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遊峨眉金頂 (楊代斌攜家人游峨眉金頂)

漫遊峨眉金頂 (楊代斌攜家人游峨眉金頂)

峨眉金頂與峨眉頂峰的萬佛頂相鄰,海拔3079米,這裡山高雲低,景色壯麗,遊客可在陡峭的捨身岩邊欣賞日出、雲海、佛光。汶川地震後,海拔高度從原先的3077米抬高了約兩米。

金頂是峨眉山寺廟和景點最集中的地方,高26米、總面積1614平方米的金頂及銅

殿各一座,以及第一山亭「銅亭」一座,為峨眉精華所在。1983年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峨眉山金頂和第一山亭均為中國銅工藝大師朱炳仁領銜的杭州金星銅集團公司設計建造而成。

峨眉山,被稱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

北緯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帶,有著無數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國」著稱的中國四川盆地,是世界上處於北緯30度古文明發祥地唯一沒有被沙漠化的地區。峨眉山,位於北緯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兩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其三峰聳立,絕壁臨天,古往今來,3077米的金頂一直被人們稱為天堂的階梯。

峨眉山地處長江上游,屹立於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沉積著滾滾長江孕育的巴蜀文化,綿延千年是長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之地。在千百萬年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中,峨眉山採擷天地之靈氣,造就了集1000多種藥用植物,3000多種高等植物,2300種動物於一體的人間樂園,修行者們修行的理想之地。早在5000年前,華夏之祖軒轅黃帝就兩次來峨眉山問道,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論道峨眉山,這是道教在峨眉山之濫觴。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長江流域的第一座禪院後,峨眉山便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佛教發源地,列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在今天,峨眉山的血脈里仍然流淌著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遺韻,優雅而從容的體現著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金頂最早的建築傳為東漢時的普光殿,唐、宋時改為光相寺,明洪武時寶曇和尚

重修,為鐵瓦殿。錫瓦、銅瓦兩殿為明時別傳和尚創建。金頂金殿為明萬曆年間妙峰禪師創建的銅殿,萬曆皇帝朱栩鉤題名「永明華藏寺」。金頂的得名,即來源於「金殿」。據有關資料記載,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廣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門窗四壁全為摻金的青銅鑄造,中供普賢菩薩像,旁列萬尊小佛,門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圖,工藝精湛,嘆為觀止。當早晨朝陽照射山頂時,金殿迎著陽光閃爍,耀眼奪目,十分壯觀,故人們稱之為「金頂」。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間,由於一次大火,燒坍了金殿,留存下來的只有一通銅碑,一面是王硫宗撰並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華藏寺新建銅殿記》,一面是傅光宅撰並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賢金殿記》,現存華藏寺中,另有幾扇原金殿窗門也存在華藏寺。從這幾件遺物中,我們可以想見當年金殿是何等的輝煌壯觀。

銅殿被毀後,光緒年間心啟和尚在原址建以磚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個華藏寺再次化為灰燼。1986年,國家撥款260萬元,重建華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現今華藏寺比原先華藏寺規模大,建築質量高,飛閣流丹,崇宏壯麗,殿字軒昂,高聳入雲。


金頂過去有大小寺廟及寮舍等共計548間,可容千人同時進食,是全山最宏大的一處建築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曾撥款維修。十年動亂卻又使其遭受了嚴重破壞。更為嚴重的是佔用金頂

的有關單位把木質結構的廟宇當作柴油發電機房,1972年4月8日引起火災,無情的大火將金頂、華藏寺全部燒毀。大火燒毀銅門2扇、銅壁7面、銅碑1座、銅塔2座、銅爐、銅瓶、銅鏡難以其數;燒毀象牙佛、錫蓮燈、饋砂佛經書、古代名人字畫等8972件;永德和尚也被火燒死。

特別是《北隆藏經》在全國只有兩部,而金頂廟裡珍藏的這一部是最齊全的,共7600本(木刻版),被大火燒為灰燼。事故責任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大火發生後,各級政府十分重視金頂華藏寺的重建,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過問此事。

從1986年起四川省人民政府撥專款350萬元進行重修。同年8月破土動工,

經過4年的緊張施工,於1989年建成,移交峨眉山佛教協會管理。新建的金頂華藏寺建築面積為169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由高、中、低三重連接組建,分金殿(普賢殿)、大雄寶殿、彌勒殿、祖堂、方丈室、禪堂和寮房等。布局合理,錯落有致,紅牆黃瓦,白玉欄杆,大理石地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格局。正門華藏寺匾額為趙朴初會長手書。1990年9月11日,雲集海內外200餘名高僧大德和千餘名各界人士隆重舉行了落成典禮暨開光法會。新建的華藏寺巍峨雄偉,富麗堂皇,雄峙于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頂之巔,使峨眉山更添秀色。重修的華藏寺採取了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及石磚混合結構,配備了防火、避雷、蓄水排水設施。


