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13歲就參加了遠征軍,父母戰死,面對美國記者,他說了這番話

他13歲就參加了遠征軍,父母戰死,面對美國記者,他說了這番話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抗日戰爭紀實》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抗戰時期的中國,艱難貧困但生命力頑強。戰場血腥,但同樣能夠滋養出野獸。當年的肥肉,如今已經成長成為誰也不能欺負的雄師。盧溝橋事變打響了全面抗戰的旗號,同樣的,肩負著記錄和傳承任務的世界各國記者,也如同聽到號角一般,紛紛趕赴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度。

他們來這裡,是為了記錄,為了傳承,為了讓正義不被世人所遺忘。這些記者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因為他們本可以享受安穩而寧靜的生活,可是為了心中的使命感,他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最危險的前線。當時的中國,疲於奔命,能夠在日寇的手底下保留實力已經很不容易,根本不可能想到要為日後的生活記錄一些真實的史料。

連溫飽都顧不上了,誰還會去為未來準備華麗的新衣裳。好在,還有這些外國記者。雖然其中有不少的糟粕,扭曲事實真相,只為日軍賣命。但更多的,良知銘記在心,手裡的筆墨只書寫真相。這些外國記者為中國的抗戰留些了珍貴的史料,也讓如今的學者能夠藉助這些資料還原當時的情況。

我們去紀念歷史,真的不是放不下,而是為了記住。人的一輩子,總要做一些什麼事情,才對得起這緩慢流失的時間。否則,庸庸碌碌,想必誰都有所不甘。根據這些史料,我們可以清晰地知道當時的慘狀,對如今的生活也能更加珍惜。《戰爭的回憶》是日本老兵寫的,哪怕在他們的眼中,淞滬會戰也是遍布屍體的。

在這本書里,他們提到,這一場攻防戰里,絕大多數的主力部隊,居然還是不到20多歲的孩子。孩子,他們本該擁有燦爛的年華。可怎麼辦呢?家國不在的時候,除了成為亡國奴,便是丟去尊嚴的活著。所以,他們捨去了青春,只為了那一線希望。

說是為國為民,但為何不能也是為自己而戰呢?沒有那麼多假大空的語言,只有一個信念,那便是活著。當時無數的輿論指責國軍,逼迫這些孩子們抗戰。可是,這群孩子卻旁若無人地為自己收拾傷痕,然後若無其事地說,他們都是自願的。是的,國軍沒有逼迫他們,但是他們自願從軍。

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但試想一下,當父母親人都被日寇殺戮,你是否也會做出如他們一樣的選擇?當時美軍採訪一個只有13歲的遠征軍小戰士,他的父母都被日本人殺害了。他們問他,勝利以後最想要做什麼。這個小孩子頭也不抬,只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個美國記者後來將這件事寫成了一篇文章,並在文章的末尾說:中國未來一定會成為強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菁說史 的精彩文章:

郭沫若說,魯迅從不罵我,林語堂聽後這樣回復,堪稱經典
張作霖做了件丟人的事,好在還有張學良為其善後

TAG:南菁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