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場外期權已經成為服務實體產業的重要抓手

場外期權已經成為服務實體產業的重要抓手

去年場內商品期權的推出,使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對運用場外期權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產生了濃厚興趣。據了解,目前,場內外期權工具已經成為風險管理公司服務實體產業的重要抓手。

對於如何用好期權工具,新湖期貨研究所所長李強表示,首先要明白期權和期貨一樣都是工具,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用,要用在必要時刻。其次,和期貨相比,產業企業利用期權工具選擇性更多。期貨經營機構的思維也要慢慢轉變過來。

「之前我們總希望客戶能夠多買一些期權來對衝風險。實際上,風險管理公司不僅要學會賣期權,還要學會買期權。對於產業客戶來說,也是一樣。」李強說。

另外,期權相對於期貨組合性更強。企業基於自身需求和市場判斷,可以進行多樣性選擇。對於企業來說,期權的高槓桿還可以解決自身資金緊張問題。

「相比場內期權,場外期權更加靈活,但也有潛在的風險需要防範。」中金所研發部負責人鄭凌雲認為,場外期權市場的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做出了貢獻,場外期權標的很多,要高度重視市場的新變化,客觀地、有區別地看待場外期權的風險。他把場外期權的風險分為四類:一是合規風險,當前場外期權市場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個人參與進來;二是交易風險,期權的定價模型大多是根據過去兩年市場的波動率來設計的,當波動率發生變化,基於以前波動率的模型可能就會低估期權的風險;三是業務模式風險,場外期權的風險必須和場內期貨或期權的風險匹配,場外和場內需要形成閉環;四是信用風險。

在鄭凌雲看來,防範這些潛在風險需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業務要合規;二是要加強場內期權市場建設,為場外期權市場提供風險管理、保價等功能;三是要注重業務的合規風控;四是加強場外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交易平台和清算平台,交易標的要易於標準化、易於場內化。(節選)

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崔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期權寬客 的精彩文章:

TAG:期權寬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