B戰略轟炸機的靶子,利用轟炸機所攜帶的96枚遠程反艦飛彈(LRASM),就能把整支中國航母編隊完全摧毀。」

對此,據科技日報援引軍事評論員陳光文的觀點表示此言論聳人聽聞,並稱「按照那位美國軍事專家的說法,美軍出動4架B-1B攜帶96枚AGM-158C導彈,就能對中國包括遼寧艦在內的中國海軍編隊構成嚴重威脅,因為美軍認為中國海軍無法有效發現和應對這種導彈的打擊。」

外界普遍認為,以中國海軍目前的航母護衛主力052C/D導彈驅逐艦上的海紅旗-9B防空導彈為例,其射程雖說達到了200公里,但B-1B可以在這個距離之外發射來保證自己的安全。與此同時,由於AGM-158C的隱身性能和低空巡航能力,遼寧艦航母編隊的相控陣雷達無法有效發現它,不能做到有效攔截。

「不過,據稱中國在遼寧艦上配備了直-18Y預警直升機,該機預警雷達性能不詳,如果有能力在一定距離內發現隱身目標,那麼,就有可能對AGM-158C進行攔截。」陳光文表示,「當然,隨著我國海軍裝備的發展,未來無疑能更加有效地應對AGM-158C。例如,裝備更加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的055型萬噸驅逐艦以及空警-600艦載預警機不久的將來將加入我國航母戰鬥群,兩者均具有遠程發現隱身目標的能力。有了這個『雙保險』,不論是對付B-1B還是AGM-158C都將不再是難題。」

不斷增強實戰化訓練 遼寧艦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參加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舉行的海上閱兵後,遼寧艦編隊迅即從閱兵場奔赴訓練場。4月23日海軍節當天,海軍發布消息稱,這次遠航訓練以來,遼寧艦航母編隊連續跨越多個海區,分別在西太平洋、南海、東海等海域開展了實戰化訓練。消息特別提到了4月22日與海軍岸基航空兵進行的實戰條件下的對空作戰訓練。

在此前的報道中,現場指導訓練的海軍副司令員丁毅介紹,此次海上訓練中,航母編隊按實戰狀態展開,突出艦載戰鬥機空中對抗訓練、編隊戰術專攻精練,加強作戰平台對抗、火力對抗和信息對抗,不斷強化實戰化訓練。參與此次演練的不是只有遼寧艦,而是整個航母編隊。

「與以往遼寧艦的訓練活動相比,此次遼寧艦在結束受閱活動後即開赴相關海域展開實戰化訓練,其中的變化非常巨大。」遠望智庫研究員王強表示,「可以看到,這次訓練科目不再是簡單的艦載機起降訓練,既有以艦載航空兵為主的遠海制空作戰訓練,也有包括水面艦艇在內的各兵種制海作戰和反潛作戰訓練,這些訓練內容的變化反映出遼寧艦已經從科研實驗狀態完全轉變到了戰備訓練狀態,遼寧艦已經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

大陸軍演前曝光新導彈戰機 警告美國別介入

台海軍演前,解放軍空軍又公布新型戰機殲-10C即日起開始擔負戰鬥任務,台媒感嘆,這象徵解放軍空戰能力進一步提升,台軍事專家號稱由於殲-10C服役,「台空軍現有優勢將大幅降低」;而大陸刻意讓新型導彈亮相,一方面也是警告美國若介入台海,將付出更高代價。

據人民日報消息,解放軍空軍新型戰機殲—10C於16日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殲—10C是中國大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近距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公開亮相,受到海內外輿論廣泛關注。

此外,央視新聞日前公開報道大陸火箭軍在某導彈旅舉行新型號導彈武器授裝儀式,並稱是大陸完全自行研製的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據悉,火箭軍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正式加入戰鬥編製,它核常兼備,可實施快速核反擊,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指出,大陸此舉顯然是刻意讓世界尤其是美國知道,大陸的打擊、核嚇阻能力有所提升。特別向美傳達解放軍戰略性彈種增加、技術提升;而此導彈射程達3到4千公里,射距可打擊關島美軍基地,藉此向美警告若要對台海用兵將付出更高代價。(海外網 龐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台灣「八仙塵爆案」再開庭 435名受害者求償99億新台幣
專家解讀:朝鮮停止核試驗,原因是這兩點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