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文|少林老釋

宗教的社會功能,是關懷大眾的精神生活,增進民眾生活的幸福感。所以,我們應該關心佛教信仰群體所有人的信仰需求和現狀,並避免以「精英佛教」觀念,來掩蓋和排斥佛教群體中不同時代、不同區域、不同階層、不同個體趣味等非常多樣化的信仰需求。正如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日常需求一樣,除了追求少量的精品、時髦品外,更需要大量日常的生活用品。

佛教中所蘊含的宗教信仰內容,也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對應大眾的各種根器。

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佛教信徒都以成佛為終極目標,大部分信徒只想表表心愿、懺悔、消災、度亡。佛教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無常無我」的教義,會讓很多信徒難以接受。相當一部分信徒主要依賴於佛教信仰空間中熟悉的文化氛圍,並以此獲得心理上的安定感。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佛教能為信眾提供什麼,清楚在不同階段提供什麼是合適的,提供什麼是不合適的。我們應該根據當代佛教信眾的現實心理需求,來引導信眾,慢慢走向徹底的覺悟。

佛教的終極目標其實很簡單,佛陀希望每個人都能夠體認到人生的真相:世上一切現象皆無常態,皆為變相,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的道理,這是佛法的根本大綱。

佛陀也希望每個人通過體認到人生真相來改善因為錯誤認識而形成的人生困境。所以,我們弘揚佛教,目的也是為了激發每一個信眾的「身口意」和「信願行」,通過體證人生真相來切實改善每個人實際的人生困境。

中國禪宗教法的傳統是倡導佛教信仰的人間化、生活化。六祖慧能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以及百丈禪師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傳統,都一直強調在人間生活中修證佛法。

「砍柴擔水,皆是佛法」,關鍵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否體證到真正的人生真諦,並在用正信的佛法來改善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方面,積累了多少真功夫。

——釋永信師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永信師父 的精彩文章:

TAG:釋永信師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