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墜樓身亡事件頻現,說不,不僅是孩子應該學會的事情

墜樓身亡事件頻現,說不,不僅是孩子應該學會的事情

有界限意識,更會懂得尊重彼此的空間。

本期主播|回聲鳥

特邀小嘉賓|小王子

GIF

1

前不久,來自湖北農村的西安某大學博士生楊xx投水自殺。

從其女友和同學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上能清楚看到,他的導師將他當成了跟班,揮之即來,呼之即去。

畢業論文,甚至前途都掌握在他的導師手裡。所以,無論楊xx如何鬱悶,除了忍,沒有任何辦法。

最終,這個孩子頂不住了,他選擇了用極端的方式結束這種「非人的折磨」。

無獨有偶。

2018年3月,武漢某大學在讀研究生陶xx在校內墜樓身亡。而他的死,矛頭也直指他的導師王x,這個70後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陶xx和楊xx的導師,在某些方面的做法如出一轍:都喜歡使喚學生、買飯、送資料、甚至送鑰匙找眼鏡這類邊角余料的事情……

在陶xx的讀研期間,王x要求他幾乎每晚八點左右去其家中,並頻繁要求其送飯到家裡,還要陶xx稱呼導師王x為「爸爸」。據陶某家人批露,如果拒絕,導師王x就會在其尋求出國深造及找工作的過程中阻撓。

除了接受服從,他們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也許,有人覺得是這些學生自己內心太脆弱,可是,換位思考,像他們這樣被導師為難的學生並不在少數,其中有些人甚至被導師折磨至抑鬱。

而往往,如果這些學生和家人說,家人總是希望他們忍耐一下,認真把書讀完,很難意識到這樣長期的壓迫會給他們帶來傷害。

他們既不敢退學,也不能換導師,只能咬牙堅持。因為導師手裡掌握了他們未來的命運,掐著他們未來學術之路的命脈。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比起這些,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在人際關係中,親密很重要。而界限感,同樣重要。

父母培養孩子的界限意識,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有的人把別人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腳那樣使喚別人,並且總是想要取得對其的控制;

有的人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充滿拯救欲;

有的人把自己的事推給別人,讓別人替自己做、替自己負責,無限制地依賴;

也有的人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行為等影響。

GIF

2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責任和權利範圍,這樣既可以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會不自覺地侵犯他人的空間。

從心理發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一開始,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並沒有能力去把自己和母親區分開。後來,當我們慢慢長大,才會在與父母的相處中逐漸分離出自己。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完全的成長,換句話說,處於這種狀態中的人,他的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

這種界限不清的狀態會投射到他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具體表現為:一方面,他會過多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度渴望被了解,以及依賴他人。從側面來說,這是不願對自己負責的體現。另一方面,他會過多地想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以便獲得與他人融為一體的感覺。

既然自我界限感不清會為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帶來諸多麻煩,為什麼還是有人樂此不疲呢?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界限不清會帶來一個巨大的好處——虛假的安全感。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一邊好奇地打量著陌生的世界,一邊卻緊緊抓住媽媽的手不肯放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才有勇氣在這個世界上繼續探索。

當這種心理一直保持到成年,且,這個並未完全成長的成年人就會下意識認為,只要與另外一個人成為一個人,就會安全,自我界限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

只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成為理想中的那個媽媽,因此,這是一場註定要落空的期待。

GIF

3

中國人的早期教育常常也是界限模糊的。當孩子跌倒時,本應該是他自己爬起來,父母卻看著心痛,就會跑過去,立刻把孩子扶起來。

其實, 善良的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意識,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愛中開始一步步缺失。孩子慢慢長大了,有能力獨自上學的時候,但因為界限感模糊,他們仍然會認為,上學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背起孩子的書包,早送晚接,包辦一切。

一個典型的拒絕建立心理界限的例子:

