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人皆言唐朝亡於藩鎮,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世人皆言唐朝亡於藩鎮,在我看來並不盡然

唐朝,後世的人看到的往往只是「光鮮亮麗」的一面,然而唐朝自玄宗安史之亂後的境況與歷朝歷代末世的凄涼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唐朝的掣肘主要受制於藩鎮的驕橫與宦官的專權。

唐朝的諸藩鎮中尤以西、北兩面兵力雄厚。唐初邊將是不許長期任職與不許統馭多方,而且蕃將無法做到軍隊的最高長官。唐玄宗久在帝位,漸漸荒淫。寵劍南人楊釗,因楊貴妃的緣故,冒充楊貴妃哥哥,得到皇帝的信任,賜名國忠。當時安祿山兼范陽、平盧兩鎮節度使,范陽兵精,天下莫及。他早有反叛之心,一時還猶豫未發。楊國忠做宰相時因與安祿山不和,一味對玄宗說安祿山要反,玄宗不信。楊國忠就想激變安祿山,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處處和安祿山作對。公元755年,安祿山反於范陽。

安祿山起兵造反之時,內地是毫無兵備的。不到一個月,河南、河北皆淪陷。安祿山稱帝於洛陽。公元756年六月,潼關失守,唐玄宗奔走四川,走到馬嵬驛時軍隊嘩變,逼著唐玄宗把楊國忠、楊貴妃殺掉,才肯繼續前進。唐玄宗留下太子李亨討伐逆賊,李亨走到寧夏靈武市稱帝,即唐肅宗。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掉。安慶緒資歷不夠不足以駕馭諸將,將卒均不聽命。同年九月,廣平王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依靠回紇的兵,收復長安、洛陽,江淮地區得以保全。

公元758年,唐軍出兵六十萬圍城安慶緒於鄴,久攻不克。史思明發兵來救,官軍敗走。史思明入鄴城,殺安慶緒後發兵攻陷洛陽。公元761年,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公元762年,肅宗崩,代宗立。任命雍王李適做天下兵馬大元帥,夥同回紇的兵力,收復洛陽。史朝義逃走幽州,幽州已降唐,追兵已至,史朝義走投無路,自縊而死。「安史之亂」到此才算平定。然而安史的亡,只是安史的自亡,安史的一班降將是無法肅清的。

肅代兩世專取姑息政策。唐德宗李適立,一味信任宦官。繼位的唐順宗李誦,只做了一年皇帝便傳位於唐憲宗李純。唐憲宗李純即位後,國勢暫時振作,肅代以後的藩鎮,於唐憲宗這一代居然削平了。然而公元820年,唐憲宗就死了。唐穆宗李恆立,聲色犬馬,不問政事。宰相蕭俛、段文昌,以為天下太平,不再刻意管控河北三鎮,於是再失河北,「迄於唐亡,不能復取」。河北三鎮的平定,還未滿三年。

唐朝亡於藩鎮,人盡皆知。然而藩鎮之禍,遠不及宦官之禍深。藩鎮之中,始終抗命的只有河北三鎮。其餘諸鎮是沒有這種情況的。自唐中葉之後,始終不能振興的則是由於宦官始終把持朝局的緣故。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局,由於他們手中握有兵權。唐朝宦官之禍,起於玄宗,成於德宗。

唐玄宗時期信任高力士,常與其談論國事,深得皇帝寵信。唐肅宗即位後,寵任李輔國。肅宗的皇后張氏要想除掉李輔國,李輔國竟勒兵弒後。唐代宗即位後暗中遣人刺殺李輔國。然代宗又寵任程元振、魚朝恩,一味蔽聰塞明。

唐德宗時期鑒於涇原兵變,禁軍倉促不能召集,不願意將兵權專歸於武將,遂將神策、天威等禁軍交由宦官管理。又置樞密使,令宦官負責宣傳命令。宦官的勢力,從此便根深蒂固了。

唐順宗即位,想要減削宦官的權柄,收禁軍的兵權。然而在宦官的阻撓下,兵權無法順利收回。宦官假借順宗有病,逼他傳位於太子李純,即唐憲宗。憲宗晚年,吃了方士的金丹,躁怒無常,為宦官陳弘志所弒,立穆宗。穆宗性格偏激,左右的人動輒獲罪受罰,同樣被宦官劉克明所弒,立憲宗的兒子絳王李悟。樞密使王守澄,殺掉劉克明和絳王,改立文宗李昂。文宗初登皇位,想將宦官除掉。此事泄露後,中尉仇士良、魚弘志,挾持文宗入宮,以神策軍作亂,此後大權盡入宦官之手。

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立武宗李炎。武宗即位後,漸次剝奪仇士良等宦官的權柄。武宗死後,中尉馬元贄等立宣帝李忱為帝。宣宗留心政治,唐朝人稱為「小太宗」。然而依然未能奪掉宦官的權柄。左軍中尉王宗實,靠著兵權迎立懿宗李漼。懿宗死後,中尉劉行深、韓文約共立唐僖宗李儇。僖宗死後,觀軍容使楊復慕,又仗著兵權,迎立唐昭宗李曄。昭宗即位之後,一心要除宦官。朝廷藉助藩鎮的力量去剷除宦官勢力,然而最後形成了宦官滅唐朝亦亡的局面。

中央的兵權和機務都掌握在宦官手裡,六七代的皇帝,都由宦官擁立,這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然而其初,不過源於君主的一念之差,專制政體的危險,莫過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天下長安》看點十足,兄弟相殘君臣情義夫妻和鳴你期待哪一段?
他曾長相帥氣是唐劇專業戶,如今不溫不火無人識!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