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群·廿八·明德小塾】范進中舉後的富貴生活

【樂群·廿八·明德小塾】范進中舉後的富貴生活

上一回的明德小塾,我們講了范進同學參加明清時代的鄉試,考中舉人的難度,由此,我們得知,原來范進同學非但不是學渣,他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他年過半百,參加二十多次考試,終於才考中舉人,進而發瘋,一方面因為鄉試錄取比例很低,考中很難;另一方面則在於中舉之後所受到的各方面待遇很高,我們的初中課本只講了范進中舉的瘋癲,而沒有介紹范進中舉之後,其生活境遇的改變,本文就結合范進中舉之後的境遇變化,談談明清時代,舉人們的生活境遇和人生軌跡。

范進中舉之前的落魄樣貌,課文里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本文不再贅言,我們重點說一說范進中舉之後的日子。

第一,范進變成了「老爺」。報帖上寫著「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見范進發瘋,鄉鄰們勸解范老太「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上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也恭敬地稱其為「賢婿老爺」。

「老爺」這個稱呼,婦孺皆知,是個敬辭。但大家也許並不知道的是,這是「老爺」一詞廣泛使用後的結果。起初,其實「老爺」一詞可不能得誰叫誰的,至少在明清時代,秀才被稱為相公,日後「相公」一詞也出現了泛化使用的現象,同樣的,舉人則被稱為「老爺」。同時,因為成為了舉人,中舉之人即使沒有進一步獲得會試或殿試的功名,他也由此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官紳階層,在地方則被稱為「鄉紳」。

事實上,明清時代的平民百姓對舉人、鄉紳和官員皆稱之為「老爺」,而一旦被稱為「老爺」,意味著,范進已經不是普通百姓了,一躍成為官紳。比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李氏道:『多謝老爺天恩!』再如《負曝閑談.第三回》:『我們當老爺的都做了賊,那些平頭百姓,不是一個個都應該做強盜么?』

同時也要說明,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變化的可不只是稱呼,有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啊,比如:見到官員不必下跪,不必服徭役,納稅減免,即使犯法也得先剝奪功名才可以施刑,按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錢糧等等。

第二,談笑有「官紳」,往來無白丁。考中了舉人,也就不再是百姓階層,一躍成為官紳階層,所以范進的朋友圈自然也都是官紳嘍,范進的報喜帖才剛剛到家,就「看見一個體面的管家,手裡拿著一個大紅全帖,飛跑了進來道:『張老爺前來拜新中的范老爺。』這個素無往來的張鄉紳,「頭戴紗帽,身穿葵花色圓領,金帶,皂靴,舉人出身,曾做過一任縣令」,見范進家境清貧,便說道:「弟卻也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注釋:清初,二品總督的年俸為650兩),世先生權且收著」,又說道「這華居住不得,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寬敞,也還乾淨,就送與世先生」,還強調「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親骨肉一般」。由此,范進同學通過鄉試,實現了其個人和家庭的階層躍升,有平民變為官紳。

第三,赤貧變富豪。繼張鄉紳送來五十兩銀子和一套三進三間的豪宅後,《儒林外史》說到「自此以後,果然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也有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乞求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也不消說了。」張鄉紳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到第四日,老太太起來吃過點心,走到第三進房子里,見范進娘子胡氏,家常帶著銀絲?髻,此時是十月中旬,天氣尚暖,穿著天青緞套,官綠的緞裙,督率著家人、媳婦、丫鬟、洗碗盞杯箸。老太太看了說道:「你們嫂嫂、姑娘們仔細些,這都是別人的東西,不要弄壞了。」家人、媳婦說:「老太太,哪裡是別人的呢,這全都是您老人家的!」老太太說:「我家怎麼有這些東西?」丫鬟和媳婦一起都說道:「怎麼不是?豈但這些東西是,連我們這些人和著房子都說是你的老太太家的!」結果,范老太太,經受不了這樣的幸福現實,「哈哈大笑道:『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聲,往後便跌倒。

第四,會試高中,官運亨通。我們的范進同學在一群「熱心人」的幫助下,風風光光的安葬了范老太太,之後在座師周學道的指點下,參加了三年後,在京城舉行了會試,並且成功考取了進士,之後又被皇帝批准授予山東學道的官職,其實這個官職更稱為山東學政,全稱為山東提督學政,在清代,屬正三品,僅次於從二品的巡撫,與按察使和布政使平級,主管全省教育工作,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高級幹部了。

由此,我們可以通過范進的例子來審視和了解,明清科舉中,考中舉人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范進一時發瘋實屬正常。我們不應該只笑范進瘋,不知范學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市第二十八中學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市第二十八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