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可以後天養成?他用一個實驗培養出了三個天才
最近,網上又被一撥「神童簡歷」的討論刷了屏。
剛幼兒園畢業的孩子,提交的升學簡歷,三個半月就會說話,會編程,懂核反應堆。
雖然不能肯定,這些儼然「神童」級別的技能,究竟幾分可信,幾分又是背後的父母在編故事,但卻真的讓不少網友開始感慨,大多數父母是不是都希望自己孩子是神童?
而如果不是,能不能創造一個出來?
其實神童養成這事,在上個世紀,就不止一人討論過。而且,不同於這些只是通過「美化簡歷」來圓神童夢的家長們,他們是真的實踐過,甚至展示出了成果,故事要從匈牙利的一位心理學家說起......
這位心理學家,叫做拉斯洛·波爾加。
拉斯洛在學生時期就對心理學很感興趣。有一次,拉斯洛看了許多天才的人生故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共同點,這些人似乎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某個領域深入鑽研。
為了搞明白個中原理,拉斯洛讀了許多相關心理學家的著作,包括一個世紀前的行為心理學家,約翰·布羅德斯·華生的理論。
這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出格實驗,小艾伯特實驗。因為實驗品是一個不滿一歲的嬰兒,這項實驗其實備受爭議。
通過這項實驗,心理學家華生試圖證明,根據條件反射原理,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讓嬰兒恐懼任何不會害怕的東西。
而華生對兒童教育的觀點也瘋狂地一脈相承。他認為,孩子的天賦、傾向、能力、基因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通過後天人為努力強行塑造出來。
華生曾經大言不慚,「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我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孩子培養成優秀學者或者超級罪犯。」
聽起來很誇張是不是?華生也只是口頭言論,沒有具體實踐過。但是,匈牙利人拉斯洛卻對此有些好奇,神童養成,這真的是「天方夜譚」?還是確有道理?
畢竟,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許多有名的天才的研究,拉斯洛的觀點也傾向於,任何新生的健康嬰兒,都有潛力成為天才。換言之,神童不一定都是天生,通過後天教育和訓練也可以做到。
拉斯洛是個風風火火的固執性子。有了迫切想要驗證的觀點,他打算做一個大膽的實驗。
就是這個實驗,花費拉斯洛了幾十年,實驗對象是他的孩子和他自己,但是最後,實驗卻成功了.....
在打定主意做實驗之後,拉斯洛給一位叫做克拉拉的外語女教師寫了一封信。
這是一封求愛信。但這封信里,沒有任何對克拉拉美貌的誇讚或是對忠貞愛情的誓言。反而,拉斯洛詳細講述了自己對這項「孩子實驗」的計劃和暢想。
拉斯洛表示,他能把健康的孩子變成神童。顯然,比起婚姻,拉斯洛先準備好的,是做一名父親。可意料之外的是,聽完一切的克拉拉,竟然答應了拉斯洛的求婚和實驗計劃。
兩人很快結婚了。他們預備生6個孩子,來印證天才神童是可以後天塑造的。
實驗進行的很順利,兩人的第一個孩子蘇珊出生了,是個女孩。拉斯洛開始了漫長的觀察和探索時期,他試圖找出,在父母不干預的情況下,幼兒期的蘇珊喜歡什麼?
實驗在蘇珊3歲的時候,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拉斯洛的妻子,克拉拉看到,有一天活潑好動的女兒蘇珊,在家裡翻出了一套國際象棋。而且夫妻倆欣喜的發現,蘇珊完全沉浸這些造型奇特的棋子和棋盤上。當晚蘇珊還嚷嚷著,讓拉斯洛承諾教她玩國際象棋。
這似乎是個好主意,拉斯洛想。
拉斯洛自己就很喜愛國際象棋,家中有許多相關書籍。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國際象棋一般被認為是男人的遊戲,女選手從來不受重視。一個像競技體育項目一樣的活動,有客觀可以度量的結果,同時可以驗證神童的塑造,和先天性別無關。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選擇了么?
