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心理學解釋夥伴效應

用心理學解釋夥伴效應

社會心理學有個名詞:社會助長作用。是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時,跟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

通俗解釋就是,自己做事情時候,如果有個人在旁邊參觀觀摩,會讓自己做事效率提高。或者自己做事的時候,有個旁人跟自己一起做,自己的做事效率也會提高。這就是我們日常的結伴效應和觀眾效應。

這個心理效應的結論,是著名實驗心理學家F奧爾波特,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實驗數據證實了一個人單獨做一項工作往往不如一群人一起做同樣的工作的效率高。

講到這個理論知識,我想聽友們,家長們,應該有所啟示了吧。

我們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為何自己寫磨磨蹭蹭,家長邊上看著就寫的順利而高效率。

由此,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日常陪伴孩子家長應該是思考如何利用機會,多讓孩子在夥伴中收穫這個促進心理效應。

例如孩子學習,我們家長可以在孩子身邊看自己喜好的書籍,孩子做題,我們家長在邊上要麼也寫一些自己的心得或者工作記錄,要麼就幫孩子總結一些對孩子複習增加記憶的知識匯總或思維導圖,等等,如此目的是讓孩子學習的過程,身邊有跟他一樣認真伏案書寫的同伴,引發這個社會助長效應,提高孩子學習效率,這是正向利用助長效應。而生活中,我們家長往往是武斷地給孩子貼上否定標籤:什麼你這孩子一個人怎麼就是學不進去,沒有人看著就貪玩磨蹭,等等,如此指責的評價,不僅是家長不懂社會促進心理效應的知識,更會因為上面的否定言語,讓孩子帶著心理暗示擴大自己厭學情緒,孩子體會到的是自己不被理解,自己不被信任,被控制逼迫去學習,進而產生阻礙學習效率,更阻斷學習的專註度!如此惡性循環,孩子學習可想而知。

所以,家長多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多利用日常生活細節給孩子帶來促進的心理效應,才是對孩子最佳的陪伴和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一個故事 我想說給你聽
你要聽什麼流行音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