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二戰史上,讓人聞之色變的三個計劃,最後一個直接影響中國國運

在二戰史上,讓人聞之色變的三個計劃,最後一個直接影響中國國運

二戰史是一部複雜的歷史,光是參戰國就一大堆,總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這場滅絕人性的戰爭。

在二戰前、中、後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存在著三個讓人細想都感到害怕的邪惡計劃。

站在德國和日本的角度,莫過於險些被採納的「摩根索計劃」。

所謂摩根索計劃,說的是當時美國財政部部長摩根索,在1944年9月舉行的第二次魁北克會議上,提出的一個處置戰後德國的計劃。主旨大意是要肢解德國,徹底去除德國的工業化,讓德國經濟倒退一百年,變成一個「無公害的農業國家」。

並且還要通過強制絕育等方法,將德國人口控制在2000萬以內。這種殘酷的思維曾準備用在日本身上。

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德日戰敗,英法的衰落,蘇聯成為美國頭號爭霸對手,美國人覺得德國和日本還有利用價值。

美國想扶持德日再次強大起來,以牽制蘇聯,所以「摩根索計劃」最終沒有實施。這才有了今天依舊強大的德國和日本,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

轉到美國、英國、蘇聯的立場上,讓人感到害怕的就是那個差點被實行的「馬歇爾建議」。

1940年,德國橫掃東歐、北歐、西歐,英國岌岌可危。美國羅斯福總統想大力援助英國抗擊德國,卻遭到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堅決反對。

馬歇爾一口咬定當今的英國已經泥菩薩過江,很難抗住德國的攻擊,美國自身的軍力準備還不充分,所以建議與其浪費寶貴的軍力,去援助一個註定失敗的盟友,不如坐下來,一邊坐山觀虎鬥,一邊強化北美防務,以應對德國的攻擊。

1941年6月,希特勒閃擊蘇聯,羅斯福又準備援蘇,馬歇爾再次以相同理由反對。

在這兩個歷史關口,如果馬歇爾的建議有一次佔據上風的話,二戰的歷史將被大幅改寫。因為德國可以避免東西兩線作戰,一方面要與英法美作戰,一方面要與蘇聯作戰,對希特勒來說,實在太難了。

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美國人終於坐不住了,法西斯軍隊都打到家門口了,馬歇爾傻眼了。羅斯福搏倒馬歇爾,開始大力援助英法和蘇聯。美國的參戰對德國來說,是致命的消息。

但是話說回來,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算沒有馬歇爾,美國人參戰的意願也不會太大,他們還是喜歡保持一貫的中立。

對美國人而言,日本的軍事威脅遠比德國的軍隊小的多。美國人寧可迎戰日本,也不願意與處在強勁勢頭的德國軍隊發生任何摩擦。美國人的確太狡猾了,一方面在戰爭中發了戰爭橫財,一方面保住了自己的軍事實力,以便等待時機,收拾殘局。

最後,我們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二戰中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又是什麼呢?我想,應該莫過於德國、義大利、日本想要與蘇聯結成聯盟。

1936年10月,德國、義大利秘密簽訂《德意議定書》,形成「柏林-羅馬軸心」。11月,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11月,墨索尼里又跟著入伙,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

緊接著,蘇聯、德國在1939年戲劇性結盟,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波蘭東西兩面受敵,波蘭招架不住德軍閃電戰,直接滅亡。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簽訂。這次條約的簽訂與其看作是德意日三國在反共產主義道路上的合作,不如看作是德意日想與蘇聯結盟。

條約正文第五條明文規定:德意志、義大利、日本三國共同聲明上述條款毫不影響三個締約國與蘇俄之間現存的政治地位。這顯然是暗示蘇聯,並提供結盟機會。德國還竭盡全力促成日本與蘇聯的結盟。

日本的真正意圖,在於迷惑蘇聯,孤立中國,而德國、義大利的意圖在於拉攏蘇聯,緩解他們在歐洲西部戰場的壓力,避免東西兩線作戰。

試想,如果這個聯盟實行,蘇聯不給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不出兵東北,不加速關東軍投降,中國的國運怎能不受到影響?

以上的三個計劃,我想如果有一個落地實施的話,都將改變世界的整個格局。想想是不是讓人感覺後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這種火炮在二戰中發揮巨大作用,被稱為「紅色重鎚」,你猜出來了嗎?
二戰被稱為勒熱夫絞肉機,戰損比接近9:1,戰神朱可夫唯一敗績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