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步在哲學天地——人是萬物的尺度

漫步在哲學天地——人是萬物的尺度

知了心理 My THERAPIST

知了.心理|諮詢|哲學|美文|隨系篇

背景介紹

哲學分支

倫理學

聚集

相對主義

此前

公元前5世紀初巴門尼德提出,人類可以更多地藉助理智而非感官知覺。

此後

公元前4世紀初柏拉圖在《理型論》中稱,世間萬物都有其「絕對「或理想形態。

1580年法國作家米歇爾·蒙田在其著作《隨筆》中運用相對主義的方式對人類行為進行描述。

1967-1972雅克·德里達採用解構主義方式表明任何一種文本中都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2005本篤十六世教皇在就任後的第一次公開演說中發出警告:「人類正朝著一種獨裁的相對主義發展。」

公元前5世紀時,雅典城逐漸發展成一個重要和繁榮的城邦,在伯利克里(前445-前429年)的領導下進入了學術和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這一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希臘全國各地的居民紛紛遷居雅典,對於那些理解並能夠解釋法律的人來說,希臘更是一個遍地都是機遇的好地方。當地推行民主政策,法律系統健全,任何被起訴的人都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起初法庭上還沒有律師,但很快便出現了一批獲得認可的法律顧問,普羅塔哥拉便是其中的一員。

【萬物皆有相對性】

普羅塔哥拉用法律和修辭學知識幫自己的僱主辯護,主要圍繞現實情況展開,更偏重於幫助委託人打贏一場民事案件而非證明某個觀點。不同於一般律師的是,他能夠在辯護的過程中參透出自己辯詞中隱含的哲學意蘊。對普羅塔哥拉而言,每個論點都有兩面性,每一面都有互相等同的合理之處。他聲稱自己可以「把糟糕的案件轉變成好的」,不僅證明了論證的價值,更體現了其言論的說服力。正是在辯護的過程中,普羅塔哥拉發現人類信念具有主觀性,持有某種觀點或看法的人才是評判事物價值的標準。這種推理風格在當時的法律和政治領域十分常見,然而對哲學來說卻又是前所未見的。這種嶄新的哲學觀將人類置於理論的中心,延續了之前將宗教置於哲學範疇之外的傳統,把哲學關注的重點從對宇宙本質的理解轉移到了對人類行為的審視之上。之前哲學對組成宇宙的物質以及神明是否存在這類問題的探索在普羅塔哥拉看來似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在他眼中這些問題永遠都沒有答案。

「人是萬物的尺度」所傳遞出來的主要意義信念具有主觀性和相對性,故而普羅塔哥拉否定有關真理、公正或美德的絕對定義的存在。他指出,那些在一個人看來正確的東西,而另一個人可能會認為是錯誤的。這種相對主義同樣適用於道德標準,比如何為對,何為錯等。對於普羅塔哥拉而言,永遠美好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某物之所以具有道德或正確的性質,無非是由於某人或某個社會賦予它這一特性而已。

普羅塔哥拉是當時法律和修辭領域諸多教師中最具影響力的一位,是當時知名的智者(Sophists一詞來源於希臘語sophia,意為智慧)。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嘲諷這些智者不過是一些巧令辭璜的傢伙罷了,但正是由於普羅塔哥拉的出現,才使得倫理學向不存在絕對事物以及一切包括道德評判在內的判斷都具有主觀性這一觀點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普羅塔哥拉看來,繪製於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水罐上的兩個哲學家所發掘的「真理」,其真實性都取決於兩人的修辭和雄辯技巧。

人 名 錄

普羅塔哥拉

普羅塔哥拉

普羅塔哥拉生於希臘東北部的阿夫季拉,成年後作為教師廣泛巡遊。他在某一時期前往雅典,成為希臘城邦統治者伯利克里的諫言者,而後者將為公元前444年的殖民地圖裡書寫憲法的任務委任給他。普晚塔哥拉是不可知論的擁護者,據民間傳說他後來因蔑視宗教而被判刑,其全中著作被公開銷毀。

雖然柏拉圖在其對話錄中花了相當長的篇幅探討普羅塔哥拉的觀點,但是由普羅塔哥拉所撰寫的著作至今只剩殘片存世。

據說普羅塔哥拉活到了70歲,然而其確切的去世日期以及地點不詳。

主要作品

公元前5世紀《論眾神》、《真理》、《論存在》、《爭論的藝術》、《論數學》、《論狀態》、《論野心》、《論美德》、《論原始狀態》

圖、文來源 | 英國D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了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知了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