拉斯洛開始教大女兒國際象棋。
這個決定後來被驗證沒有錯,蘇珊在象棋上體現了不同於年齡的專註。六個月後,蘇珊已經跟著父親,在布達佩斯煙霧瀰漫的象棋俱樂部里坐著,看父親比賽,甚至自己上手嘗試一局。
在童年的蘇珊沉浸於國際象棋時,拉斯洛的第二個女兒,索菲亞出生了。又兩年後,夫婦倆迎來了第三個女兒,朱迪特。
而拉斯洛的實驗,自然沒有止步在蘇珊一人身上。索菲亞和朱迪特,同樣是他的實驗對象。
姐姐愛上象棋,是源於一次偶然的發現,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的好奇心,那麼兩位妹妹呢?
拉斯洛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並不強迫女兒去做任何事,這也是他的「創造天才實踐」中,和華生的強行塑造完全不同的一點。
不過,大女兒蘇珊練習象棋的時候,拉斯洛會故意讓她關著房門。時間長了,索菲亞和朱迪特開始好奇,她們經常偷偷在門外聽,姐姐總在房間裡面幹什麼?
而這時,拉斯洛總是故作神秘,「蘇珊在玩一種神奇的遊戲——下棋」。兩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聞言,就嚷著也要進去玩。而拉斯洛對她們的要求是,要學會了,才能進到房間和姐姐一起下棋。
拉斯洛的這招,可以說是「同伴效應」的最佳詮釋。通常一個家庭中,年齡較小的孩子,總是對哥哥姐姐的行為充滿興趣。姐姐的「榜樣作用」,讓索菲亞和朱迪特也開始接觸國際象棋。
三姐妹至此,都追尋著自己的興趣和發現,走進了國際象棋的世界。
而為了完成實驗,拉斯洛向匈牙利教育當局,爭取了在家教育孩子的權利。
沒錯,三姐妹基本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他和妻子克拉拉,教三位女兒德語,英語和高級數學。一家人經常會有家庭活動,游泳,乒乓球。不過,三姐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64方格的棋盤上。
過程中,拉斯洛沒有強制她們一定要學習象棋,但是既然上手了,就不能懈怠和放棄。一方面嚴格的規範她們,另一方面,尊重、信任並不斷讚賞三姐妹所取得的優異成績。
一場持續了20多年的實驗,從大女兒蘇珊出生起,年復一年。那麼實驗的結果呢?
蘇珊·拉斯洛成了匈牙利國際象棋歷史上有名的神童,4歲開始下棋,10歲參加國內成人組比賽。1996年,蘇珊·波爾加打入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國軍賽,成為國際象棋歷史上第八位女子世界冠軍。
不僅蘇珊展現出了驚人的戰績,索菲亞和朱迪特也不遜色。
二女兒索菲亞,12歲時就成了14歲以下女子組世界冠軍,14歲時,在羅馬一場聯賽中,一戰成名。
小女兒朱迪特,更被公認為20世紀至21世紀初世界最強的女棋手。15歲獲得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的稱號。2005年,她成為男女棋手都能參加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對抗賽中的首位女棋手。
拉斯洛·波爾加的一場教育實驗,塑造了三位國際象棋界的女子神童。波爾加三姐妹的名字,成了國際棋壇的一個罕見的傳奇和現象。
而這場實驗,後人大都稱它為波爾加實驗。
而波爾加三姐妹的神童故事,以及波爾加實驗,總是被時常提起,或許也是因為,絕大部分人依然不能判定,這真的如拉斯洛所說,是一個共性規律,還是一個偶然?
?
天才的塑造,神童的誕生,因素總是多種多樣的。從古至今,有許多來自父母的聲音和嘗試,他們由於各種原因,希望來印證天才,可以完全靠後天養成。
我們無法篤定地說,這是對或是錯。但如果,遇到枉顧其他因素,忽略兒童教育中的興趣發掘和激勵引導,只是強硬的要把孩子塑造成神童的情況,至少還是要站在批評的一邊,堅決地Say No。


※前一秒化妝,下一秒光腿,女明星生孩子咋這麼拼!
※都說母愛偉大,可這些母親生完孩子,卻都後悔了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