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見害心,聰明障道

意見害心,聰明障道

處世奇書《菜根譚》

格言式小品文集

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

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

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

以心學、禪學為核心

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於一體

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道

1

林博士咀菜根

菜根譚: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 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譯文】]能夠放棄追求功名富貴的想法,就可以超脫世俗;能夠放棄追求仁義道德的想法,才可以進入聖人的境界。

【評點】人們只知道追求功名富貴的是俗人,卻不知追求仁義道德也並非君子。許多大人物做得並不那麼刻露,但心理上卻別無二致。晚明時,有許多諫臣爭著沒事找事地給皇帝提意見或參劾重臣,他們只等著皇帝大怒,如果殺了他,他就可以青史留名。奸臣使人頭痛,這種人更叫人無法處置。

菜根譚: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譯文】對待有過失的人要寬厚,要能夠原諒別人的過錯就好像從沒有發生一樣,這樣才能使別人心平氣和 地走向正路;對自己的要求嚴格,要盡量在沒有過失中找出錯誤,這樣才能增進自己的品德。

【評點】有錯則改,無者加勉。對待別人的錯誤採取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辦法,給人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 光給機會還不夠,還要幫助他減輕心中的壓力,增強他改正錯誤的信心。對待自己則要時時反省,事事思過,發現錯誤就要立即改正,沒有過錯時也要小心謹慎,做到防患於未然。

菜根譚: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屏藩。

【譯文】利慾未必都會扼殺天性,只有自以為是的偏私和邪妄就是殘害心靈的毒蟲;聲色享樂未必都會妨礙人對宇宙真理的探求,自作聰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礙。

【評點】聰明也是一種偏見。它使人們很容易落入狹隘自我主張的井底,過於執迷。人們常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卻不知這種自作聰明帶來的愚蠢絕不只偶然出現於一時,而要使你糊塗一世,直到你不再自作聰明為止。馬談不自以為聰明不會丟失街亭,趙括不自以為聰明不會喪盡四十萬雄兵。想成就一番事業要防止愚蠢,更要提防自作聰明。

菜根譚:地至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譯文】污穢的地方生物眾多,清澈的水中常常沒有魚。所以君子應該有容納塵俗的度量,不能潔身自好、孤芳自賞。

【評點】一個人如果要求與他交往的人都像天使一樣純潔,他只能與上帝一起生活。「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過高要求別人,等於孤立自己。聖人不怕與惡人交往。子路原為盜賊,甚至去搶劫孔子。但是孔子並不嫌棄他,而是循循善誘,使他成為一個言談舉止深合禮儀之人。不要不敢接觸壞人,關鍵看你怎樣對待他。你與他同流合污,你是失敗者,你去影響他,領他走上正路,你就成功了。這世界更清潔了一分。

菜根譚: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於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已可以韜光養德。

【譯文】不論任何完美的名譽和節操,也不要一個人自己獨佔,必須分一些給旁人,只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怨恨招來災害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一定要自己也承攬幾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作一些修養功夫。

【評點】多責備自己,就會少受到別人的責備;過於炫耀自己的清名,就會受到別人的攻擊。漢初,蕭何的威信很高,劉邦對他有所猜忌。蕭何就只好讓家人做了幾件不體面的事,自毀名聲,百姓時蕭何也有怨言,劉邦才始放心。這些只屬於過去那個時代。今天,善於看到別人長處,嚴於要求自己,敢於承擔責任,這仍不失為一種美德。

林樹東,80後,中山大學博士,中科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評萬象 的精彩文章:

詩詞藝術的靈魂:句秀、骨秀、神秀
杏花,春雨,江南

TAG:詩評萬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