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窯之越窯青瓷碗

越窯之越窯青瓷碗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越窯,這個在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窯系,被稱之為母親窯。首先,小編會從其歷史、發源地、造型三方面來和大家一一介紹。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其歷史。

據小編了解到的資料顯示,越窯青瓷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經考古調查證明,它的主要產地是在浙江省的寧紹地區。(即唐代明州慈溪縣上林湖,五代時劃歸越州,唐代亦稱越州)是中國主要的青瓷發源地。在這片古窯廠中,保留著豐厚的陶瓷遺存。當時的陶瓷不但堅固耐用,而且質量較高,有耐酸鹼,盛食不變味,易洗滌等特點。瓷器表面細膩光滑,滋潤似玉,呈半透明色,極富美感。因此,六朝時期有「陶瓷時代」的美譽。東漢後期,燒制青瓷的技術已基本成熟,在迅速發展和工藝長進的基礎上,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青瓷的燒制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制瓷業的地域由南向北,幾乎遍及全國。因此促使它不斷發展,呈現豐富多彩、欣欣向榮的局面。

越窯的發源地在紹興、上虞一帶,早在2000多年前,這裡有「龍窯」數百座,燒出的產品有釉陶和印紋陶,這便是「越瓷」前身。越瓷始於漢,盛於唐,特別在唐朝的中後期,瓷器燒制的技藝已達到了純熟的程度。那時,由於創造了將肧體盛於匣缽之中與火分離的操作法,從而使產品器形端正,肧胎減薄,胎質細膩,釉色晶瑩。其中尤以「秘色窯瓷器」(青瓷)最為著稱。晚唐詩人陸龜蒙曾賦詩讚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干峰翠色來」,並讚美越瓷「類冰似玉」。越瓷從唐代開始就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埃及、日本等許多國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造型豐富多彩。東晉的青瓷造型偏重經濟實用,到了南朝,器型演變得挺拔修長、瘦俏輕盈。眾多六朝青瓷以日常用品為主流,罐、壺、碗、盂、盒、洗、水注、缽、硯、熏、爐、尊、燈、虎子、瓶、盞等是常見器形。還有的青瓷器皿取動物形象作為造型的局部或整體,優雅別緻,妙趣橫生,大大改變了漢代及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簡單的罐、碗、壺等造型單調的局面,同時又將實用器形雕塑化,諸如:卧羊、熊尊、鳥盂、虎形、獅形插座,融觀賞實用於一體。

下圖是小編看到越窯早期青瓷碗,敞口、斜腰、平足,碗內外呈黃色,沿口、足部呈米黃色,碗外有多條凸出紋飾。

越窯青瓷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松,釉色呈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緻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凈如玉,釉色為黃或青中含黃,無紋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劃紋的裝飾方法。另有一種在器物上堆貼花卉、人物、魚獸等的方法,器物常見的有碗、盤、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硯、執壺、瓷罌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淺腹的越瓷甌,風靡一時,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瓷器的國家,並且源源不斷地運銷海外,對世界文化起到巨大的影響,因而博得了「瓷器之國」的雅稱。而越窯作為青瓷的母親瓷,其出現更是對歷代青瓷有著重大的影響,後世歷代青瓷都有越窯的影子,可想而知越窯的重要性。

以上便是小編對越窯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議的小夥伴,可在評論區留言,小編看到即會回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園藝術 的精彩文章:

金朝銅製品之金蛙砝碼、金磚
明清瓷器介紹之青花喜字罐

TAG:滿園藝術 |