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河中捕魚引圍觀,魚獲多為「放生魚」
最新
04-25
4月21日,京杭大運河的南運河段,一位農村老漢正在河中捕魚,引發路人駐足圍觀。按理說,捕魚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這位農村老漢捕到的魚卻比較特殊,據熟悉內情的圍觀群眾介紹,這些魚都來自附近的魚攤兒,多數為放生魚。
通過近距離觀察,這位農村老漢捕魚工具為掛網,多條掛網從運河東岸牽引到西岸,老漢乘坐橡皮筏不斷從網上擇魚。
這位老漢捕魚的舉動,吸引了很多過路人,人們都停下來駐足,不多時,運河西岸就站滿了人。按理說,捕魚不算什麼新鮮事,為什麼人們對這位農村老漢捕魚如此好奇呢?後來經過筆者了解得知,人們好奇的原因之一就是魚獲多。據一位在此站了許久的圍觀者介紹,從東岸到西岸,這位捕魚老漢從網上往下擇魚從沒有停歇過,魚獲很多。
除了魚獲多外,這位老漢捕獲的魚也比較特別。通過魚獲看得出,魚獲多數為鯽魚,而且這些鯽魚通體多呈現青黑色、個頭比較大。據熟悉內情的圍觀者介紹,這些鯽魚並不屬於這條河,而是來自附近的早市,屬於養殖的鯽魚。
養殖的鯽魚如何來到運河呢?據圍觀群眾介紹,每逢農曆初一或十五,都有人在附近的魚市購買大量的各種魚類放生到運河中,其中就包括這種養殖的鯽魚。然而,由於一些養殖的鯽魚不能適應這種自然水域的生長環境,因而死亡。
圍觀群眾介紹的情況確實不假,筆者沿著運河岸邊轉了一圈,不用刻意去尋找,都能發現不少已經死掉的「工程鯽」,因此老漢魚獲滿滿也在情理之中。據老漢介紹,每天能在河裡捕獲不少這樣的「工程鯽」。至於多少,他不願意透露,只是稱「這些魚再賣掉」。而對於放生,圍觀群眾也想提醒放生者,放生無可厚非,但要選擇適合自然水域的魚種。【文/圖|鄉土河北】


TAG:鄉土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