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說錯一字,這位和尚五百世轉世為野狐身
百丈懷海禪師每天上法堂,總有一個老人夾雜在眾門人中聽法。有一天,百丈懷海禪師說法結束後,眾門人都退出了法堂,只有老人未走。
百丈懷海禪師問:「你是何人?」老人回答說:「我不是人,而是在過去迦葉佛時,曾住在此山,因有一學人問:『出家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然後500世來我一直是野狐身,今天請大師為我開示,讓我脫離野狐身。」
百丈懷海禪師
聽到這裡,百丈懷海禪師有些驚訝,但馬上恢復了平靜,對老人說:「你問吧。」
老人問:「出家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受因果規律支配)嗎?」
百丈懷海禪師回答說:「不昧因果。」
老人聽後大悟,急忙施禮說:「我已脫離野狐身,住在山後。請求依亡僧還身。」百丈懷海禪師立即召集眾僧,飯後送亡憎。眾門人紛紛議論,大家都是好好的,又沒有死人,為什麼飯後要送亡僧?到底誰死了,眾皆茫然。飯後,百丈懷海禪師帶領眾門人來到山後岩下,以拄杖挑出一隻死野狐,並依佛門法規火葬……
野狐
這則公案是借托一老人500世前,由於錯答因果問題,遭致墮野狐身,後經百丈懷海啟發,明白了不迷於因果的道理,方得還人身的故事。
宋代宏智正覺禪師對這則公案頌道: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不落不昧商量也,依前撞入葛藤窠。
呵!呵!呵!會也么?若是爾洒洒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
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共間唱哩啰。
後來,元代萬松行秀禪師對此頌注釋道:立修證分因果,一尺水一丈波,墮在五百生野狐精魅,積翠庵下二僧縱有超群的辯才,檢討起來,未免撞入言語文字的窠臼。宏智正覺禪師此句有兩字(指「葛藤」,即言語文字)不妥,不如說「依前撞入野狐窠」。「呵!呵!呵!」這是點明百丈懷海禪師的悟處;坦露自己的胸襟說:「會也么」(懂了么)但問宏智正覺禪師領會了么?「若是爾洒洒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幸好有一陰地,何勞不為人?「哆哆和和」,即是嬰兒說話不真的樣子。石室善道禪師說:「涅槃十六行中,嬰兒行為最。哆哆和和時,喻學道人離分別取捨心。與下神歌社舞,皆一意也。」請問,是什麼曲調?萬籟有心聞不得,孤岩無耳卻知音。
禪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對這則公案評道:「不落因果,為什麼墮入野狐身?不昧因果,為什麼脫離野狐身?如果從中參究明白,便知道百丈懷海禪師贏得風流餘韻五百世。
同時,禪師頌道:
不落不昧,兩采一賽;不昧不落,千錯萬錯!
百丈清規


※秦始皇功蓋三皇五帝,卻因這件事被後世詬病千年
※佛說,這類人是世上最可憐也最可恥的人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