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亡國後遺民詩人是怎樣的群體,他們採用什麼方法消極待清?

明朝亡國後遺民詩人是怎樣的群體,他們採用什麼方法消極待清?

原標題:明朝亡國後遺民詩人是怎樣的群體,他們採用什麼方法消極待清?


作者:張晶,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遺民是指在朝代鼎革之際,效忠於前朝而不願意與後朝合作,或不認同後朝的人民。明朝滅亡後,滿清入主中原,使得明朝遺民的人數遠遠多於此前。遺民多是自幼受到儒家傳統教育的文人,他們往往會作詩抒發自身的政治態度與情感傾向,因此這些詩人被稱為遺民詩人。


遺民詩人屈大均


雖然明朝政治統治中存在種種問題,但明朝畢竟是漢族統治的政權,滿清統治者則被中原士人視為「蠻夷」。面對明末清初的戰亂和動蕩,不少遺民詩人面對著國讎家恨。清初滿清統治者的高壓統治加劇了遺民們的不滿情緒,他們往往通過詩歌抒發自身內心的情感。


遺民詩人顧夢遊


首先,遺民詩人感嘆現實的殘酷。清朝統治者強制要求老百姓剃髮,以表示效忠於清朝,還通過種種措施鎮壓遺民的反清思想。遺民詩人往往在詩歌中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為了逃避現實,遺民詩人不得不寄情山水,甚至遠離故鄉,奔赴台灣或海外。



遺民詩人、著名學者顧炎武


其次,遺民詩人表達對明朝的懷念。明末清初,戰亂不斷。「今日廣陵思往事, 十年前

亦號承平」,昔日繁華的揚州在戰亂中受到重創,史可法戰死揚州失守後,揚州慘遭屠城,有遺民詩人以詩句表達對戰亂的感嘆和對明朝承平時期的懷念之情。遺民詩人對明朝的懷念也隱含了對清朝的不滿,直到康熙中後期,這種懷念之情才逐漸淡去。


最後,遺民詩人感嘆人生的艱辛。清初不少遺民詩人拒絕入仕做官,他們喜歡歌頌歷史上節操忠貞之人,表明自身的志向。「生死非我虞,但虞辱此身」,這類詩句表現了遺民詩人對於節操與生命的看法。面對生存的艱辛,遺民詩人不僅不向現實妥協,反而看淡生死,而將忠貞看作比生命還要重要的事情。


也有一些具有移民情結的文人迫於現實的壓力而入仕為官,他們或是迫於贍養父母子女的生存壓力,或是因為自己的意志不夠堅定。儘管已經與清朝合作,但他們也會在詩歌作品中表達對於入仕的迫不得已和對故國的懷念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的統治日益穩固,再次形成長期承平的局面,遺民詩人逐漸凋零,對於故國的思念之情也日益消減。


參考文獻:


1.羅惠縉:《民初「文化遺民」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嚴迪昌:《清詩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版。


3.郭英德:《明清文學史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中法戰爭為何清朝能夠取勝,神秘的黑旗軍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時憲歷》的「前世」與「今生」 沿用二百年的「時憲歷」是怎樣制定的呢?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