金頂最高處,有一座稀有珍品,稱作「金頂銅殿」,為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妙峰禪師請西蜀藩王潞安捐造的。殿高8米,寬4.8米,深4.3米,上為重檐雕甍,環以綉棕鎖窗,通體皆用銅件焊成。屋頂檐瓦餾金,在陽光映照之下,金光閃閃,迢耀百里,固名金頂。銅殿內置普賢騎象銅像,高5米多,兩旁陳列24尊銅佛,現規模僅次於萬年寺。門枋陰刻「雲棧劍閣」和「峨眉山道全圖」,四周銅壁上刻有經文和佛像萬尊。在銅殿外還樹有銅塔和銅碑。有趣的是,一般寺廟的大門都是朝南的,唯獨峨眉山的都朝東,金頂的銅殿,卻又例外的朝西,這也可算是峨眉山的獨特之處了。據說從前西藏來的信徒只禮拜金頂,因為釋迦牟尼的故鄉在西域。該殿不幸在清代燒毀。


金頂華藏寺位山勢而建,中軸線上由低到高分布著三重殿堂。第一殿是彌勒殿。殿門上懸掛著趙朴初先生題寫的「華藏寺」金匾,兩側是「萬德莊嚴」(覺光法師題)和「願海莊嚴」(竺摩法師題)橫匾。寺內供奉銅鑄彌勒佛像,通高2.9米,背後是韋馱銅像,通高2.6米。殿內還有三足銅鼎和明萬曆年間銅碑等文物。

彌勒殿兩側是客堂,並有通廊依山連接大雄寶殿,構成一四合天井。天井正中放置著一口銅鼎,高達5米,四周各放一尊鐵鼎,1.6米至1.7米高。

大雄寶殿殿門正中是黑底金字的「大雄寶殿」匾額,兩側有「願王聖地」、「靈山一會」、「銀色世界」、「梵宇重光」等匾,都是1990年開光時隆蓮、寬霖、真禪等贈。殿中供奉著銅質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內還有銅磐、銅鐘等法器以及銅鑄像、銅普賢像等佛教文物。

最高層是普賢殿,即金殿、金頂,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門的匾額有「金頂」、「行願無盡」、「普賢願海」、「華藏莊嚴」等,為趙朴初、本換、明腸等題寫。殿門兩側有香港寶蓮寺聖一法師題寫的對聯:

華藏長子,七處九會,輔助毗盧闡大教;

金頂真人,四方八面,來朝遍吉出迷津。

——(香港)聖一法師 普賢殿對聯

殿內供奉普賢騎象銅像,普賢端坐在蓮花台上,手執如意,蓮台置象背上,白象腳踏四朵蓮花。整個造像通體銅鑄,通高4.5米。殿內還有銅鼎等物。

登金頂,是所有遊人香客遊覽峨眉、朝拜普賢的最大願望。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燒香敬佛,流連於神的世界,還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觀:日出、雲海、佛光和神燈。

金頂華藏寺海拔3千多米,氣候嚴寒,生活在這裡的僧人們要克服生活、氣候等諸多方面困難。金頂重建以來,僧人們常年居住在這裡,精心守護著佛寺,並逐年進行維修,創造條件,熱情接待國內外各界人士,為建設峨眉山佛教寺院、發展峨眉山旅遊事業作出了貢獻。

2002年,為了響應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把峨眉山建設成「中國第一山」的號召,峨眉山佛教協會重新規劃並制定了「恢復華藏寺改造工程」方案。本著宏揚峨眉山佛教,挖掘歷史文化遺存,振興旅遊的原則,做好科學規劃,創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搬遷「703電視台」,拆除原華藏寺前部,整治環境,由峨眉山佛教協會具體承擔,建成了高48米(含法台須彌座)的「十方普賢」銅像,以恢復華藏寺(金頂)昔日之莊嚴。建設工程已於2004年8月動工,2005年底竣工。2006年6月18日,經政府批准,舉行了隆重莊嚴的華藏寺落成典禮和十方普賢像開光儀式。


在金頂卧雲底的東面,有一懸空600多米的斷崖,雄險奇偉,為全山第一巨岩,名捨身崖(又名攝身崖,因發生許多跳崖事件而得名)。又因此處可以看「佛光」、「佛燈」,所以又叫睹光台。每逢天高雲淡,玉宇澄清,站在睹光台上遠眺天下,天蒼蒼,地茫茫,遠近諸峰盡在腳下。在這些山海峰浪之外,一望無際。看東方,峨眉江、青衣江、大渡河和岷江曲折環流,成昆鐵路貫穿南北;望北方,丘陵蜿蜒,直毗成都平原;南顧,大小涼山層巒迭嶂;西盼,青藏高原群峰披雪。江山如畫,大地似錦。更為難得的是,此處還是望日出,觀雲海,賞聖燈,看佛光的絕妙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歲月如欹 的精彩文章:

創星少年喜愛觀賞肖邦作品音樂會

TAG:歲月如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