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比腺肌症更討厭的疾病——巧囊

比腺肌症更討厭的疾病——巧囊

巧囊和子宮腺肌症都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只是腺肌症是病灶組織向下異位到了子宮肌層上;巧囊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內膜在卵巢皮質內生長,周期性出血,以致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典型的囊內陳舊性血液形成咖啡色粘稠液體,似巧克力樣。

二者的病理是很相似的,而且在臨床上的表現也多有一致,比如痛經、性交疼痛、以及會影響到生育等。

但是這個巧囊比腺肌症更討厭,不是說巧囊不好處理,其實這個處理起來很簡單,巧囊的處理就是做手術,治療要比腺肌症要簡單的多,一般把巧囊的囊壁給它剝掉就行了,現在也不用開刀,通過腹腔鏡就可以了。

那麼巧囊討厭在哪呢?

一、複發率高。

做過手術以後巧囊很容易會再長,不是因為醫生沒給你做乾淨,是做乾淨了,新的巧囊又生長出來了。前2天剛碰到一個患者,就是有巧囊,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但是術後還沒2個月呢,檢查又複發了。

二、巧囊的癌變率高。

就臨床案例來看,巧囊的癌變率要略高於腺肌症,但也只有2%,並不算太高,所以腺肌症或者巧囊患者並不必過於恐慌,但也不能因此就掉以輕心。

巧囊癌變的臨床表現:

巧囊癌變的臨床表現和子宮腺肌症的差不多。

比如:

一段時間內巧囊體積突然迅速長大,遠遠超過4cm;

或者出現持續性痛經,月經期外仍然腹痛;

並且伴有血塊流出;

又或者通過Ca125測試,一段時間內ca125的值突飛猛漲……

這些都可能是巧囊惡化癌變的前兆,我們要引起注意,及時就醫。

巧囊手術的指標:

在過去呢,對於巧囊是否手術的界線是5cm,也就是巧囊達到5cm了就建議你做手術了,現在更嚴格了,變成4cm了。因為這個巧囊癌變率高,一旦癌變就要把子宮、卵巢全都切完也不見得就能延長你的壽命。所以一旦達到4cm就建議手術的。

如何預防巧囊的術後複發?

巧囊的高複發率是醫學界共同的難題,一般能高達49%左右。所以我們要求巧囊手術後的患者需維持藥物治療,主要就是為了降低其複發率的,術後需使用孕三等藥物半年時間,基本可以將其複發率降低到18%左右。

總結:

總之,目前子宮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腫都是常見的婦科病,大家對這種病不需要恐慌,但也不能太大意。平時做好觀察和防範,病情異常時及時就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即可重返健康。

了解腺肌症知識、找同鄉病友,微信搜索公眾號:子宮腺肌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宮腺肌瘤 的精彩文章:

久坐的危害,不僅是發胖那麼簡單
發現卵巢囊腫怎麼辦?需要治療嗎?

TAG:子宮腺肌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