生活在父母暴躁易怒的家庭中的孩子,父母的暴躁易怒會使孩子難以適從,情感上的界限感屢屢被侵犯,可是孩子無法脫離父母而生存,內心又希望獲得父母的愛和認同,孩子就會下意識地認為都是自己的錯,會通過貶低自己來平抑和接受父母的怒氣,從而獲得安全感和親密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即使已經有能力獨立,潛意識卻習慣了認為別人生氣是自己的錯,習慣了通過認錯的方式來獲得對方的原諒與認可、接納,因此他們會不自覺地接受對方的侵犯,而沒有認識到很多時候發怒或者生氣是對方的事情。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設定界限也就意味著喪失了安全感和親密感,因此他們下意識地會拒絕設立界限。

實際生活中,大多數時候,當生存不再是主要問題的時候,缺少心理界限或者心理界限不清晰,就意味著你沒有了「做你自己」的自由,由此帶來的矛盾衝突和痛苦可能會遠遠大於它帶來的利益。

尤其是,當你的周圍有許多人沒有自己的界限時,你就更需要一個清晰的界限來保護自己,而且你應該用行動把界限清清楚楚地表示出來。

GIF

4

為什麼你總是不能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空間?

劃定心理界限,很多時候就意味著你要學會說「不!」,學會拒絕別人。

拒絕別人,可能會使你自己感覺不舒服。有人覺得捍衛自己的領地常常會得罪人,會引發紛爭,會引起不愉快,只要我們常懷善良之心,時時禮讓就可以避免這些不愉快。守住界限,就是守住底線,守住底線,就是捍衛自己的領地。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才會有安全感。

GIF

5

建立心理界限:

首先要樹立平等交往的觀念。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理性的主體,都有自己的尊嚴。在交往中,無論性別、家庭條件、地位如何,都是平等的主體,而無尊卑優劣之分。

首先,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優先為別人負責,也不應該包辦代替別人的事情,這才是健康的心理界限。

其次,要學會設立有彈性的心理界限。

所謂親疏有別,就是心裡容忍程度的差別,而不是不存在界限。同時,對朋友,對領導,對同事,顯然界限標準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是由交往的性質決定的。因此,我們的心中,應該有一個底限,任何人不得逾越,那就是你最核心的信念和價值觀。

第三,建立心理界限的方法。

一般來說,心理界限具有相當的長期的穩定性,而心理界限的設立需要長時間的大量學習、自我覺察和不斷練習。

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你情緒很不好或者很好的時候,想一想原因,想一想這是誰的事情,把它記錄下來,長此以往,你的心理界限就越來越清晰了。原則就是區分自己和他人。

有了堅固的心理界限,你就有了相應的理念,當你提供幫助時,只能儘力而為;同時,你也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社會關係。

有些人像是吸血鬼無底洞或者情感的勒索者或者以侵略控制為樂,總是要得多卻吝於付出,這種關係需要冷卻、適度隔離或者清理;有些人,能夠互相尊重和幫助,那就應該保持或者升級。

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堅固的界限能夠幫助你抵制浪費你時間的人,隔離和你無關的評價,減少你受到的傷害,尤其是降低你受到他人負面影響的程度,使你的情緒穩定性大大提高。同時,也使你更能夠專註於自己的事情,更能夠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並不意味著他不需要別人。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他已成長、已有足夠的安全感、已學會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不至於太過依賴、責怪、甚至控制他人。別人對他的態度的好壞,對他的自信心沒有任何影響,而不會逃避自己的傷口,而過於敏感或投射。當然他也一樣需要溫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溫情是真實不帶虛假的。在關係上,既能保持坦承與開放,同時又不會迷失自己。兩個獨立的完整的、都有著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實和最有價值的。

讓我們靠近一些吧,但是也不要靠得太近,太近會分不清你我。

有界限意識,更會懂得尊重彼此的空間。

拒絕別人的時候,你會不好意思嗎?

歡迎留言

文|孫奕天

配樂|孫奕天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家長薈萃、知乎、一花一世界、

心理網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同體Community 的精彩文章:

「假如你被打了,一定要反擊!」
這樣培養高情商孩子:「你不必喜歡他,但我希望你對他好一些」

TAG:共同體Commun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